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序言(代研究简史) 有关福建栖霞组层位的研究工作,可追溯到1930年王绍文创立的“曹远石灰岩”及1935年侯德封等使用的“栖霞灰岩”其均指福建现今划为林地组与文笔山组之间的一套灰岩地层。当时不知其中尚包含有中、上石炭统的黄龙组和船山组层位。至1941年陈旭等在清流沙芜塘采获晚石炭世(竹蜓)类后方告分晓并予划出。到此福建“栖霞灰岩”才名符其实地  相似文献   
2.
安徽南部黄龙群下部白云岩已往未发现过化石,故其时代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上,对华南广泛分布而变化很小的中石炭统下部白云岩的时代认为在尚未找到化石前依其岩性与上覆含(竹蜓)石灰岩关系密切,暂划  相似文献   
3.
Eoverbeekina一属系李四光教授于1933年所建,属型E.intermedia Lee标本采自贵州下二叠统栖霞组。该标本矿化甚剧,微细结构保存不好,作者在属征描述中认为其旋壁似由致密层和纤细蜂巢层组成。1934年陈旭教授在描述产于江苏船山地区栖霞组中的Eoverbeekina时曾对上述旋壁的判断提出疑义,认为该种旋壁是由暗色致密层,透明层和内暗色层组成,并指出即使在高倍镜下透明层里也见不到蜂巢结构(陈旭,1934,P.104)。至今(竹蜓)类研究者在华南多省二叠纪地层中已发现始费伯克(竹蜓)十余种,对晚二叠世的种其旋壁一般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