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黄金坝气田是继礁石坝和长宁—威远之后中国又一个在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的地区,为了系统地展示黄金坝气田页岩气资源富集的储层条件,为未来的勘探工作提供参考,以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为研究对象,从区域地质条件、储层岩石学、物性和地球化学4个方面对该页岩气储层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稳定的区域构造和良好的顶底板条件是黄金坝地区页岩气资源富集的关键,良好的保存条件使储层维持了较高的压力(压力系数1);较高的孔隙度(平均4%)和TOC含量(目的层2%)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使储层具有较高的含气量(1.35~3.48 cm3/g,平均2.50 cm3/g);天然气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区内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97%),其次还含有少量的C2H6、C3H8和CO2;天然气同位素数据表明烃类C同位素组成发生了倒转,表明储层具有良好的封闭性。但储层孔隙系统较为复杂,且非均质性极强,从而导致渗透率较低,在储层改造施工过程中应予以充分考虑。总体上,黄金坝气田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生产测试表明,区内直井压裂产量为0.5×104~3.5×104m3/d/井,水平井压裂产量可达12×104~40×104m3/d/井。  相似文献   
2.
利用深水区的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开展构造-沉积演化研究,鲁伍马盆地二叠纪—早侏罗世为冈瓦纳陆内—陆间裂谷活动期,发育河流—湖泊沉积;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为马达加斯加漂移期,位于剪切型大陆边缘,发育海陆过渡相沉积;晚白垩世—渐新世为被动大陆边缘期,深水沉积广泛发育,重力流沉积延伸至戴维隆起带;中新世—第四纪为东非裂谷海域分支活动期,陆坡和凯瑞巴斯地堑发育深水重力流沉积。盆地垂向上形成"断—坳—断"结构,二叠纪—早侏罗世及中新世—现今发育两期明显的裂谷活动。马达加斯加漂移期的海相泥岩为深水区的主力烃源岩,古近纪的陆坡深水浊积砂体为主要储层。东非裂谷海域分支的断层活动沟通了下伏烃源岩,晚期断层不发育的西部陆坡成为主要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3.
安哥拉下刚果盆地吉拉索尔深水油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吉拉索尔油田位于西非安哥拉17号深水区块,水深1200~1400m,距安哥拉海岸150km。1996年发现,2001年产油,是安哥拉投入开发的第一个深水油田。油田面积约140km2,地质储量约为15.5×108bbl,可采储量约7.25×108bbl,为轻质油。油田所在的下刚果盆地主要经历了裂谷期、过渡期和热沉降期三个阶段的构造演化,相应沉积了裂谷期陆相地层、过渡期蒸发岩层和热沉降期海相地层。主要烃源岩为下白垩统Bucomazi组湖相页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适中,为很好的烃源岩。盆地深水区主要储层为上渐新统—中新统河道充填浊积砂岩复合体,砂岩固结差,物性良好。吉拉索尔油田主要由几个河道浊积砂岩复合体叠置组成,其中夹几个薄层席状砂岩,复合体之间被海相泥页岩分隔。上覆第三系泥岩为其主要盖层。  相似文献   
4.
南海北部深水西区中中新世混合沉积模式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采集的地震资料为基础,对南海北部深水西区的混合沉积作了初步研究。混合沉积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平行—亚平行,振幅强—中,频率中等及连续性中等的反射特征。混合沉积分布在研究区地震资料覆盖范围的西北角,发育规模较大,最大长度达44.7km,最大宽度33.2km,面积1084km2,最大厚度为138m,纵向上分布在中中新统梅山组。综合南海北部构造演化、地震勘探等研究成果,建立了混合沉积模式。该混合沉积分布于半深海沉积区,由其南东东方向的西沙—广乐台地提供碳酸盐岩碎屑(同时也提供部分硅质碎屑),由其西侧的中南半岛提供主要的硅质碎屑。在南海北部深水西区,控制混合沉积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构造作用(包括海平面变化)、物源供给及水动力条件等三个方面,这三者之间又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泰国湾区域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裂后期的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了多个裂谷盆地。泰国湾区域东北部在渐新世经历了一次明显构造反转,较泰国湾区域大部分地区强烈。通过对比区内钻井,结合地震解释,对该区的沉积特征和构造演化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次反转构造导致了反转构造带上构造、沉积特征与邻区有较大的不同。由于这次反转构造,泰国湾东北部在新层系发育新类型的油气系统,即深部的始新统油气系统:烃源岩为中始新统湖相泥岩,储层为上始新统-渐新统三角洲相砂岩,盖层为下中新统三角洲前缘相泥岩和上中新统以上的海相泥岩。该油气成藏系统已被钻井钻遇油气显示,是本区有效油气成藏系统。  相似文献   
6.
南华北地区的构造演化与含油气性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文对南华北盆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后认为其经历了12个演化阶段:变质结晶基底的形成(Ar-Pt1)、拗拉槽-裂谷盆地阶段(长城纪Ch)、克拉通—裂谷盆地阶段(蓟县纪Jx-新元古代青白口纪Qb)、克拉通-被动大陆边缘盆地阶段(Z-O2)、整体隆升-弧后盆地阶段(O3-D2)、克拉通-(弧后)前陆盆地阶段(D3-T1)、印支运动阶段(T2-T3)、类前陆盆地阶段(T3-J2)、压扭背景下的挤压冲断-走滑拉分盆地阶段(J3-K11)、冲断抬升剥蚀阶段(K21-K2)、裂陷盆地阶段(E)及坳陷盆地阶段(N-Q)。南华北盆地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是南华北盆地的主要烃源岩。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经历了沉积→埋深→抬升剥蚀改造→再埋深的过程,在再次埋深过程中具备二次生烃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根据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在西沙海域南部发现了多边形断层,其发育分布具有层控特征明显、在富泥地层中发育、多方位走向、纵向断距小、平面延伸长度小且形态为不规则多边形等特征。由于研究区东西两侧应力条件的差异,导致多边形断层发育特征的差异明显。通过对多边形断层发育控制因素的分析,认为地层岩性(特别是西沙海域上构造层的远源细粒沉积物)是其发育的主控因素之一,同时水道砂岩、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等也是影响其发育分布的因素。多边形断层可以作为流体运移的通道,它与下部构造断层连接可将深部烃源岩中的油气运移到上部储层中聚集,或继续向上运移到浅部地层中形成天然气水合物。  相似文献   
8.
西沙周缘新生代构造演化与盆地充填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南海西沙周缘地震资料,进行了地震相研究,并结合邻区地质资料,进行了南海西沙周缘新生代沉积相分析,讨论了盆地的充填演化历史。研究认为,南海西沙周缘盆地充填断陷期以陆相和海陆过渡相沉积为主;坳陷期以海陆过渡相和海相沉积为主,自下而上充填了一套冲积相-湖相(始新统)-海陆交替相(渐新统)-滨浅海台地相(中-下中新统)-浅海、半深海相(上新统-第四系)沉积序列,盆地的充填历史反映了南海西沙周缘沉积环境由陆相向海相逐渐过渡的过程。通过对油气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始新世-渐新世早期是重要的烃源岩发育期;渐新世晚期-中新世中期是储层发育期;中新世晚期后是区域该层发育时期。  相似文献   
9.
抱球虫灰岩是印尼东爪哇盆地已发现油气藏的主要储层岩性之一,是该盆地重要的勘探目的层.该套发育于上新世的抱球虫灰岩,其储层性质优,为高孔中高渗型性储层.但对该类灰岩储层的形成条件、沉积环境因缺乏可靠的相标志而认识不一,从而影响了对该类储层的油气勘探.通过对该套灰岩发育的遗迹化石研究,共识别出Ophiomorpha,Ast...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分析了南鄱阳凹陷生储盖等基本油气地质条件,选取有代表性的地震解释剖面、钻井剖面,建立64个一维虚拟点,以盆地模拟为手段,按照动态、正演方式,进行了油气系统研究。依据油气聚集区-主力烃源岩-主要储层-主要成藏期(可靠级别)的系统命名原则,认为南鄱阳凹陷存在P1、P2—P、K3—K3~E(潜在的)再生烃油气系统,并对系统中的油气生成、运聚、保持、破坏过程进行了阐述,辅以相应的油气显示佐证,并分别计算了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的生烃量。在油气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钻探井的失利原因分析,进行了勘探选区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