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3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冀东油田浅层强边底水油藏已整体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高度分散、含油饱和度不均,不同油井CO2吞吐效果差异大,难以实现油藏整体高效开发。考虑到油藏含油饱和度不同,差异设计CO2吞吐段塞组合及开发政策,改善CO2吞吐开发效果是十分必要的。利用二维物理模拟及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不同CO2吞吐方式控水增油机理,定量评价不同CO2吞吐方式适应含油饱和度界限,建立不同含油饱和度下吞吐注采参数差异化设计图版。研究结果表明:剩余油饱和度介于0.47~0.50之间时,CO2吞吐技术经济综合效果最优;剩余油饱和度介于0.43~0.47之间时,CO2+堵剂吞吐方式最优;剩余油饱和度介于0.375~0.430之间时,CO2+表活剂+堵剂吞吐方式最佳。上述研究成果对特高含水油藏CO2吞吐差异设计精准挖潜剩余油,实现油藏整体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低渗-致密砂岩储层有效分类并明确分类界限,有效指导油藏开发对策选择,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多元分析、信息叠加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开展储层综合分类,并确定分类界限。首先在灰色关联的基础上,选取储层品质因子(IRQ)、主流喉道半径、可动流体饱和度、分选系数和排驱压力作为储层评价的主控因素;然后将多元分析与灰色评价结果进行信息叠加,完成储层综合定量评价;最后提出了结合概率分布函数的聚类分析方法,明确了各因素的分类界限,并利用测井和实验数据建立转换模型。结果表明:通过渤海湾盆地冀东油田南堡凹陷测井和实验数据获取的IRQ转换模型计算值与岩心实测值的平均误差为8.60%,证实了该模型的可靠性;优化后聚类分析方法和单因素累积概率曲线法平均误差分别为13.57%、19.63%,前者更准确;不同类型井的产量中,Ⅰ类储层物性较好,单井稳产期日产油量最高,达7.48 t/d以上,Ⅱ类储层单井稳产期日产油量为4.37~7.48 t/d,Ⅲ类储层单井日产油量小于4.37 t/d。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古近系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岩芯微观描述、宏观观察,三维地震资料解译处理等技术并参考前人研究成果对南堡凹陷古近系重力流沉积特征、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凹陷主要发育滑塌岩、砂质碎屑流沉积、浊积岩三种重力流沉积物,其中砂质碎屑流沉积发育程度最高,单井钻遇累计厚度达220 m、单层厚可达30 m,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大都呈现两段式,C-M图与QR段平行,显示沉积的非牵引流成因;浊积岩具有多期发育的特征,单层厚多小于1 m,具有正粒序层理,发育不完整鲍马序列Tc段常见Td段少见,常见于砂质碎屑流沉积外围及上部;滑塌岩颗粒粒级较细,揉皱构造和包卷层理极为发育,在4号构造发育程度较高。沙垒田、马头营等凸起,古近系活跃的火山、断层活动及地震,东营组及沙河街组发育期深水环境、坡折带的存在为重力流沉积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综合各种因素为研究区建立了扇三角洲-短陡坡型(1号、4号构造)及辫状河三角洲-长缓坡型(2号、3号构造)重力流沉积模式并对其沉积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