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正>2022年1月,冰冻圈科学领域杰出科学家、国家特聘专家、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张廷军教授与世长辞。曾与他一起合作、共事的诸多专家学者都为先生的离去而深切悲痛,中国冰冻圈科学界为失去这样一位优秀的科研领军人才而扼腕叹息。张廷军教授曾任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地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地理学本科教学委员会秘书长、气候与冰冻圈计划(CliC)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2.
1引言气象环境对集团人群的健康、行为、文化及生活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外国犯罪学家一直关注天气、气候变化等对犯罪的影响。龙勃罗梭在其《犯罪的原因及其矫治》中指出,犯罪不独由于犯罪人体质而发生,气候影响,人口增殖多寡及文化宗教教育遗传经济状况都是成为发生犯罪的原因及诱因。凯特勒在其《论人类及其能力的发达》中形成了一个"夏季多人身犯罪,冬季多财产犯罪"的规律性结论。我国恢复犯罪学研究以来,一般承认季节对犯罪有一定影响,但缺乏深入系统的探索。气候、天气、季节等虽然不是犯罪的原因,但作为对犯罪有一定影响的因素,掌…  相似文献   
3.
开阳磷矿西翼矿区距息烽温泉仅4 km。从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水化学特征分析了区内地热水的成因,认为区内热储层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隔热盖层为下寒武统碎屑岩,高丰背斜为储热构造,兴隆断层为传热导水构造。区内地热水是在正常地温梯度的背景下,大气降水由中上寒武统至三叠系地层出露区入渗,经安清断层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含水层相连通而发生深循环,在兴隆断层与隔热盖层的联合作用下,高丰背斜将1 800 m深度内的热量储集起来,使灯影组含水层出现异常地温梯度,从而在灯影组白云岩中形成地热水,热储温度可达65℃以上。  相似文献   
4.
基于冰川物质平衡和平衡线高度数据,对北极斯瓦尔巴、高亚洲和阿尔卑斯山的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和平衡线高度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阿尔卑斯山冰川年均负物质平衡值最大,为-907 mm;斯瓦尔巴为-431 mm;高亚洲最小,为-264 mm。(2)高亚洲和斯瓦尔巴冰川物质平衡年振幅较小,年际变化较小;阿尔卑斯山冰川物质平衡年振幅较大,年际变化较大。斯瓦尔巴冰川物质平衡趋向正平衡,阿尔卑斯山和高亚洲冰川物质平衡趋向负平衡。(3)斯瓦尔巴内陆的冰川平衡线高度高于沿海地区,高亚洲冰川平衡线高度呈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区域地带性的分布规律,阿尔卑斯山的冰川平衡线高度主要受冰川所处海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东海西南近岸海域污损生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在东海西南近岸海域进行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全年共记录污损生物10门49科69属84种,群落组成以近岸暖水种为主,为典型的亚热带内湾型群落,附着盛期为4–9月,夏季污损生物的附着强度最高。固定生活类型的悬浮物食者是该近岸海域污损生物群落的附着主体,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是最主要的优势种和代表种,其它优势种还有长鳃麦杆虫(Caprella equilibra)、中胚花筒螅(Ectopleura crocea)、太平洋侧花海葵(Anthopleura nigrescens)、今岛柄涡虫(Stylochus ijimai)、克氏无襟毛虫(Spirobranchus kraussii)、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廉形叶钩虾(Jassa falcata)、强壮板钩虾(Stenothoe valida)、光辉圆扇蟹(Sphaerozius nitidus)和大室别藻苔虫(Biflustra grandicella)等。污损生物群落个体间因附着空间和食物竞争而存在着相互依存或互相制约的关系,又依照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而存在着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温度是决定污损生物地理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素,物种的温度属性是不同气候带污损生物群落组成差异的本质体现,污损生物的种类数、附着期和附着量与水温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盐度、水流、光、水产养殖等自然环境或人为因素也是影响污损生物附着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
Due to its unique geological location, the Bering Sea is an ideal place to investigate the water exchange and ecosystem connectivity of the Pacific Ocean–Arctic Ocean and subarctic–Arctic region. Based on a number of summer surveys(July to September, 2010, 2012 and 2014),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and their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are exhibited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Bering Sea(53°59′–64°36′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were dominated by northern cold-water species and immigrant eurythermic species, and the communities assumed a dispersed and patchy distribution pattern. Polychaetes(Scoloplos armiger), crustaceans(Ceradocus capensis) and sea urchins(Echinarachnius parma) were the main dominant groups in the shallow shelves; the sea star(Ctenodiscus crispatus) and the brittle star(Ophiura sarsii) were the main dominant groups in the continental slope; whereas small polychaetes(Prionospio malmgreni) dominated the basin area. Sediment type, water depth, and currents were th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ructur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Compared with other seas, the shallow areas of the Bering Sea showed an extremely high-standing biomass. In particular, the northern shelf area(north of St. Lawrence Islands and west of 170°W),which is primarily controlled by Anadyr Water, is an undersea oasis. In contrast, a deficiency in the downward transport of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has resulted in a desert-like seabed in the basin area. By comparing our results to previous studies, we found that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of the Bering Sea have undergone significant structural changes in recent decades, resulting in a decrease in abundance and an increase in biomass.In addition, populations of amphipods and bivalves in the northern shelves hav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have been gradually replaced by other species. These changes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advanced seasonal ice melting,changes in organic carbon input, and global warming, indicating that large-scale ecosystem changes have been occurring in the Bering Sea.  相似文献   
7.
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在滇西苍山西麓漾濞地区发生MS6.4(MW6.1)强震,相关地震活动表现为一个典型的前震-主震-余震序列.本研究分别就该地震序列的构造背景、M1.0以上地震的双差定位、主要地震的矩张量反演和破裂传播方向、应力场反演及断层滑动趋势以及潮汐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矩张量反演结果表明,矩心深...  相似文献   
8.
波浪破碎过程产生的湍流动量和能量垂向输运对于加快海洋上混合层中垂向混合具有显著效果.采用二维实验室水槽中对波浪破碎过程进行模拟.对采集的波浪振幅时间序列采用希尔伯特变换定位破碎波位置,波浪的破碎率随有效波高的增加而增大,波浪谱分析得到的波浪基本周期与有效周期结果相似.实验中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研究利用天然地震PS转换波及PPP等二次波到时资料反演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尝试。提出了分步逐层的反演方法使反演问题部份线性化,同时还利用联合反演的方法降低反演误差。文章分析讨论了反演误差,给出了反演实例,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三轴压缩下粗晶花岗闪长岩声发射三维分布及其分形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本文介绍稻田花岗岩(Inada granite,即粗晶花岗闪长岩)在三轴压缩变形条件下,声发射活动空间分布特征的实验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声发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自相似结构,其分维维数为2.1—2.3,明显低于大岛花岗岩(Oshima granite,即细晶花岗闪长岩)在相似变形条件下的结果,后者为2.7左右。粗晶花岗岩声发射分布还具多分形特征,其拐点为岩石平均颗粒粒度R_o(=5mm),在大于R_o的尺度内的分维D_l和小于R_c尺度的分维D_s各自具有不同的动态变化关系。作者指出,D_s,D_l的大小表示各自尺度内应力场非均匀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