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利用测井资料快速求得岩石可钻性级值的计算机方法。该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岩石可钻性,快速做出连续的地层可钻性剖面图。室内微钻头可钻性试验和江汉油田现场应用验证表明:该系统具有比较高的可靠性,是可以投入油田现场应用的。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尊重场所、关怀人性”设计理念基础上,结合南北高速公路黄屋屯服务区的景观改造项目,通过剖析项目区景观现状存在的问题,合理运用保留、引进和剔除等设计途径,提出服务区的景观改造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3.
防砂对于出砂油藏有着重要意义,防砂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油气藏是否能够正常开发。随着新科技和新材料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机械防砂技术也获得了日新月异的进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新的防砂技术在油田现场应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论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机械防砂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亚热带季风区湖口降水稳定同位素进行高频监测,利用HYSPLIT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算法和质量浓度权重轨迹等方法对湖口区降水水汽来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湖口地区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呈夏季低、春冬季高变化趋势,湖口地区大气降水线斜率(8.19)和截距(12.5)与全球大气水线较为接近,说明整体上该研究区气候环境相对湿润。② 湖口降水同位素组成与降水量、湿度和温度均成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其具有显著的降水量效应、湿度效应和反温度效应。③ 湖口地区水汽来源主要受东南沿海内陆地区、南海和孟加拉湾源区水汽影响显著,其造成降水同位素值也明显偏小,尤其在夏季和秋季。④ 湖口地区降水同位素组成变化还受锋面天气系统(准静止锋和冷锋)和台风影响,台风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来自中国南海和东海地区,此水汽往内陆输送过程中不断形成降水,此过程中降水重同位素(18O和2H)不断被冲刷造成其值逐渐变小;受准静止锋面系统影响降水δ18O值为极小值,这与锋面系统中冷、暖气团相遇造成强烈空气对流活动密切相关;而在冷锋面系统影响下,湖口地区降水δ18O值和d-excess较大,这与中国南方内陆局地再循环水汽补充有关,该研究结果将为鄱阳湖流域大气环流和水循环过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偏轴防斜钻具是一种新的防斜钻具,其井底钻具组合受力分析比较复杂。对偏轴钻具井底钻具组合受力分析模型进行了探讨。依据该理论模型研究设计的偏轴钻具组合在辽河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既控制了井斜,又保持了较高的机械钻速。  相似文献   
6.
利用深井破岩试验装置,模拟了不同井深压力条件下对泥岩进行牙轮钻头单齿破岩试验,试验结果得出:随着井深的增加,岩石硬度增加,破碎岩的的力增加,石破碎体积减小,岩石破碎功增加,这是机械钻速低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解决深井条件下的牙轮钻头齿形和布齿方式,以适应深井地层的钻井,达到提高机械钻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对后续套管损坏力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提出一种运用孔隙变化作为细观损伤变量描述泥岩蠕变变形特征,确立宏观损伤变量与细观损伤变量本质关系,并建立基于细观损伤变量的泥岩蠕变损伤本构模型.选取长庆油田石盒子组泥岩岩样作为工程实例,得出泥岩蠕变损伤岩体理论应力与应变本构关系,理论计算应力和实验测定应力相比,最大误差为9.2...  相似文献   
8.
详细叙述了围压条件下PDC切削齿受力(轴向力、切削力、侧向力)的测量方法,并研制成功了相应的围岩测力传感器;解决了传感器的防水问题,同时用实验标定的方法消除了高压给传感器测量精度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模拟深井条件下的PDC钻头破岩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深井破岩试验装置模拟不同井深压力条件下对泥岩进行了PDC钻头破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井深的增加,岩石强度增加,破碎岩石的切削力增加,同时,PDC钻头齿形和结构对破岩效率影响较大,因此必须按深井条件和岩石特点进行PDC钻头齿形和结构设计,以达到提高机械钻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天水农试站1983—1992年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分析得出了当地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和地下水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并根据当地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特点,对其需水与地下水位变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