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讨更新世以来河北平原东部植被演化和气候变化特征,研究分析了大厂凹陷S9钻孔的孢粉植物群。根据S9钻孔中孢粉的分布,自下而上划分了6个孢粉组合,组合I和组合II为以针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组合IV—IV为疏林草原植被,整体为稀树草原型植被环境。根据孢粉组合的变化特征,还原了研究区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规律: 研究区在早更新世气候温暖半干旱; 中更新世早期气候变冷,之后气候总体呈变暖变干旱的趋势; 晚更新世早期气候持续变暖,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研究区的孢粉演化模式与我国中北部许多地区的植被演化模式相似,同时与东亚、北太平洋以及南半球的气候变化特征表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锰矿是中国大宗紧缺战略性矿产, 在现代工业中具有广泛用途。近年来锰资源的战略地位急剧提升, 锰资源勘查也日益受到重视。确定Mn元素在中国的浓度和分布对寻找新的锰矿床和缓解锰资源短缺至关重要。依托中国地球化学基准计划采集3392个汇水域沉积物样品数据, 首次提供了中国深层土壤Mn地球化学背景和异常空间分布数据。全国汇水域沉积物深层样品Mn的平均含量为610 mg/kg, 背景值为574 mg/kg。依据全国汇水域沉积物深层样品地球化学数据, 以85%累积频率为异常下限, 共圈定出31个Mn地球化学异常, 归为15个地球化学省。根据Mn异常空间分布, 结合地质背景和矿床分布, 提出8处异常具有进一步寻找锰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3.
第四纪地层年代学格架的建立对区域地层对比及古地理环境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河北大厂凹陷北部第四系标准孔S9钻孔岩心沉积物颜色、结构构造、岩性组合特征,应用测井曲线、古地磁、AMS 14C和OSL测年方法,对S9钻孔剖面进行详细地层划分、沉积相分析和地层年代学格架建立。将S9孔揭示的松散沉积物分为4套岩性组合:第1套岩性组合代表洪积扇沉积;第2套岩性组合代表辫状河沉积;第3套岩性组合代表洪积扇沉积;第4套岩性组合代表泛滥平原沉积和河床沉积。通过对古地磁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 0~145.3 m为古地磁极性带的布容正极性时,145.3~212.6 m为古地磁极性带的松山反极性时,212.6~251.8 m为古地磁极性带的高斯正极性时。以磁性地层为主导,以岩性地层特征、14C和OSL测年数据为辅,对S9孔第四纪岩性地层进行初步划分,其第四纪地层的下更新统、中更新统和上更新统的底界对应深度分别为210.9 m、145.4 m和24.05 m。  相似文献   
4.
石光耀  张运强  张欢  潘志龙  李庆喆  张金龙  张鹏程  吕可欣  闫皓 《地质论评》2024,70(4):2024040013-2024040013
本文通过详细测量河北平原北部天津市蓟县西南部桑梓镇头营剖面,结合粒度分析数据、孢粉分析数据、14C和光释光测年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剖面地层形成年龄和沉积特征。实测剖面显示地层可以划分为18层,沉积物以黏土质粉砂、粉砂质黏土、黏土为主。14C和光释光测年数据显示该剖面沉积物主要为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沉积。粒度分析结果显示14个粒度样品频率分布曲线均为不对称的单峰态,表明沉积物成分单一,为相对稳定的水能条件下形成;概率累积曲线以细粒型为主,样品主要由跃移总体和悬浮总体组成。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可将剖面划分为3个孢粉带,孢粉带Ⅰ:气候温和湿润;孢粉带Ⅱ:气候寒冷干旱;孢粉带Ⅲ:气候温暖湿润。实测剖面测年结果与古里雅冰芯氧同位素曲线作对比可知,剖面形成时代对应MIS3~MIS1阶段,头营剖面经历了暖—冷—暖的气候变化,与孢粉组合反映的气候特征一致。综上可知,头营剖面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应属漫滩或洼地相沉积,整体处于相对稳定的低水流条件,沉积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大兴凸起第四纪地层格架,对大兴凸起北部D1钻孔开展了地层划分、沉积相划分和年代地层的研究。将D1钻孔岩心自下而上划分为3套岩性组合,依次代表洪积扇沉积(186.6~203 m)、扇上河道沉积(153.9~186.6 m)、河流相沉积(0~153.9 m)。古地磁实验结果表明,古地磁极性带的布容正极性时、松山反极性时和高斯正极性时对应的钻孔岩心深度分别为0~89.5 m、89.5~132.25 m和132.25~143.5 m。结合岩性地层特征、14C和OSL测年结果,得出D1钻孔下更新统(Qp1)底界对应的深度为137.9 m,中更新统(Qp2)底界对应的深度为91.4 m,上更新统(Qp3)底界对应的深度为34.4 m,无全新世沉积。研究成果为该区第四纪区域地层划分和对比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