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沸石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叙述了沸石的基本结构以及吸附、离子交换特性,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沸石在水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成果,提出了沸石在今后的水环境保护和改善方面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胶东型金矿是与壳源重熔形成的层状岩浆活动和壳幔混合岩浆活动有关的金矿床,由于成矿时所处构造位置和容矿构造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类型,涵盖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等胶东地区所有金矿床类型。玲珑花岗岩是壳源物质长期处于高温高压下且熔融形成的多物质来源层状岩体,其析出的高温碱性热液溶解金等成矿物质形成初始含矿热液。岩体抬升过程中在其边部往往容易形成拆离带,在岩体中形成脆性断裂构造,均为成矿结构面。后期壳幔混合成因的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侵入于玲珑层状花岗岩中并一起隆升,使郭家岭花岗闪长岩附近区域的成矿结构面进一步扩大,矿液浓度进一步增大,当上升到特定深度时形成金矿体。玲珑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共同构成成矿地质体,重熔的玲珑层状岩体是成矿基础地质体,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加强了金矿的成矿作用。该认识对开辟胶东新的找矿思路和找矿靶区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据此初步预测新的大型拆离带是金矿集中成矿区域,可能成为将来有望取得重大突破的矿集区。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宝兰高铁某标段CPI平面控制网复测技术方案,通过二等GPS测量进行外业数据采集得到复测数据,利用南方测绘GNSS数据处理软件对复测数据进行基线解算以及网平差处理得到复测坐标,然后将复测坐标与原测坐标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对比得出结论,判断CPI网点是否发生变化,为后续线路施工及轨道精调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充分搜集山东省区域地质、构造地质、地热地质及地热遥感解译资料等基础上,开展了山东省地温场现状调查、1∶50万地热遥感解译和测温工作,根据收集资料程度,提出计算地温梯度的方法,计算了整个研究区地温梯度;评价了各个地热区地温梯度的分布规律,并从大地构造、基岩起伏、岩浆活动、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地下水活动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地温场分布的因素,讨论了浅部地温场与深部构造的关系,总结了研究区各区地温梯度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胶东地区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发生于125~110 Ma,与金成矿作用同期的早白垩世晚期艾山岩体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东缘,由深成相的石英闪长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类及浅成相的闪长玢岩、花岗斑岩等组成,岩体发育岩浆暗色包体.对艾山二长花岗岩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测试和研究,探讨了该...  相似文献   
6.
鲁东地区玲珑型(超单元)花岗岩的锆石SHRIMP定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玲珑型(超单元)花岗岩主要岩性为不同粒度的二长花岗岩,原划为新元古代震旦纪。根据在招掖地区新测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崔召单元中粒二长花岗岩为(158±3)Ma、郭家店单元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为(144±3)Ma;昆嵛山地区九曲单元弱片麻状中粒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153±2)Ma。玲珑型(超单元)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值集中在160~140 Ma,结合宏观与其他地质体相互关系,改划为侏罗纪。玲珑型(超单元)花岗岩体属于侏罗纪钙碱系列的侵入体,主要显示长英质陆壳深熔花岗岩的特征。推断其形成于中下地壳深度,可能来源于加厚陆壳的部分熔融,是加厚下地壳拆沉作用的产物,而且可能标志着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污染物事故性排放、工矿企业搬迁后遗留的污染场地修复面临各种问题,给地下水资源的使用带来严重威胁。地下水VOCs污染,具有易扩散迁移、毒性高、风险大的特点,修复难度较高。本文结合典型深层地下水修复案例,充分分析场地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等,根据污染物的特性、污染范围和分布特征,探讨各种修复技术的修复机理、修复对象和技术特点,针对VOCs污染修复进行性能比较及适用性分析。同时通过两个阶段的试验综合研究,原位和异位技术相结合,为开展类似地下水VOCs污染修复实践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耕地植被指数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NOAA/AVHRR资料通道1(0.58~0.68μm)、通道2(0.725~1.1μm)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辽宁省5个气候区内1999~2004年208个旱田监测点和84个水田监测点的作物生长状况进行连续监测,分析NDVI年际、旬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耕地(旱田、水田)植被指数年际间差异明显,造成旱田年际变化以及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的结果,因此旱田2004年NDVI达到近年最大,2001年较低;而造成水田年际差异以及地区差异的原因是受水田用水状况以及光温条件的影响,水田2003年NDVI最大,2001年较低。在整个生长季内(5~9月份),辽宁耕地植被指数呈单峰型变化,从5月上旬开始到6月中旬是缓慢增长阶段,6月下旬到8月下旬快速增长并达到最大,之后又迅速降低;2004年耕地植被指数旬变化趋势与6 a平均植被指数旬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作物生长前期NDVI较6 a平均值低,主要原因是受到2004年春夏之交严重干旱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凡纳滨对虾不同家系间繁殖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从15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留种家系中各筛选30尾雌虾,记录60 d内每尾雌虾的产卵时体质量(SW)、产卵量(EN)、卵径(ED)、受精率(FR)、受精卵孵化率(HR)、连续两次产卵间隔时间(SI),分析各家系繁殖性状的差异性和各繁殖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各家系间繁殖相关性状差异显著(P<0.05),其中F415家系SW为55.36 g,显著大于其他家系(P<0.05),F413家系EN最高为26.52万粒,F402家系雌虾产卵FR和HR率均最高分别为83.19%和84.68%,F407、F401家系SI最短分别为5.03 d和5.06 d,以EN>20万粒、SI<9 d、FR>60%、HR>60%为选择标准,筛选出F401、F405、F407、F409、F413、F415六个家系雌虾作为凡纳滨对虾高繁殖力品系培育的亲虾;各繁殖性状中SW与EN间的相关系数为0.260呈极显著相关(P<0.01),EN与FR和HR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55和0.239呈极显著相关(P<0.01),SI与EN和HR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21和-0.078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和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雌虾繁殖性能具有较大的家系选择潜力;在高繁殖力凡纳滨对虾品系培育的过程中应以雌虾平均单次产卵量和连续两次产卵间隔时间作为的选育的目标性状。  相似文献   
10.
Trophic interaction among various biomass groups in a swimming crab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polyculture pond was investigated using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The polycultured animal species also included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short-necked clam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and redlip mullet Liza haematochila. The mean δ13C value for all the biomass groups in polyculture ecosystem ranged from ?25.61‰ to ?16.60‰, and the mean δ15N value ranged from 6.80‰ to 13.09‰.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δ13C value was found between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POM) and sediment organic matter (SOM) (P < 0.05), indicating that these two organic matter pools have different material sources. Assuming that a 13C-enrichment factor of 1.00‰ and a 15N-enrichment factor of 2.70‰ existed between consumer and prey, diets of the four cultured animals were estimated using a stable isotope mixing model. The estimated mode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 trituberculatus mainly feed on Aloidis laevis; L. vannamei mainly feed on shrimp feed; while A. laevis, R. philippinarum and L. haematochelia mainly feed on POM. Shrimp feed was also an important food source of R. philippinarum and L. haematochelia. The diets of P. trituberculatus, L. vannamei, R. philippinarum, and L. haematochila showed complementary effects in this polyculture ecosystem. Our finding indicated that the polyculture of these four organisms with suitable farming density could make an effective use of most of the food sources, which can make a highly efficient polyculture eco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