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3篇
  200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对正在勘测设计中的小湾、漫湾大型水电站的区域工程地质问题——区域稳定性作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文中论述了区内的构造体系的归属,构造体系的复合关系,形变史和各构造体系的成生、发展过程等问题;判定了本区的构造应力场特征。根据区内及外围地区的震中分布特点及其现今构造应力场的方向与活动性断裂的关系,提出了电站区域内存在地震“空白区”的填空条件,并对南汀河断裂的活动规律、发震机制以及发震强度提出了看法;从中得到“断裂的发震位置与作用力的方向有关”、“发震强度则取决于构造应力及岩石介质条件”等认识。同时以地质构造背景为基础,结合地震活动规律、断裂各段的活动差异、介质条件等因素,对本区进行区域稳定性区划。从而对小湾、漫湾两电站的区域稳定性分别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2.
研究地震问题 ,不外乎历史继承、控震构造、发震动力源三方面。本文以云南高原为例 ,对此作一综述 ,特别从直观范畴引入端部效应、地震能囊、地球纬向振动机械能流三概念 ,试图对与工程地质相关的地震问题 ,从另一视角作一解释。文中特别介绍了机构能流对板块运动的效应 ,此为作者之一 40多年的物理教学、研究成果 ,虽为国外广泛接受 ,但国内地学界尚显陌生。云南既是世界上最活动的板块碰撞带之一 ,在过去 1 0 0 0多年又有过70 0多次中型上以上毁坏性地震 ,和近 40次毁灭性大震 ,今后中国西部大开发大建设中 ,是不能不加以认真对待的。本文从云南历史地震和大地构造入手 ,以众多的历史文献和传统的构造特征为基础 ,导入三个新观念 ,目的在于希望业内研究同仁注意 ,多方面了解震能力源 ,以便在防范措施上更切合实际 ,把地震的危害性降到最小限度根据工程实例研究 ,所谓端部效应 (TerminalEffectsofStructure) ,就是后续地震常常发生在前期地震之后的构造收敛地带 ,而不是张裂扩散区。后续地震在水平方向上总是向着发震之主、副构造线两端游变移动 ,而决不会再在原先的震中区反复发震 (至少是以 1 0 0年计的短期内 )。当活动断裂的走向与主压应力的方向一致时 ,应力在活动断裂的端部高度集中 ,造成岩体破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从构造体系的成生、发展及复合出发,并结合近百年来地震活动的资料,对思茅、普洱和耿马、澜沧两地区地震活动的规律性进行了探讨。认为思茅、普洱强震区和耿马、澜沧强震区具有大约二十年为复发周期的相互交替发震规律,从而说明它们强震的发生主要受北东向断裂带所控制,这是北东向断裂在现今区域北东向构造应力作用下,端部应力高度集中而导致岩体破裂释放能量所致。本文还从以上的发展规律及发展机制出发,予测耿马、澜沧强震区将进入地震活动期,而思茅、普洱强震区则向宁静期转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