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1.
我国气象科学数据发布策略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科学数据发布策略的研究是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工作有效展开的重要保障.该文在国内外气象科学数据发布政策分析和制订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发布策略原则的基础上,就气象科学数据发布方式和影响因子从气象科学数据发布方式、气象科学数据发布方式的影响因子、气象科学数据发布模式和发布策略概念模型、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分类分级、共享用户分级、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发布技术方式和途径等诸方面简明地介绍了我国气象科学数据发布策略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意见,使读者对我国气象科学数据发布策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段婧  楼小凤  汪会  郭学良  李集明 《气象》2020,46(2):257-268
中国自1958年以来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碘化银作为主要的催化剂,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备受关注。分析了国内外使用碘化银开展人工增雨雪和人工防雹外场试验作业后降水、土壤和湖泊等的Ag+含量,尽管催化后Ag+含量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地面燃烧炉催化和人工防雹作业,但降水和水库中的Ag+含量远低于饮用水标准。统计了我国外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碘化银用量,结合降水和水库中Ag+浓度观测,认为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使用的碘化银不会对水资源和环境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3.
冰雹作为一种短时强灾害天气,常给农业、建筑、电力、交通甚至生命财产等造成严重影响,人工防雹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中首先介绍了冰雹形成机理和雹云物理研究情况,然后围绕人工防雹机理、技术、科学试验及效果评估这4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评述,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上总结人工防雹工作的进展,增进对人工防雹科学问题的认知,从而为促进中国人工防雹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提供借鉴。研究表明:(1)“累积带理论”和“循环增长理论”是冰雹形成的最常见理论,限于早期的雷达观测技术和缺乏完整的冰雹数值模式,早期认知的冰雹形成机理存在一定的局限。(2)雹胚一般分为冻滴胚和霰胚,冻滴胚由过冷雨滴冻结而成,霰胚则是冰晶、雪花撞冻生长而成。冰雹云中哪种雹胚占优势,主要看云底温度的高低。雹云的发展依赖于水汽条件、动力不稳定条件、风垂直切变等关键因子。(3)人工防雹主要遵循“播撒防雹”和“爆炸防雹”2条技术路线,“利益竞争”和“早期降雨”是常见的6种防雹原理假说中最广泛被用来作为防雹作业设计依据的2种播撒防雹理论。(4)人工防雹技术上多采用通过飞机、地面火箭、地面燃烧炉等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或通过地面高炮向云中发射含人工冰核的炮弹等方式,影响冰雹的生长过程从而达到抑制或削弱冰雹生长的目的。(5)大量外场试验证明人工防雹效果有较大的地域差异,需根据各地冰雹云特征及其降雹特点制定和发展本地适用的人工防雹技术体系。(6)人工防雹效果检验仍然是制约人工防雹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常用的统计检验、物理检验和数值模拟检验技术方法均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由于雹云变化迅速、降雹过程短促,人工防雹技术实施的时效性以及防雹效果评估仍存在较大的困难。今后应更多地借助多种探测设备进行冰雹云的精细化探测,开展有科学设计的人工防雹外场综合试验,运用统计检验、物理检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综合检验技术方法评估防雹效果,推动人工防雹事业进一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设计并实现人工影响天气飞机作业实时监测移动应用系统(TEAM),对飞机作业实时监测并可视化与共享,以解决飞机作业监测中作业信息采集渠道多样、标准不统一、共享范围小、飞机内外场交流渠道不畅等业务问题。TEAM基于人工影响天气飞机作业实时监测的移动应用平台框架(RMPF-WMA)构建并在移动终端上实现。该框架包括海事卫星、北斗卫星双链路传输、安全加固体系和分层策略,可作为数据和移动终端技术实现的标准化解决方案。TEAM基于HTML5混合开发模式与Ionic/Angular JS开发,提高开发效率和终端运行性能。TEAM实时可视化显示飞机准备情况、轨迹、播撒动态以及飞行简报、通知,提升飞机作业各环节沟通效率和共享覆盖度。全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飞机中,TEAM可实时监测并实现信息共享的飞机占总数的80%以上,应用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中部等多个区域日常飞机作业监测和重大应急服务一线指挥。移动应用程序响应迅速,运行稳定,作业监测和可视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预期利用已有和本项目即将建设的装备设施,通过科学设计的专项研究,开展针对西北区域地形云的人工增雨(雪)试验研究。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设立研究试验内容,旨在通过项目建设中同步实施试验研究,充分体现科技支撑能力在工程项目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中研究试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依据建设经验,提出提高工程项目效益的建议,为相关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梳理了西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项目总体设计的思路,归纳了设计中所重点考虑的三个技术系统和技术措施,总结了项目建设模式与经验,可为后续区域人影项目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李集明 《气象科技》2007,35(4):589-592
通过对气象科学数据分类及其特点的分析,在参考国内外同领域现状和相关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社会特别是科学研究用户需求的特点,对基于Internet面向社会公益性共享的气象科学数据存储检索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根据"需求牵引、技术驱动"的原则提出了在线存储、商用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相结合的混合管理模式和数据适度冗余存放的存储策略,以及数据导航与定位、随机检索、在线下载、用户定制等多样化、可视化、人性化的存储检索基本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9.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总体设计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是由国家级和区域省级共享系统有机组成的覆盖全国、分布式、网络化业务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元数据统一发布、数据分级管理、全局用户的集中认证和授权管理.用户通过该系统可以获取分布在不同节点的、基于Web的数据访问服务.该文综述了该网的总体设计和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10.
气象数据库系统作为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重要管理系统,其体系结构和技术的复杂程度均是前所未有的,需要在集约化和标准化原则下,充分利用成熟的商业数据库技术和大气科学领域的相关技术加以构建。文中分别就气象数据库的框架设计、基本体系结构、系统布局、信息流程等方面进行梳理和阐述,以期对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信息技术与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