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二六四大队通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目前地矿、工程、机加工、房屋租赁四业并举的产业格局。如何在“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的时期内发展的更快更好?首先必须正确分析和判断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要把大队发展的重点主动调整到切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方向上去。第二必须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所在,市场经济说到底是竞争经济,在竞争中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的法宝,才能脱颖而出。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提出了“地质立队,改造工程业、产品加工业,做实商贸业”的企业发展战略。同时,  相似文献   
2.
2007正我队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完成产值14000万元,比去年增长30%;完成增加值3380万元.比去年增长15%;实现节约收益800万元,比去年增长18%;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2.7万元,比上年增长10%以上;离退休职工生活费按时发放,下岗职工和职工遗属生活补助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赣南白面石铀矿田成因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白面石铀矿田经上世纪60~80年代勘查,发现和探明了白面石、龙坑、双坑、马荠塘4个铀矿床和黄泥湖铀矿点,成为中国重要的铀资源基地。该矿田产于EW向南岭铀成矿带东段的白面石沉积-火山盆地内。该盆地的基底为印支期白面石花岗岩体;盖层为中侏罗统菖蒲组。盖层的底部为第一层砂岩,其上由基性-酸性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与5层碎屑岩夹层组成。铀矿主要赋存在盖层底部的第一层砂岩中,其次是产在第一层玄武岩与第一层砂岩的接触带,有少量产在基底花岗岩顶部的风化壳中。关于该铀矿田的成因,有砂岩型沉积说、同生沉积后生富集说、成岩成矿热液叠加说、岩浆热液说,等等。为了厘定矿床成因类型,以确立今后的找矿方向,笔者对该矿田的资料进行了重新整理,应用Minesight软件选择典型的白面石铀矿床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并收集了最新的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研究表明,白面石铀矿田存在2次成矿(160~156 Ma和99~86 Ma),其主成矿作用与第一层玄武岩的覆盖,在空间上相伴(铀矿体主要赋存于第一层砂岩及其与玄武岩的接触带)、时间上相近(成矿时间为160~156 Ma,玄武岩成岩时间为173 Ma)、成生上相关(矿化具有明显的中-低温热液蚀变),为火山热盖成因类型,后期又有大量脉体活动,在岩脉两侧的砂岩层内又有热液型铀矿化叠加,从而形成了火山热盖及热液叠加的复成因矿床。该矿田的成矿条件是:富铀的基底,砂岩的沉积,洼沟的地形,岩浆的热盖,脉岩的入侵。  相似文献   
4.
赣南大量铀矿床、铀资源量及铀产品生产规模,表明赣南具备铀资源和铀生产大基地雏形。作者根据赣南地区已探明的及已控制的铀资源,分析赣南地质构造环境及铀成矿条件,结合近几年矿山开发过程中铀资源量变化情况和区内所处的地质环境,通过综合研究,浅析区内潜在铀资源量、铀的富集场所,提出了加速地质勘查、加大水冶工艺研究、加强地矿合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赣南白面石铀矿田经上世纪60~80年代勘查,发现和探明了白面石、龙坑、双坑、马荠塘4个铀矿床和黄泥湖铀矿点,成为中国重要的铀资源基地。该矿田产于EW向南岭铀成矿带东段的白面石沉积-火山盆地内。该盆地的基底为印支期白面石花岗岩体;盖层为中侏罗统菖蒲组。盖层的底部为第一层砂岩,其上由基性-酸性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与5层碎屑岩夹层组成。铀矿主要赋存在盖层底部的第一层砂岩中,其次是产在第一层玄武岩与第一层砂岩的接触带,有少量产在基底花岗岩顶部的风化壳中。关于该铀矿田的成因,有砂岩型沉积说、同生沉积后生富集说、成岩成矿热液叠加说、岩浆热液说,等等。为了厘定矿床成因类型,以确立今后的找矿方向,笔者对该矿田的资料进行了重新整理,应用Minesight软件选择典型的白面石铀矿床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并收集了最新的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研究表明,白面石铀矿田存在2次成矿(160~156 Ma和99~86 Ma),其主成矿作用与第一层玄武岩的覆盖,在空间上相伴(铀矿体主要赋存于第一层砂岩及其与玄武岩的接触带)、时间上相近(成矿时间为160~156 Ma,玄武岩成岩时间为173 Ma)、成生上相关(矿化具有明显的中-低温热液蚀变),为火山热盖成因类型,后期又有大量脉体活动,在岩脉两侧的砂岩层内又有热液型铀矿化叠加,从而形成了火山热盖及热液叠加的复成因矿床。该矿田的成矿条件是:富铀的基底,砂岩的沉积,洼沟的地形,岩浆的热盖,脉岩的入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