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3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55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同意了国务院邓子恢副总理的“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报告,并通过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拟定在黄河干流青海省贵德县龙羊峡以下直至海口的3774公里之内修建四十六座拦河坝,成为梯级,以拦蓄洪水并发展灌溉,发电,航  相似文献   
2.
经过地质历史演变,发育在秦岭和阴山之间的黄河,流域内分布有50多万平方公里的黄土及黄土类土,极易遭受侵蚀,水土流失严重,是世界罕有的多泥砂河流,具有不同于一般河流的地质作用和工程地质特性。研究黄河产生大量泥砂的地质条件,特别是第四纪地质和正在明显进行的侵蚀、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掌握黄河的工程地质特性,就有可能利用自然规律,更好地开发治理黄河。  相似文献   
3.
(一) 区域性综合工程地质图是反映制图地区的工程地质特性,提拱拟定国民经济计划或区域工程建设规划所需要的工程地质资料的工程地质图件。1956年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长江流域规划地质组曾编制比例尺1:1000,000“长江流域工程地质草图”,1957年刘国昌教授著的“中国区域工程地质学纲要”及1958年郑象铣等工程师著的“中国工程地质区划初议”所附的比例尺1:25,000,000和1:18,000,000的中国区域工  相似文献   
4.
黃淮海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之一,也是粮、棉的主要产区。这个地区,自古以来遭受洪、涝、旱、碱、淤、潮等灾害。解放以后,在党的領导下,进行了大量的农田、水利等建設,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农业逐年增  相似文献   
5.
一继完成黄河流域规划之后,我国又在进行长江流域规划工作,并且即可提出长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这是振奋人心的大事。1956年中国水利杂志第五期及第六期连续发表了领导长江流域规划工作的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同志“关于长江流域规划若干问题的商讨”的文章,以防洪为首要任务,着重地论证了大三峡方案在技术上的可能性与国民经济上的合理性。1956年水力发电杂志第九期又发表了电力工业部  相似文献   
6.
壶口瀑布     
壶口是黄河中流干流上著名的瀑布,位于龙门上游65公里。瀑布所在,地名龙王(?)。左岸属山西省吉县,东距吉县45公里,自吉县有公路通龙王(?)上游7公里之克难坡或下游5公里之小船窝。右岸属陕西省宜川县,自小船窝渡黄河而西,有公路至宜川县城,计50公里。黄河自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至陕西省潼关之间,流向虽稍有转折,但大致仍自北而南。壶口瀑布上游2公里马粪滩附近,黄河流向约为南20度西,抵能王(?)又再变为自北向南  相似文献   
7.
瀑布     
一、前言飞泉悬水谓之瀑。凡水流自峭壁或高处倾泻而下,突然跌落,有如匹练下垂者,均名之为瀑布。诗人李白曾描写瀑布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大自然中有很多瀑布,不但风景优美,形势雄伟,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巨大的瀑布落差,给水力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苏联发源于贝加尔湖,流入叶尼塞河的安加拉河,在布拉次克地方有巨大的  相似文献   
8.
長江流域地下資源与水力資源都很丰富,需要开發。長江下游河流流經冲積平原,每遇較大洪水,常泛濫成災,急需進行治理。当此全國工農業大躍進之际,对于長江的开發治理应全面規划,積極進行准备。謹就河流的發育歷史略論長江的治理与三峽水利樞紐坝区工程地質条件的初步比較,提供一些意見。  相似文献   
9.
地理上称做华北平原的地方和围繞着这个平原的周边山地,无論在地形或地质构造上都是一个盆地,水文地质或水利工程地质分带特性也具有盆地特征。这个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之一,行政区划主要属于河北、河南、山东三省及北京市,部分地区属于江苏和安徽省。盆地中的平原面积約三十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三亿多亩,小麦和棉花产  相似文献   
10.
1954年夏曾参加工程水文地质专业毕业生的生产实习,兹将在工作中的几点体会记述于下,因水平之限制,又系第一次参加此项工作,错误难免,尚请同志们指正。一、大专院校生产实习的重要性我国的工程水文地质队伍,和地质队伍里的其他专业一样,在“大发展,大转变”的方针指导下,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