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一、概述在1983—1986年的4年中,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九室用丹麦新型 QHM_(?)和日本产PPM 与 GST 配套,在北京地磁台每月2—4次作了长期对比观测。1985年以前的初步结果已于1986年的报告中提出。其中主要分析了各仪器在观测数据中的偶然误差,以均方差形式表之,结果为 QHM_(?)所得的 H 基线值 H_B~Q 中的(?)H_B~Q=±1nT;GSI 与 PPM 配套而得的 Z 基线值 Z_B~G 中的δZ_B~G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依据西安刘家坡黄土剖面上部14m深度内60个样品分析结果,论证了黄土及古土壤中全铁(包括亚铁和高铁)的富集程度是当时植被生长茂密程度、气候状况,特别是热量与温度状况的反映。与亚铁/高铁比值、亚铁含量和游离氧化铁含量等三个指标相比,全铁含量是最好的气候指标和温度指标。所得全铁含量在剖面上的变化曲线与深海沉积氧同位素曲线具有相当好的细节可比性,展示了黄土高原25万年来气候变化的细节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同步性。这将为探索黄土高原第四纪古气候变化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