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Basin-fill sequences of Mesozoic typical basins in the Yanshan area, North China may be divided into four phases, reflecting lithosphere tectonic evolution from flexure (T3), flexure with weak rifting (J1+2), tectonic transition (J3), and rifting (K). Except the first phase, the other three phases all start with lava and volcaniclastic rocks, and end with thick coarse clastic rocks and/or conglomerates, showing cyclic basin development rather than simple cyclic rift mechanism and disciplinary basin-stress change from extension to compression in each phase. Prototype basin analysis, based on basin-fill sequences, paleocurrent distribution and depositional systems, shows that single basin-strike and structural-line direction controlling basin development had evidently changed from east-west to northeast in Late Jurassic in the Yanshan area, although basin group still occurred in east-west zonal distribution. Till Early Cretaceous, main structural-line strike controlling basins just turned to northeast by north in the studied area.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华北北部晚侏罗世沉积盆地性质,对赤城-宣化盆地中土城子组沉积特征及盆缘构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土城子组沉积特征研究表明,土城子组中-下部为一套河湖相沉积,上部为一套冲积扇粗碎屑沉积;土城子组砾岩成分系统统计分析显示,赤城盆地与宣化-下花园盆地具有相似岩屑岩性相旋回,反映源区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蚀顶过程。研究区晚侏罗世盆地中土城子组充填特征及盆缘构造特征表明,土城子组形成于挤压构造背景,土城子组沉积时期盆地受控于盆缘逆冲断层。大地构造背景暗示,赤城-宣化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古太平洋板块向NW方向的俯冲作用与尚义-赤城断裂向南逆冲并伴随右旋走滑作用是土城子组沉积时期盆地格局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李厚朴  边少锋 《测绘学报》2011,40(6):730-735
为提高利用Molodensky公式反演测高大地水准面中央区效应的精度,视中央区为矩形域,将垂线偏差分量表示成双二次多项式插值形式,引入非奇异变换,推导出了大地水准面的计算公式。垂线偏差理论模型下的分析表明本文导出公式误差为零,而传统公式的误差与纬度以及垂线偏差子午分量与卯酉分量之间的比值有关;以中纬度区域分辨率为2'*2'的垂线偏差数据为背景场进行了实际计算,结果表明在反演计算点本身所在的1个网格对大地水准面的贡献时,传统公式与本文导出公式计算结果差值的最大值达数厘米。本文导出公式可为测高大地水准面的高精度反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王鹏  王毅  李慧莉  杨伟利  张仲培  蔡习尧  刘少峰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14-67z1114
正四川盆地震旦系含油气系统已被证实为我国新元古界第一个具有商业价值的原生型气藏,而与扬子板块在同时期具有亲缘性的塔里木盆地新元古界油气资源一直未取得突破。塔里木盆地新元古界埋藏较深,钻遇南华系-震旦系的井位非常少,盆地深部层系的成像品质较差,同时新元古界本身缺乏可进行有效对比的古生物化石。诸多因素造成塔里木盆地新元古界划分与对比关系不清,地层格架模糊,直接导致后续深入研究无法进行。然而,  相似文献   
5.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是断陷盆地中极为发育的一种沉积体系,主要由扇三角洲平原组合、扇三角洲前缘组合和前三角洲沉积构成,可识别出9种成因相。受沉积物供给速率、可容空间增长速率及盆缘断裂产状等因素控制可划分出退积型、加积型、前积型、陡坡型和缓坡型5种扇三角洲类型。位于扇三角洲平原的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及其位于扇三角洲前缘的与之有成因联系的水下分流河口坝、洪水型重力流砂体等物性好,可以构成优质储层。含油性勘探成果亦证实各主力油层段平面上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及分流间湾区,小部分位于扇三角洲平原区。受埋藏深度和成岩场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层位主力油层段的物性与岩性相关性各异。因此,应用沉积体系分布与油气聚集规律挖掘剩余油层及进行远景区预测是有效的与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万里长江的形成经历了数次大规模的河流袭夺事件,现今的长江中游河段(川江)曾经作为古长江的西支,自东向西汇入南流的古金沙江,后来由于不断的反向才使其与古长江的东支,即现今的长江下游得以贯通。针对这一河流演化模式,学术界普遍将长江三峡的黄陵背斜视为古长江东支和西支的分水岭,然而却一直未能获得有效的地貌证据,以致于无法解释具体的河流袭夺和反向过程。为此,本文从川东-湘鄂西弧形断褶带的构造地貌特征入手,深入分析了不同区段长江及其支流与构造线的交切关系,提出古长江东支和西支的分水岭应位于弧形带的"中线"附近的向斜谷地内,而并非前人认为的黄陵背斜。通过对向斜谷地内正交型水系样式下的河流袭夺案例分析,结合先进的河流纵剖面分析技术,揭示出由于基准面下降而造成的纵向河段被袭夺并最终反向的机制。另外,根据江汉盆地西缘(宜昌地区)的白垩纪-新生代地层的沉积学和物源分析,进一步限定了长江中游的袭夺和反向开始于始新世,直到中新世才形成现今贯通的长江。  相似文献   
7.
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的创建为中国勘查区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遵循, 已广泛应用于矿集区、老矿山深部与外围的找矿预测和矿产勘查中。在河南省银洞坡金银矿集区、甘肃省早子沟金矿、四川省拉拉铜矿集区等83个矿集区和168座矿山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该理论方法的核心是构建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总结了应用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开展找矿预测工作的流程和要点: 开展预研究提出找矿思路, 研究典型矿床确定主攻矿床类型; 研究成矿地质体确定找矿方向, 研究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确定矿体赋存位置, 研究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提供矿体赋存依据, 构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确定成矿作用中心; 综合地质、物探、化探方法, 预测深部矿体空间位置; 探矿工程验证实现找矿突破。本次研究为找矿预测工作提供了思路和示范, 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了支撑服务。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源地理空间数据集成和融合理论,研究了基于ECDIS的多数据源支持技术。介绍了常用的多源海图数据及其使用原则,分析了ECDIS多数据源支持技术的特点及内涵,总结了国内外常用多源海图数据集成方法,从数据可用性角度探讨了提高国产电子海图系统适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利用重力异常计算重力异常垂直梯度中央区效应的精度,视中央区为矩形域,将重力异常表示成双三次多项式插值形式,引入非奇异变换,推导出了重力异常垂直梯度中央区效应的精密计算公式。以低纬度区域分辨率为2'×2'的重力异常数据为背景场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解算计算点所在的1个网格的中央区效应时,传统公式与本文导出公式计算结果差值的最大值达数E。该导出公式可为重力异常垂直梯度中央区效应的精密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Mesozoic basin evolution and tectonic mechanism in Yanshan, Chi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 Mesozoic basins in Yanshan, China underwent several important tectonic transformations, including changes from a pre-Late Triassic marginal cratonic basin to a Late Triassic-Late Jurassic flexural basin and then to a late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rift basin. In response to two violent intraplate deformation at Late Triassic and Late Jurassic, coarse fluvial depositional systems in Xingshikou and Tuchengzi Formations were deposited in front of thrust belts. Controlled by transform and extension faulting, fan deltas and lacustrine systems were deposited in Early Cretaceous basins. The composition of clastic debris in Late Triassic and Late Jurassic flexural basins respectively represents unroofing processes from Proterozoic to Archean and from early deposited, overlying pyroclastic rocks to basement rocks in provenance areas. Restored protobasins were gradually migrated toward nearly NEE to EW-trending from Early Jurassic to early Late Jurassic. The Early Cretaceous basins with a NNE-trending crossed over early-formed basins. The Early-Late Jurassic and Early Cretaceous basins were respectively controlled by different tectonic mechanis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