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12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几何时线光学理论研究了光学测雨实验系统中雨滴半径、下落位置对雨滴半径的测量值精度的影响。分析表明:同一半径的雨滴,离接收器越近,接收器接收到的散射光越多,光闪烁信号峰值越小;不同半径的雨滴,产生的有效消光系数不同,导致雨滴半径测量误差较大,通过雨滴进行分类处理,该项误差减少到0.04mm以下。  相似文献   
2.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是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养殖品种,目前已形成工厂化生产规模。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以及海水污染程度的日益严重,养殖牙鲆出现了各种疾病(曲凌云等,2000; Mo Zhaolan et al.,2001).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999~2000年,山东省荣成、威海、青岛胶南及黄岛地区养殖牙鲆大面积发病,疾病发生时间多在每年的6~11月.病鱼多为3~10月龄。本文作者对以上牙鲆发病地区进行了临床病症的调查,并进行了病原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3.
徐永立 《海洋科学》1995,19(2):41-41
1994年12月28日,山东省科委邀请著名水产养殖专家李德尚教授等有关专家,在青岛组织召开了“基因工程鱼生长激素研究”成果鉴定会。与会专家们听取了由该课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院重点开放实验室张培军研究员所作的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通过认真讨论一致认为:1.本课题选题准确,实验设计合理,所获数据可靠,技术资料齐全。已达到预定的技术指标,按计划完成了任务。2.通过研究构建了鱼生长激素基因重组质粒,实现了外源基因在工程菌中的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的产率达到每升菌液17.5mg含生长激素25%的蛋白,…  相似文献   
4.
真鲷胚胎及初孵仔鱼的盐度耐受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从鲤鱼卵巢中提取核酸(mRNA)注入不同发育阶段的金鱼胚胎中,观察mRNA对尾鳍发育的影响。观察结果表明:一次注射的或多次注射的,在胚胎早期均能使双尾鳍变成单尾鳍,但多次注射的,出现单尾鳍数要高;大剂量注射,甚至还可以使晚期胚胎(耳石期),也能形成单尾鳍;mRNA注入卵黄囊中所产生的单尾鳍鱼要比注入胚盘中为多;失活的mRNA不能诱导出单尾鳍的形成。 从实验所得的资料表明:鲤鱼卵巢mRNA能够诱导双尾鳍金鱼转变成单尾鳍,但这种外源mRNA的作用性质,是由具有活性的mRNA翻译成蛋白质或者以它本身直接影响或干扰胚胎中某种“调节因子”,致使双尾鳍基因不能表达,从而导致单尾鳍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采用体外测定细菌浓度、胞外产物(ECP)蛋白含量和蛋白酶活力的方法,进行了鳗弧菌M3菌株在2216E培养基中的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用固体培养基培养至24h左右,可得到较高的菌体浓度、ECP蛋白含量和蛋白酶活力。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设计实验,用SA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得到NaCl浓度、pH值和温度对菌体生长及蛋白酶产量影响的回归模型。在2216E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氮源、碳源物质以及不同浓度蛋白胨进行生长研究。结果表明,胰大豆蛋白胨能促进菌体生长及ECP蛋白分泌;NH4Cl与酪蛋白水解物可抑制蛋白酶的产生;牙鲆肌肉匀浆对菌体、ECP蛋白产量和蛋白酶产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培养基中蛋白胨浓度为4%时菌体量与ECP蛋白含量达最高值,在蛋白胨浓度为2%时蛋白酶分泌量已稳定;1%的葡萄糖、蔗糖、甘油均能显著地提高菌体及ECP蛋白产量,却抑制了蛋白酶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Metallothionein has been assayed in a range of aquatic animal tissues as an indicator of metal exposure. We sequenced chub (Leuciscus cephalus) metallothionein cDNA which showed over 90% homology to common carp, goldfish and stone loach and 77% homology to rainbow trout sequences for metallothionein. We then used the extended primer method to develop an accurate quantitative competitive RT-PCR assay for metallothionein mRNA. RT-PCR was used to measure metallothionein mRNA in feral chub from a range of field site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the West Midlands, UK. Measurements were complemented by analysis of liver and gill metallothionein protein b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etallothionein protein levels between fish of different rivers and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elevation of mRNA at the sites of highest metal exposure. The level of metal exposure (e.g. zinc, nickel and cadmium each ranging between 15 and 28 microg/l ) at the pH (7.5-8.5) of these rivers appears insufficient to elevate hepatic or gill metallothionein in chub. A lack of elevation of hepatic metallothionein mRNA in chub exposed to zinc, copper and manganese for 24 h and 10 days in the laboratory also suggests a non-responsiveness of this species.  相似文献   
8.
阎淑珍 《海洋科学》1982,6(4):50-50
黄海区太平洋鲱鱼(Clupea Pallasi Cuvec Val)在我国黄海北部有广阔的产卵埸,地方名称青鱼。本实验自1978至1981年。 本文实验材料,先后采自黄海北部,荣成沿岸海湾内;用人工授精方法,观察了发育与孵化,并做了各种实验。 鲱鱼为沉性卵,卵膜遇水或受精后,即产生粘性,粘着成块。为便于观察,在做人工授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在数字化制图过程中必须将要素的数据进行归类以便用不同的格式记录在空间数据文件和属性文件中,这就要求对数据进行有规律性和科学性的组织。在这里数据组织就是以研究记录地理信息特征的数据文件为对象,实现细化分类的过程。也就是进行数据分层以便逻辑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探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深部地震和重力资料反演揭示了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在总体上由北部的华南沿海(厚约30km)向南部的洋盆(5──8km)逐渐减薄。南海的近SN向拉张不仅造成南北方向地壳结构的巨大变化,也造成东西向的明显变化。在南海北部陆缘的西部,局部拉张产生了一系列裂谷构造。西沙海槽作为一条狭窄的陆内裂谷向西延伸,海槽南北两侧地壳厚度超过25km,海槽中部地壳减薄至不足10km。西端的莺歌海盆地地壳厚仅5km,缺少明显的壳内反射-折射。在珠江口盆地中部,地壳厚度在下陆坡明显减薄,地壳下部存在较薄的(3──4km)高速层(地震波速7.2──7.5km·s-1);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壳底部存在约 10km厚、300km宽的高速层。在台湾地区,由于弧陆碰撞,曾经减薄的陆壳在碰撞带增厚,莫霍面深度超过30km。南海北部陆缘在裂谷拉张和海底扩张期间岩浆活动平静,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为非火山型陆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