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118篇
地质学   259篇
海洋学   1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辉  冯士笮 《海洋与湖沼》1995,26(2):161-168
基于拉格朗日余流及其输运过程的一种三维空间弱非线性理论,进一步假定Si在河口的无因次化学转移项量级为k^2,给出了Si的长期输运方程。对于一种二维模型河口,数值求解了零阶天文潮,欧拉余流、斯托克斯漂移、拉格朗日余流和盐度的分布;分别计算了平均逼留时间为13,30,60,180d等所对应的Si浓度分布;给出了Si-s相关图,讨论了河口中Si的保守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对HSV色彩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造了一组由地形高程、坡度及地表法线方向到HSV色彩空间分量的映射模型,并利用ARC/INFO实现了对DEM数据的晕渲的HSV色彩分量计算处理。该方法制作的晕渲图具有动态范围大、立体感强、色彩丰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构造带强震活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青海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发生在具有新生性特征的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断裂带上。该断裂带在 190 0年以来的 10 0多年中经历了一个强震活动过程。在该强震活动过程中 ,地震沿整个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构造带分段破裂 ,强震的破裂长度和震级之间大致满足对数线性的统计关系 ,强震活动呈现指数型时间分布的加速特征。这种强震加速活动特征可以用含多个震源体的孕震系统的强震成组活动模型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4.
5.
由于缺乏可靠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辽北法库地区的变质岩系一直被看作地台基底型建造,近期研究确认它们属于原岩为深成侵入体和火山-沉积岩系、后经韧性剪切作用而形成的变形变质岩系.它们与遭受同期动力变质作用影响的同构造侵入岩一道构成了规模巨大的法库构造岩系.报道了该套构造岩系中花岗质糜棱岩的40Ar/39Ar同位素测年结果FK53角闪石的256Ma坪年龄和FK51-1黑云母的262 Ma高温坪年龄记录了古生代末洋壳向陆内俯冲或多陆块碰撞背景下发育的花岗岩抬升至浅部地壳层次的冷却年龄,FK51-1黑云母的231 Ma主坪年龄和FK51-2钾长石的227 Ma可能代表了绿片岩相条件下花岗质岩石经历韧性变形作用即法库构造岩系的形成年龄.FK51-2钾长石的年龄梯度197~220 Ma记录了构造岩系形成之后比较平稳的抬升冷却历程,而其180 Ma坪年龄则可能与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背景下的构造剥蚀事件有关.同时报道了后期侵入花岗岩的锆石U-Pb和40Ar/39Ar同位素测年结果FK54锆石的U-Pb年龄(159Ma)代表了红土墙子超单元花岗岩的侵入年龄,也界定了法库构造岩系的形成年龄上限,FK54钾长石的125 Ma坪年龄则可能记录了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最终碰撞背景下的构造剥蚀事件.这些同位素年龄记录为重新认识法库断凸之内涵以及华北地台与兴蒙褶皱系的缝合边界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约束.  相似文献   
6.
西北太平洋浪流相互作用对有效波高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太平洋强流区会对海浪的特征和分布产生显著的影响,尤其是研究台风过程中海流与海浪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ROMS海洋模式和SWAN海浪模式为基础,构建了浪流耦合模式系统,对2013年10月6-17日间的台风“丹娜丝”、“百合”、“韦帕”过程中西北太平洋浪流相互作用中海流对有效波高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模式模拟有效波高与浮标观测资料,发现耦合后的有效波高比非耦合结果更接近观测值,耦合模式中海流的存在对有效波高的分布有明显的影响。研究表明,特别是在有效波高峰值处,海流引起的有效波高增大最大可达1 m。海浪浪向及流向的空间分布以及中国近海浮标处浪向与流向的时间序列表明,流向与浪向反向时,海流的影响造成有效波高增大;二者同向时,有效波高减小。海流对有效波高的调整会沿着海浪传播的方向传播相当一段距离。在西北太平洋的海浪场计算中,引入海流的耦合模式计算结果对改善强流区海浪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海流的模拟精度对于高精度的海浪预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CMIP5模式对中国近海海表温度的模拟及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观测和再分析资料;利用多种指标和方法评估了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21个模式对中国近海海温的月、季节和年际变化模拟能力。多模式集合能够再现气候平均意义下近海海温的空间分布特征;但量值上存在一定的低估。在渤海和黄海;集合平均与观测差别比较明显。在年际尺度上;与观测数据对比;模式模拟海温与Niño3指数相关性较小。中国近海海表面温度在1960-2002年有明显的升高趋势;从2003年开始增温趋缓。评估结果表明;ACCESS1.0、BCC-CSM1.1、HadGEM2-ES、IPSL-CM5A-MR、CMCC-CM、FGOALS-g2、CNRM-CM5-2、INMCM4八个模式对中国近海海温的变化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利用ACCESS1.0、INMCM4、BCC-CSM1.1、IPSL-CM5A-MR、CMCC-CM这5个模式结果对中国近海海温未来的变化进行了预估。在RCP4.5、RCP8.5情景下;未来近100年中国近海海温有明显升高趋势;最优模式多模式集合平均增温分别可达到1.5℃、3.3℃;净热通量变化和平流变化共同促进了东海升温。  相似文献   
8.
基于潍坊市寿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更新工程与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框架数据更新工程,探索了省市基础地理信息框架数据联动更新的工作模式,提出了通过建立多比例尺基础框架数据的方式,建立省市基础框架数据库的联系,通过增量更新的模式完成省市两级基础框架数据库联动更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全球业务化海洋预报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洋环境预报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涉及到海上安全、海洋能源开发与保护、远洋运输和海洋渔业等许多领域和方面。近年来,各国的全球海洋预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全球海洋数据同化实验(GODAE)Ocean View计划为各国提供协调和技术支持,发展并建立全球业务化海洋预报系统,将全球海洋预报的概念实现业务化运行。全球业务化海洋预报系统以海洋动力数值模式作为动力框架,将近实时高质量的观测输入场通过资料同化融入到模式中,实现对全球范围多时空尺度的海洋状况提供未来演替的预测,并对产品表现不间断地进行监测以保证预报服务的质量。简要介绍和回顾GODAE Ocean View所涵盖的全球海洋预报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对全球海洋预报未来发展的难点与问题给予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发生的众多滑坡灾害中,最为突出的一个致灾因素是降雨。针对降雨诱发滑坡的研究一般是将边坡失稳的机制作为着手点,研究湿润锋向下发展的运移规律。针对Mein-Larson降雨入渗模型在模拟水分入渗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初始含水率分布的非线性这一不足,引入考虑初始含水率分布的非线性即指数分布进行土体含水率分布、土体累计入渗雨量的修正,并进行改进Mein-Larson降雨入渗模型的研究,通过试验验证了改进之后的降雨入渗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