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篇
  201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耀国  雷建成 《中国地震》1996,12(A00):32-39
按照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技术思路,讨论了b值、年均发生率和地表空间分布函数等的确定方法,最后以多参数方案组合成“逻辑树”对攀西地区重新进行了地震烈度区划。以“逻辑树”方法进行地震烈度区划不失为目前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四川峨嵋水泥厂矿山自1971年以来的18次工业爆破资料,探讨了四川部分地区近十一年来的地震波速(视波速)的变化特征。本文对Smith所提出的“走时差”法作了某些改进,使之不仅适合于分析折射首波,也适合分析直达波。讨论了四川地区地震波速的各向异性特征.还利用另外的3次大爆破,用时间项法测定了西南部分地区的地壳厚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四川台网的一些单台记录,探索了中强地震前的某些测震学指标的变化。主要有:假想应力的变化;近震震级M_L与尾波持续时间关系曲线的变化,K_S—K_P、值的变化。本文还提出了一种测定地震矩的简便方法,並测定了一些地震的地震矩。最后,探讨了地震波包络比预报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攀西地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八五”和“九五”期间取得的新资料,新成果,研究了我国西南地区的地震构造环境,地震活动性,划分了地震区带及潜在震源区,确定了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地震动衰减关系,用多参数,多方案方法编制了攀西地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相似文献   
5.
利用尾波测定四川部分地区的介质品质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耀国  杨桂珍 《地震学报》1983,5(3):304-312
按照安艺敬一(Aki)提出的地震尾波理论,利用同一地震的多台记录,以同一地震有一确定的地震矩为基础建立方程,并以文献[8]所得出的品质因子数为基准,测定了四川部份地区地壳浅部的介质品质因子.结果表明,地震尾波的衰减存在着明显的方位依赖.根据1971年至1975年间几次地震所给出 Q 值来看,四川部份地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 Q 值区,值得注意的是:低 Q 区内曾发生过7.1级强震.  相似文献   
6.
采用纯振幅、点阻、带通数字滤波器,处理了距唐山180公里范围内13口深井水位的大震前六年连续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大震前存在井水水位的异常下降,这种异常下降首先发生在距大震震中100公里处,并且以每月5—6公里的速度分别向震中和离开震中的方向传播。地下水异常下降的时间—距离关系与该区里小震发生的时间—距离关系较一致。据地下水异常下降结果,我们提出唐山大震孕育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2年—1974年底,1975年—1976年4月,1976年4月—大震发生。  相似文献   
7.
采用纯振幅、点阻、带通数字滤波器,处理了距唐山180公里范围内13口深井水位的大震前六年连续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大震前存在井水水位的异常下降,这种异常下降首先发生在距大震震中100公里处,并且以每月5-6公里的速度分别向震中和离开震中的方向传播。地下水异常下降的时间-距离关系与该区里小震发生的时间-距离关系较一致。据地下水异常下降结果,我们提出唐山大震孕育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2年-1974年底,1975年-1976年4月,1976年4月-大震发生。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长期以来,在利用地震记录测定地震时空参数方面,我省一般采用作图手工操作法,人为性强,误差大,要想给出定量误差更是麻烦,当台站资料较多时,作图十分麻烦。为摆脱部分手工作业,定最地给出一些精度指标,为使地震图的分析和检查工作不再仅仅依靠经验,我们拟采用计算机来实现对地震参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利用矿山爆破探讨四川地区地震波速和地壳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四川峨嵋水泥厂矿山自1971年以来的18次工业爆破资料,探讨了四川部分地区近十一年来的地震波速(视波速)的变化特征。本文对Smith所提出的“走时差”法作了某些改进,使之不仅适合于分析折射首波,也适合分析直达波。讨论了四川地区地震波速的各向异性特征.还利用另外的3次大爆破,用时间项法测定了西南部分地区的地壳厚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目前地震危险性分析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及其对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影响。引入“逻辑树”方法处理了四川某工程场地的地震危险性,最后用三种方法给出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