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西江主洼是珠江口盆地一个低勘探程度洼陷,油气差异聚集特征明显,但其机理不清。本文在断陷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指导下,利用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开展了烃源岩、断盖组合、储集体系和运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裂陷期沉降、沉积中心有序迁移,造成主力烃源岩自东向西由文四段迁移至文三段、文一+二段,控制东、西部油气差异分布。恩平组区域性泥岩发育且晚期断裂缺乏,导致油气纵向上更易聚集于下构造层;区域泥岩减薄尖灭或晚期断裂切开盖层的区域,上构造层有一定油气分布。"源-汇"类型从宏观上控制储层优劣,影响下构造层油气富集程度;"仓储"运移是控制上构造层油气规模聚集的主要模式。下构造层古近系应作为重点部署方向,东部围绕文四段、西部围绕文三段、文一+二段烃源岩构成的含油气系统展开;上构造层勘探需关注珠海组,在隆起周边寻找具备"仓储"运移模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在中始新世裂陷期文昌组沉积早、晚期之间存在明显的构造转换,该构造事件对古近系源?汇体系的形成和演变有重大影响.基于研究区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本文认为构造转换控制了裂陷期源?汇体系的盆山地貌、物源供给、搬运方向及沉积样式等基本要素,并影响深层古近系储层条件.而且在构造转换的制约下,研究区发...  相似文献   
3.
惠州21构造为具有基底古隆起背景的潜山披覆构造,是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目前在该构造中浅层已发现惠州21油气田,但深层尚未获得商业油气藏发现,分析古潜山的形成演化对于指导构造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地震资料和周边已钻井资料,运用平衡地质剖面技术,对惠州21古潜山的地质结构和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构造演化过程对深层油气成藏的控制。结果表明,惠州21古潜山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晚中生代早白垩世岩浆侵入花岗岩基底侵位、新生代古新世火山喷发隆起、始新世断层差异活动隆升、渐新世—中新世定型4个阶段;提出构造演化对深层成藏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古潜山火山岩储层的改造、裂陷期沉积体系的发育和油气运移聚集3个方面;指出文昌组和神狐组具备发育规模优质储层的条件,是该区域深层重要的油气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4.
对东海中南部陆架R22、R23、R24和R25孔岩心样品进行生物地层学、沉积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分析,将钻孔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沉积自上而下划分为浅海相、陆架沙脊相、河口三角洲相3个层位,揭示了钻孔附近区域海进序列的沉积历史,即17~16 ka BP之前的末次盛冰期,本区海水已疏干,沉积了R25孔Ⅳ陆相地层,当时海岸线已退至现今100 m等深线以外;末次盛冰期之后海平面上升,在13~10 ka BP的冰消期,海平面波动式稳定,沉积了本区4孔的Ⅱ层沙脊层;10 ka BP以来,海面上升,直至今日沉积了砂层上覆的Ⅰ粉砂黏土层。在水深较大的R25孔中,还揭示了末次盛冰期前的海退地层序列和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5.
对东太平洋海隆9°~10°N(9°50.01'N, 104°17.44'W,水深2 200 m)热液硫化物的主要组成元素测试资料研究表明,硫化物具有高Ca、Cu、Co、Se含量,低Pb、Mn、As、Cd、Ba和Au含量的特点,为富Cu型热液硫化物。热液硫化物中Cu与Co、Se、Ag、Cd等元素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8),而与Ca、Ba、Mn、Pb等元素呈负相关关系(R2>0.8)。热液硫化物烟囱体中不同圈层化学成分的变化较大,稀土元素(REE)的含量从内层到外层逐渐变高,可以反映出硫化物生长过程中的不均一性和矿化条件的不同。热液硫化物中REE含量较低,具有明显的Ce负异常和LREE富集的特征,与海水的REE配分曲线基本一致,表明热液硫化物中的REE主要来源于海水。  相似文献   
6.
海岸带地处陆地和海洋交界地区,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中心地带,沉积环境复杂。而对其沉积记录古环境信息的正确理解和解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年代框架的建立。210Pb和137Cs年代学的问世,解决了高速沉积环境中时间量程为百年或更短的沉积物的定年,近年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根据研究目的、范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测年手段测年。此外,由于每种方法还存在不足,且可能同时会有几种方法适用,所以为了增加测年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应尽量选择多种适当方法进行对比测年。  相似文献   
7.
对海岸带沉积记录孢粉指标在古气候、古海平面变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简述。孢粉研究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近年来,许多学者结合高密度采样和精确AMS14C测年等技术来恢复古环境演变过程。我国近海孢粉学研究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均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惠州26洼为典型的断陷盆地,是已证实的富生烃洼陷。以往对优质烃源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盆地内部,而对湖盆边缘次洼的烃源岩特征及形成机制鲜有报道。为弥补以往研究的空白,选择惠州26洼东北次洼作为研究区,根据最新的地震、地化和元素分析等资料,对该次洼的烃源岩地化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次洼文四段发育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含量均值为4.59%,可达“好—很好”烃源岩标准,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型,以生油为主。文四段沉积时期,惠州26洼东北次洼强烈断陷,形成“洼缘深盆”,且陆源碎屑物质输入量少,为烃源岩发育提供有利的沉积环境,同期火山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无机营养物质,形成咸水环境,引起浮游生物勃发,促进有机质的规模形成和保存。综合分析认为,惠州26洼东北次洼文四段优质烃源岩的发现,将优质烃源岩分布范围扩大至湖盆边缘,为该洼陷未来勘探发现奠定生烃基础,对其他地区断陷盆地边缘洼陷评价和勘探潜力分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全球低氧区的分布、形成机制以及低氧区海水表层特征、海底地球化学特征、生物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的描述。着重对全球低氧区的底栖有孔虫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并与长江口底栖有孔虫特征相结合,讨论适合指示长江口低氧区的底栖有孔虫组合,初步分析认为Epistominella naraensis(奈良小上口虫)、Bulimina marginata(具缘小泡虫)、Bolivina spp.(箭头虫诸种)、Florilus spp.(花朵虫诸种)、Ammonia spp.(卷转虫诸种)以及Bulliminella spp.(微泡虫诸种)为长江口低氧区的敏感种,具有低氧环境的指示意义,并可以作为古低氧事件研究的标志。但实际应用时应根据研究需要取合适的属种组合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