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采繁 《地质论评》1981,27(2):130-140
湘东早侏罗世地层,既有海相,也有陆相,是我国南方同期沉积发育较全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关于这套地层的地质时代是有争论的。概括起来,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湘赣地区早侏罗世地层较发育;另一种认为湘赣地区早朱罗世地层缺失。笔者根据近十多年断续的野外调查,以及对《湘东早侏罗世植物群》一文的整理,发现上述地区的地层中,86个植物属种没有一个是晚三叠世分子。值得注意的是,高家田雄叶蕨不但见于湘东广大地区,而且层位稳定。众所周知,锥叶蕨一属在世界各地均见于  相似文献   
2.
三、划分与对比根据上述锡矿山地区地表、坑道及钻孔的六个剖面介绍,现将地层由新至老详细划分对比如下: (一)下石炭统 5.梓门桥组:中连剖面该组产珊瑚Yuanophyllum kansuense,eoclisiophyllum yengtzeense, N. vesiculosus, N. si  相似文献   
3.
湘中地区底栖相泥盆—石炭系界线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湘中锡矿山欧家冲剖面邵东组上部产法门阶牙形刺costatus带,大致相当于牙形刺praesulcata带。该组还产孢子lepidophyta-nitidus组合带,相当于国内外法门阶上部孢子LN带。该剖面孟公坳组底部出现孢子vallatus-incohatus组合带,相当于国内外杜内阶孢子Ⅵ带。另外湘中新邵马栏边该组产牙形刺Polygnathus inornatus,它应相当于牙形刺sulcata带。因此,湘中泥盆系和石炭系界线置于邵东组和孟公坳组之间。以牙形刺和孢子为依据,湘中及华南底栖相邵东组和孟公坳  相似文献   
4.
“三湾运动”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三湾运动”是黄汲清、徐克勤(1936)创建的。近年来,它的存在有三种看法:1.轻微的褶皱运动;2.大有问题的褶皱幕;3.假整合。 一、“三湾运动”上、下盘地层的地质时代 所谓造山幕或褶皱幕,是依据两套地层间的角度不整合关系建立起来的;一般来说,上、下盘地层的产状、接触关系、岩性、岩相、构造形态,以及古生物面貌等都不相同。关于“三湾运动”上、下盘地层的地质时代问题,黄汲清等认为均属早侏罗世;李英鉴等(1959)  相似文献   
5.
湘中锡矿山地区泥盆纪—早石炭世地层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剖面研究,笔者建立了木区泥盆纪—早石炭世地层系统。论证了世界锑都赋矿层位七甲江灰岩时代为晚泥盆世佘田桥中期。锡矿山组底界从长龙界页岩中通过,并以Yunna-nellina hanburyi, Icriodus costatus出现划归锡矿山组下段。底栖相邵东组产牙形刺Bispathodus cf.costatus带,孢粉Retispora lepidophyta-Vallatisporites pusillites组合带等无疑应置于法门阶上部。据此,重新厘定了标准地点锡矿山阶(法门阶)包括锡矿山组下段、锡矿山组上段和邵东组三部分。盂公坳组底底部产孢粉Vallatisporites vallatus, Retusotriletes incohatus, Hymenozonotriletes explantus等,从而论证本组之底则为湘中及华南底栖相下石炭统岩关阶之底。大塘阶底界显然以Kueichouphyllum sinense, Thysanophyllum及其共生的(虫廷)类Dainella—Eostaffella组合出现和有孔虫Plectogyra, Mediocris, Climacammina, Archaediscus极大繁盛为划分标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