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263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482篇
地质学   571篇
海洋学   123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8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8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21篇
  1957年   14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8篇
  193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瓜达卢皮山国家公圆的分区和评价,提出了一种对土地系统和景观单元进行划分的方法。划分土地系统和景观单元,以许多相关因素作为基础。给一些小的区域下定义,然后再将这些小区域合并成大区域。  相似文献   
2.
3.
The grazing pressure of the macrofaunal invertebrates associated with the biomass of Ulva rigida in the Venice lagoon, their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have been studied. Fifteen sampling campaigns were carried out during different seasons both in the central basin of the lagoon, dominated by macroalgae (especially U. rigida C. Ag.) and in the southern basin, prevalently populated by seagrasses (especially Zostera marina L.). Replicat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the field by exposing Ulva fronds in net cages of 10 and 1 mm (control) mesh-sizes to allow or prevent grazer entrance. The grazing pressure was determined as Ulva growth rate difference in the cages. In the absence of invertebrate herbivores, Ulva exhibited per cent relative growth rates (%RGRs) ranging from 1.5 to 9.5% day(-1), whereas in their presence the %RGR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from -2.5 to 3.4% day(-1)) and frequently negative, especially in the station dominated by macroalgae. In this area, peak grazing rates and macrofauna biomasses of up to 8.6% day(-1) and 1,480 g m(-2) fwt (84.4 ash-free dry weight), respectively, were found. On the whole, during in field experiments in the Ulva-dominated station, herbivores removed an amount of biomass whose percentage ranged from 59 to 165% (mean: 103%) of the biomass yield (grazers excluded) found in the cag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possibility that grazers could act a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Ulva production in the Venice lagoon. Macrofauna populations were analysed by means of multivaliate techniques applied to biological variables only and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together. Data of individual abundance, after a log(x + 1) transformation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Bray-Curtis matrix, were classified using the Cluster Analysis and ordinated by means of the 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MDS) techniqu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rategies used in the study of multispecies distributions. Finally,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ere analysed together by means of correlation matrices and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相似文献   
4.
海洋底质图     
根据第一个五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所拟定的关于扩大巴伦支海工业渔捞场的计划,在三十年代初期给苏维埃海洋地质学提供了编制底质图的任务。同时,为了支援我国的工业及保证航海的需要,也提出了控制苏联富饶的海洋资源的任务。 还在上古时代、在航海的早期,就萌发了对海底成分和特性的兴趣。我国在十八世纪、开始编制标有底质特性的原始航行图。以后,在所有国家的航行图上,通常注明底质的名称和它的颜色、或者其它特点的标记;这种底质标记的方法,目前还在采用,但它的缺  相似文献   
5.
五种植物提取液的抗鱼病菌和抗鱼病毒效应(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索用廉价的野生植物防治鱼病。所用的植物有牛繁缕(Stellaria aqu-atica),双花凤仙(Impatiens biflora),夜来香(Oenothera biennis),艾草(Artem-isia vulgaris)和忍冬(Lonicera japonica)。用作试验的鱼病菌共13种(18个菌株),分属于气单孢菌属、假单孢菌属、爱德华氏菌属、耶尔森氏菌属、弧菌属。所用的鱼病毒为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PNV,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NV。上述病原微生物均获自美国马里兰大学微生物系。实验结果表明,五种植物提取液均有不同程度的抗鱼病菌作用,其中以牛繁缕的抗菌谱最广,作用力最强。忍冬、艾草、牛繁缕有抗鱼病毒作用。其中以忍冬的效果最好,它能抑制IPNV和IHNV。而艾草和牛繁缕只能抑制IHNV。  相似文献   
6.
白垩纪温度较冷的估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垩纪温度较冷的估价B.w.Sellwood等有关白垩纪气候的概念部分基于详尽的地质证据,如不耐寒冷的古生物(如:珊瑚的分布比现在偏极地5-15℃)和特殊气候条件的沉积相的广泛分布。这些资料的解释反映21℃的等温线在纬度上至少向两极移动5°,全球的平...  相似文献   
7.
密坑山锡矿田位于江西省会昌县西南约40km处。该区为一晚中生代破火山,火山岩为上侏罗统鸡笼嶂组流纹质凝灰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火山口周围环状及放射状断裂发育,火山口中心为浅成相的密坑山似斑状钾长花岗岩中央岩株侵入体所充填。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该岩体与流纹质凝灰熔岩的内外接触带相继发现了岩背、淘锡坝、苦竹岽、矿背、上湾等一批大、中型锡多金属矿床或矿点,表明这一岩体对成矿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年来航空重力的发展,航空重力数据的精度和分辨率不断提高,其精度可达1 mGal,分辨率可达10km,这使得用航空重力数据计算精密大地水准面成为可能。本研究介绍利用满足一定条件的稳定、精确的航空重力数据计算大地水准面的一种新途径。它根据布隆公式,分离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椭球,把航空重力观测值转换为大地水准面上的重力位,从而确定大地水准面。其具体步骤如下: 1.对重力扰动观测数据进行低通滤波,除去高频观测噪声; 2.利用全球重力场模型从低通滤波的重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部1974年和1979年溧阳地震是两次中强地震,但属破坏性地震。第一次地震(M_s=5.5)于1974年4月22日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地区。第二次地震(M_s=5.7)于1979年7月9日几乎在同一地区发生。两次地震震中位于两断层的交汇附近,在晚中生代到晚第三纪的沉积拉张盆地内。本文利用2°和90°之间的长周期P波、SH波及短周期远震PD波波形,确定两次地震具有逆冲分量的走滑震源机制。这一机制与较早用P波初动解得到的结果有明显不同。后者得到两次地震的走滑分量和正滑分量。本次研究的结果是,1974年地震机制是走向126°,倾角71°,滑动角33°。震源深度、地震矩和应力降分别为12km,8.4×10~(23)dyne-cm(1dyne=10~(-5)N)和41bar。1979年地震机制是走向41°,倾角64°,滑动角147°。震源深度、地震矩和应力降分别为7.5km,1.6×10~(24)dyne-cm和152bar。地震学资料与实地调查表明,1974年地震是WNW走向断层破裂所致。1979年地震的断层面很难求解。溧阳地震的逆冲断裂,在中国东部的较大地震中是很少见的。这可能表明在现代的E-W到ENE-WSW向压应力场作用下,构造盆地下方断层重新被激活,而且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10.
地壳形变的研究在评估地震危险性和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地震预报试验场地壳形变观测包括大地测量、GPS卫星观测、光测距仪、形变仪和倾斜。大地测量和卫星测量形变值为10-4~10-5单位,光测距形变为10-7单位,形变计达10-8单位。根据大地测量资料,预测卡什切克、契里克和扎拉纳什—丘普三个地区有地震危险。此地区地表垂直运动速度与过去比较现在达到了最大值,约5mm/a,而通常为2~3mm/a。1992~1995年GPS卫星测量资料也证实伊塞克湖南部的水平和垂直形变增高。根据土尔根站和伊日维什特科维依站形变观测资料的谱分析结构认为,形变值的周期成分既反映了外在因素(气压、气温、降水)又反映了内在作用的异常变化。1978年3月25日扎拉纳什—丘普地震时各条测线形变就出现异常高值。前兆异常可达10-5单位,震中距超过50km。异常时间表现在震前1个月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