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湘西北秀山组上段、小溪峪组的地质时代和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正> 湘西北志留系秀山组上段至小溪峪组为连续沉积。秀山组由葛治洲、戎嘉余等(1974)建于川东南秀山溶溪,最初被置于中志留统上部。后又被分为上、下两段,秀山组上段归为中志留统中下部。穆恩之、陈旭等(1982)将其划为中志留统下部。周希云等(1981,1985)主张黔东北和川东南秀山组上段主体(即洛棉组或鸡骨岭组)归为下志留统,而该段顶部(即鸡博寨组或绕茶官组)仍属中志留统。葛治洲、戎嘉余等(1974)在湘西北石门龙池河志留系剖面上首次分出中志留统上部秀山组。王根贤等、及王根贤、张  相似文献   
2.
湖南法门期四射珊瑚的分布和时代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我国南方自早泥盆世到晚泥盆世弗拉期四射珊瑚十分繁盛,惟晚泥盆世法门期四射珊瑚文献记载甚少。湖南境内除1959年陈懋猷报导龙山县太平山于写经寺组内含有Hexagonaria orientalis和Pseudozaphrentis curvatum外,直到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全面展开后,在湘中、湘南于锡矿山组或相当地层内才陆续发现一些四射珊瑚化石(图1),笔者已收集到的有:道县城北产于锡矿山组灰岩中与Yunnanella共生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报导了湘西北地区大庸,桑植一带吴家院组牙形类动物群,计有30属,近百个种及亚种。根据属种特征分为Spathognathodus celloni,Spa.celloni simplex两个组合带,经与国内外相应牙形类化石带对比,除产有区域性的属种外,与欧洲关系密切。确认湘西北地区是吴家院组即原罗惹坪群和砂帽群的下部地层,应属下志留统。本文还讨论了该区牙形类颜色变化与油气生、储的关系,并对寻找油气藏作出远景预测。  相似文献   
4.
作为重要微体化石的牙形刺,最近20—30年来得到特别的重视和研究。其中奥陶纪、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早三叠世,由于分异度(diversity)高,属种繁多而成为重要的分层分带化石。泥盆纪的牙形刺经齐格勒(Ziegler,W.)、克拉佩(Klapper,G.)等人的研究对其属种分类、时空分布、生态环境、生物分区已有很丰富的知识和深入的了解。 我国最近几年来也开展了泥盆纪牙形刺的研究工作(王成源、王志浩1975,1978;白顺良等1979;熊剑飞1980)。但目前研究程度与我国泥盆纪地层的发育情况相比是很不相称的,与泥盆纪其他化石门类相比,研究程度也较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