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155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300篇
海洋学   7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9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数字化的等高线数据占据了很大的计算机存贮空间。同时,基于这些数据的显示和处理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数字化等高线数据的压缩,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本文提出了等高线数据压缩的量子分割方法,同时进行了实验性研究。该方法编程简单、使用方便且适用于微机。 当大量的等高线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输出显示时,采用全部数据点进行插值的方法是非常耗费时间的。但是从处理过程看,还没有更合适的方法。在各种坐标数据中,假设有多组同方向矢量,那么从通过等高线的具有同一方向矢量的连续数据群中,起始点与终点之间可以插值,插值对象所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Philodfill GSEC66区块,即人们称之为“西北Malampaya区块”的石油潜力评价结果。相信该区块存在主要烃类聚集所必需的要素。可能的烃源岩是深水尼多灰岩,早第三纪同裂谷期前尼多沉积和前第三纪沉积。潜在储集层包括尼多礁隆、尼多和前尼多碎屑岩和,或破碎碳酸盐岩,早中新世Galoc碎屑浊积岩和前尼多沉积。该地区识别出的主要油藏类型是晚渐新世一早中新世礁和侵蚀/喀斯特碳酸岩高地。在对已有的1982年以前地震资料评价后,又采集了1,625km的地震资料。新的地震资料解释后,在这一地区划出了11个预选区,其中2个勘探区(Santa Monica和Ipil勘探区)。Santa Monica是在尼多灰岩上圈出的一个十字倾角圈闭,垂直闭合高度超过457m,闭合面积超过83km^2。Ipil勘探区发育在尼多灰岩台地面上,具缓倾闭合特征,闭合面积超过47km^2,垂直闭合高度122m。这个大型勘探圈出的技术价值与菲律宾十分有利的深水勘探条件及其邻近的即将开发的Malapaya—Camago油气田结合,使这一区块成为今后勘探工作中一个极具前景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4.
塔里木盆地原油的轻烃分类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不同地区不同层位205个原油样品的色谱分析研究,应用其轻烃的组分作关系图,将塔里木盆地原油划分为海相油(A)、湖相油(B)和煤成油(C)三大类。海相烃源岩中过渡金属及其配位体结构有利于五环优势,导致其生成的海相原油(A)具五环优势;陆相烃源岩中过渡金属及其配位体结构有利于三环优势和六环优势,导致其生成的陆相原油(B,C)具三环优势和六环优势。应用正庚烷值与异庚烷值作关系图,将塔里木盆地原油划分为海相油(A)、陆相油(B+C)两大类。海相油(A)沿脂肪族干酪根曲线分布,陆相油(B+C)大多沿芳香族干酪根曲线分布。对于同类烃源岩,随着埋深和压力不断增加,烃源岩中干酪根自由体积将不断减小,对六环优势抑制最大,对五环优势抑制较大,对三环优势抑制较小,对直接裂解抑制最小,导致其生成的原油中正庚值和异庚烷值随埋深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微囊藻群体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藻群体富含多糖类物质是影响微囊藻RNA提取的关键因素.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微囊藻群体总RNA,对比分析4种针对多糖含量较高的方法——方法 1 PGTX-bead法、方法 2 CTAB-bead法、方法 3 Fast RNAPro Blue Kit和方法 4RNeasy Mini Kit对微囊藻群体总RNA的提取效果.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微囊藻群体RNA的完整性,Nanodrop ND1000分光光度计检测RNA纯度及浓度,并采用q PCR检测DNA污染情况.结果表明,4种方法都能从微囊藻群体中提取获得RNA,并在去除DNA后都可以进行RT-PCR等后续实验.方法 1 PGTX-bead提取的RNA产量最高,纯度好,DNA污染小,成本低,适合从微囊藻群体中大量提取RNA;方法 2 CTAB-bead提取的RNA样品产量也较高,但DNA污染严重,适合需要同时提取DNA和RNA的样本;方法 3 Fast RNAPro Blue Kit和方法 4 RNeasy Mini Kit提取的RNA产量都较低,但方法 4操作简单,耗时短,所检测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高,更适合从少量的微囊藻群体中提取总RNA.  相似文献   
6.
重度灰霾(或重霾)条件下,大气气溶胶颗粒物显著衰减到达地表的太阳紫外辐射,对臭氧O3光化学过程形成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2013年12月1-10日发生在长三角地区的一次重霾过程进行详尽分析,结合对流层紫外和可见光模型(TUV)及NCAR箱式模型(MM),探讨气溶胶辐射效应对地面臭氧形成和浓度峰值的影响。研究表明,区域输送、稳定边界层累积和二次气溶胶过程等是导致本次重霾发生的主要原因;重霾条件下,臭氧光化学反应明显减弱,臭氧日峰值明显降低,但光化学反应仍缓慢进行;受各种因素如区域输送、边界层累积效应及二次气溶胶等过程影响,臭氧浓度随细颗粒物PM10浓度升高而缓慢上升。TUV和MM模拟结果与观测吻合较好,模拟结果进一步显示,当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由0.8增加到2.0时,到达地表的紫外辐射衰减63%,地面臭氧峰值浓度降低近83%,表明随着灰霾污染加重,近地层臭氧浓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7.
南海东北部是寡营养海域,夏季浮游植物叶绿素浓度较低,热带气旋"风泵"效应带来的上层海洋扰动可能引起表层浮游植物的显著增长。以往的研究通常关注热带气旋风应力和海洋中尺度涡对上层海洋浮游植物的影响,本文利用航次CTD、实测叶绿素a浓度、Argo温盐剖面和遥感数据,探讨了台风"风泵"和黑潮共同作用下真光层内浮游植物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15年台风"莲花"过境1周后产生向吕宋海峡西北侧南海海域(A区)入侵的黑潮流套,该入侵的黑潮流套使台风前原有的气旋涡消失,抑制了台风产生的上升流对表层(0~40 m)营养盐供给,使次表层(60~90 m)营养盐富集,进而抑制了表层的叶绿素a增长,促进了次表层叶绿素a的增长;吕宋海峡西侧南海海域(B区)表层的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增加不仅是源于叶绿素最大层浮游植物的向上输运,更是由于浮游植物的繁殖增长;A区台风引起的流套式的黑潮入侵,促进了B区台风后气旋式流场的形成,产生的持续增强的气旋涡为B区表层叶绿素持续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盐供给。  相似文献   
8.
Sishili Bay is the most important aquiculture and tourism area for the city of Yantai, China; however, red tides occurred frequently and have caused huge economic losses in this bay in recent years.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in the bay, we conducted this research between 2003 and 2008 to analyze variations in nutrients and chlorophyll (chl-a) during high frequency red tide period (May to Septemb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l-a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from 2.70 in 2003 to 7.26 mg/m3 in 2008, while th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inorganic nitrogen (TIN) and silicate (SiO3-Si) increased lineally from 5.18 and 1.45 μmol/L in 2003 to 18.57 and 9.52 μmol/L in 2008, respectively, and the annual phosphate (PO4-P) varied between 0.15 and 0.46 μmol/L. Special attention was given to a red tide in August 2007 occurred when water temperature was high and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sharply because of a heavy rainfall. Overall, the results show the P limitation in Sishili Bay, and reveal that red tides were caused by eutrophication from terrestrial inputs and local warm weather, particularly during rainy periods. Therefore, to control red tide, greater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reduce sewage discharges into Sishili Bay, particularly during rainfall seasons.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西部典型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色谱-质谱(GC-MS)分析技术,系统剖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尕斯库勒、油砂山油田(A区)与北区南翼山、油泉子油田(B区)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分布特征,探讨了A区和B区原油的成因差异及其地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区部分浅层原油正构烷烃碳数分布不完整,具有异常高的姥鲛烷(Pr)与n-C17峰面积比值和植烷(Ph)与n-C18峰面积比值,说明A区浅层油藏保存条件较差,部分原油遭受了轻微生物降解;A区和B区原油中甾藿比均大于2.4,且甾烷C27R与甾烷C29R峰面积比值多大于1,指示这2个区域原油母质来源都以浮游藻类为主,但B区原油中甾烷C27R与甾烷C29R峰面积比值和补身烷系列相对含量普遍高于A区,表明B区原油浮游藻类和细菌生源贡献可能相对较高;所有原油都具有低姥植比、高伽马蜡烷含量的特点,且都检测出一定丰度的β-胡萝卜烷,说明生成原油的烃源岩形成于强还原咸水沉积环境,但A区原油中姥植比、伽马蜡烷指数以及 β-胡萝卜烷与C30藿烷峰面积比值明显高于B区,且升藿烷系列呈“翘尾巴”分布模式,而B区原油则没有这种现象,揭示生成A区原油的烃源岩沉积水体盐度更高、还原性更强;甾烷异构体比值(C2920S/(20S+ 20R)值和C29ββ/(ββ+αα)值)表明A区均为低熟原油,而B区多为成熟原油.结合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纪湖盆沉积和构造演化史,认为南区与北区烃源岩沉积相带的不同空间展布情况是造成A区与B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区域地质灾害发生机理复杂,国内外主要的评价思路是建立以方法本身为基础的评价模型,这种评价思路会引起与区
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自身的“不兼容”性,可以通过合理利用不同方法进行组合的评价模式来减小这种“不兼容”性。通过分析现有
评价方法的适宜性,针对其不同的优缺点,提出了利用不同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方法进行组合评价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扬长
避短原则、互扬互抑原则、提高资料的利用率原则、提高评价结果的精度原则。以青川县滑坡危险性评价为例,对这些原则的具体
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分别与AHP法和信息熵进行组合评价,其结果的精度要高于单独模糊综合评判
法,但由于历史监测数据不充分,使得利用专家知识和经验的模糊综合评判与AHP的组合评价法的精度要高于基本监测数据的
模糊综合评判和信息熵的组合评价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