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黄昏爪兽(Hesperotherium)是我国早更新世代表物种之一,因发现标本稀少,其形态特征和灭绝时间是存疑的。重庆市万州区盐井沟大垭口地点发现了多件Hesperotherium化石,其中多数骨骼属首次发现,新材料增加了我们对该类动物的骨骼形态学的认识,其后肢骨骼在进化过程中较为保守,可能正是这种进化过程中的保守性导致其不能适应第四纪多变的气候环境,最终灭绝。同时通过对已知含Hesperotherium动物群的分析,认为Hesperotherium可以作为早更新世早-中期的代表物种,对应于邱占祥命名的NCMQ 1或欧洲的维拉方中-晚期。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巫山县玉米洞遗址第②-2层的时代为更新世最晚期,可与MIS 2阶段相对应。文章系统研究了这一层位中的鼹科动物化石,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和对比,依据齿式、齿冠结构和尺寸大小将之分别鉴定为长尾鼩鼹Scaptonyx fusicaudus、白尾鼹Parascaptor leucurus和宽齿鼹Euroscaptor grandis,均为现生的区域灭绝种。从这3个物种的现代分布范围和生境判断,玉米洞遗址在MIS 2阶段的古环境较现代更为寒凉,与横断山区或秦岭海拔2000~3000 m处相当。喜寒凉的鼹科动物在MIS 2阶段向低海拔处迁徙扩散,而当全新世暖期到来时,玉米洞周边并无供其生存的适宜环境,这些鼹科动物在此区域灭绝。

  相似文献   
3.
系统记述了产自甘肃灵台雷家河文王沟93001地点和小石沟72074(4)地点的(鼠平)类化石,包括比例克模鼠相似种Mimomys cf.M.bilikeensis、甘肃模鼠Mimomys (Cromeromys) gansunicus、欧洲异费鼠AUophaiomys deucalion、繁昌维蓝尼鼠相似种Villan...  相似文献   
4.

重庆万州盐井沟是中国南方最经典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产地之一,因化石数量众多、种类多样和完整度极高而著名,但目前重庆万州盐井沟动物群已报道的猪科动物化石仅为野猪(Sus scrofa)和猪属未定种(Sus sp.)。现今可考证的化石点为建国以后发现的4个化石点,即大垭口化石点、平坝上洞、平坝下洞和媒人洞,而四方地化石点是重庆万州盐井沟地区新近发现的第5个化石点,出土了亚成年小猪(Sus xiaozhu)的2件不完整头骨和2件下颌骨化石,代表了迄今发现最完整且时代最晚(晚更新世)的小猪头骨和下颌骨化石,为盐井沟动物群中首次发现。经过与华南第四纪猪属(Sus)其他物种对比,小猪的鉴定特征可归纳为小型猪,面部和腭骨长度远不及李氏野猪(S.lydekkeri)和野猪(S.scrofa),牙齿尺寸小于裴氏猪(S.peii)、李氏野猪(S.lydekkeri)和野猪(S.scrofa),眶前孔位于DP4(P4)与M1界线之上,下颌骨联合部短且厚,终止于P2之前。雄性下犬齿横切面的形状介于“verrucose”型和“scrofa”型之间,属于一种过渡类型,臼齿低冠且呈丘型,结构简单,每个臼齿由4个主尖组成,前臼齿齿列比臼齿齿列长,m3跟座仅发育1~2个齿尖。小猪(S.xiaozhu)与野猪(S.scrofa)的同时出现,可作为华南中-晚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5.

重庆巫山玉米洞遗址发现于2004年,目前发掘深度已超过4m,出土了大量的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出土哺乳动物化石中,小哺乳类全部为现生种类,大哺乳类以中-晚更新世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为主,亦有Homotherium sp.和Choerolophodon sp.等少见种类。通过对大哺乳动物的分析,显示其年代为中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玉米洞的地层以角砾和粘土的交互沉积为主,代表了多次的气候冷暖变化。将哺乳动物群与地层分析相结合,判断玉米洞堆积的年代对应于MIS 8~1,约为距今30万年以来。由此,玉米洞的地层可为华南喀斯特洞穴遗址的地质年代、地层对比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在玉米洞进行动物考古学研究还可能为认识现代人类行为的起源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巫山县玉米洞遗址出土有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是华南中-晚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晚更新世中-晚期的鼠科动物较为丰富,在层位上对应于MIS4和MIS2时期。形态学观察显示玉米洞的鼠科化石分别属于5属10种:笔尾树鼠(未定种)Chiropodomys sp.、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大耳姬鼠A.latronum、小林姬鼠A.sylvaticus、郑氏攀鼠Vernaya zhengi、巨攀鼠V.giganta、爱氏巨鼠Leopoldamys edwardsi、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安氏白腹鼠N.andersoni和高原白腹鼠N.excelsior。这一组合既显示了浓厚的华南色彩,也有明显的自身特色,即Chiropodomys sp. 的出现和N.excelsior占据优势地位。鼠科化石的生境分析表指示了晚更新世中-晚期玉米洞遗址与现代类似但更为湿冷的森林或森林灌丛环境。玉米洞遗址鼠科化石的研究丰富了中国中-晚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小哺乳动物化石的记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