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151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南海海洋调查与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概况 随着我国海洋科技事业的发展,南海的海洋科技工作发展很快,在海洋调查方面,已从单一的断面调查逐步向多学科、多元化的综合性调查与研究方向发展。 1.1 近海断面调查与环境污染调查 继1958年~1960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之后,南海从1975年4月开始实施南海北部断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大量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1975—1984年南海环境要素的年际变化及其在1982—1983年的表现。研究发现,与正常年份比较,各要素在1982—1983年的表现都比较特殊,沿岸江河径流量猛增;气温、水温、盐度、pH值偏低;海水含氧量偏高,温、盐、密跃层强度增大;南海暖流和黑潮南海分支流轴的平均位置移到调查海区的最南面。作者认为,这一异常现象与1982—1983年赤道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强E1 Ni(?)o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柯东胜 《海洋科学》1988,12(1):36-37
广东近岸、河口、港湾、航道及主要锚地水域中的油类含量较高,其余海区较低;表层含量一般较底层高。文中对影响广东近海水域中油类分布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柯朴 《海洋科学》1978,2(3):57-59
一、什么叫潮汐? 浩瀚的大海和宇宙一切事物一样,永无息止地运动着。它的运动形势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这样一种形式,就是:在一定的时间里,海面会慢慢地升起来,使岸边大片的海滩和礁石被水淹没,而在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海面又开始下落,逐步把淹没的地方裸露出来,而后,又开始上升,并接连不断地重复着这种起落。它是那样的有规律,好像在呼吸一样。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潮汐,同时又把海面上升的过程称为涨潮,下降的过程称为落潮;海面上升的最高点和下降的最低点分别称为高潮和低潮。  相似文献   
5.
6.
研究微量元素在海水中的存在形态是海洋化学上比较重要的课题之一,对了解微量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锌在海洋中的存在形态曾有过详细的评论.  相似文献   
7.
根据电子地图屏幕显示与阅读的特点,应用地图视觉感受理论及地图符号学理论对电子地图符号的构图规律进行研究,是有效地改进电子地图设计所必需的。本文从电子地图符号构图规律研究的必要性入手,根据对电子地图视觉变量的理解,应用地图视觉感受理论和地图符号学理论,对电子地形图符号体系进行研究,同时根据符号库建库的需要,将所有符号分解为最小图元,提出了点状、线状及面状符号的构图规律。  相似文献   
8.
空域法是CHAMP重力场恢复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针对空域法中的延拓误差和格网化误差展开讨论。结果表明:延拓误差中的截断误差部分影响量级约0.001m^2/s^2(均方误差意义下),最大误差仅为0.11m^2/s^2,可完全忽略;延拓误差中的参考重力场模型误差影响随参考场选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整体而言小于0.1m^2/s^2,但最大误差可达1.3m^2/s^2,采用高精度的参考重力场模型能大大减小延拓误差影响。对于CHAMP卫星而言,延拓计算中,参考重力场模型的阶数取60阶便可满足精度要求。目前最常用的格网化方法包括加权平均方法和最小二乘配置方法,计算表明,利用30天的CHAMP数据进行2°×2°格网化处理,加权平均法的格网化误差在0.13m^2/s^2量级,最大误差可达1.58m^2/s^2,而最小二乘配置法的格网化误差在0.006m^2/s^2量级,最大误差仅为0.15m^2/s^2,明显优于加权平均法。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不同类型云的时空分布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3年7月~2001年9月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 D2的月平均资料,对西北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云的云量和云水路径的时空分布及其与降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气候区是各种云出现最多的地区,特别是积状云的云量明显高于其他两区,但这些云的云水路径值低;西北地区大多数云云量的高值区出现在天山山区、北疆地区、陕西东南部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高云和部分中云云量空间分布特征与降水有着较好的一致性:沿着天山—昆仑山—祁连山一带以及陕南和/或陇南地区是高值区,低值区在塔里木盆地—内蒙古西部戈壁沙漠—黄土高原西北部一带;绝大多数云类春夏季节云量维持较高,秋冬季节云量较少。云水路径值较大的层状云类的云量多寡与降水多寡相一致;积状云类和层积云类云量多少与降水没有一定的关系,在降水偏少时,这类云的云量大多与降水正常时相近,有些云的云量甚至比降水偏多时还要多。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利用1983年7月至1998年12月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 D2的月平均云资料,对西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三个不同区域的月平均总云量、光学厚度和云水路径的区域平均值分别在52.5%~58.3%,2.6~6.6和44.9~77.6 g.m-2之间;西北地区空中云水资源多年平均分布有其沿地形分布的特点,总云量、中云量、总光学厚度和总云水路径的高值区均在天山、昆仑山、祁连山一带,而低值中心一般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内蒙古西部戈壁沙漠—黄土高原西北部一带。此外,祁连山、青海所在的高原气候区云水资源近年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总光学厚度和总云水路径15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分别约上升了0.8和16.4 g.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