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88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250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疏散星团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研究中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性。近年来在观测和理论工作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综述了疏散星团的研究现状,对成员判别、基本参数确定、团与恒星的演化、团的结构和动力学进行了详细评述。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洋钻探与深部生物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深海钻探计划(DSDP)在20世纪70年代最早提出海洋沉积物中细菌活动性的证据到90年代大洋钻探计划(ODP)获得了令人信服的海底深部生物的存在证据,并成为即将启动的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的一个优先研究领域,深部生物圈成为科学大洋钻探近年来最为重大的发现之一,同时它也将有效地促进地球科学和生物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地区水和热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文中利用改进的K B模式和牛顿扩散方法及 196 1年以来的长江三角洲 (2 8~ 33°N ,118~ 12 3°E)地区的 4 8个测站的常规气象资料 ,估计了该地区近 4 0a来的蒸散量和感热通量。结合该地区的气温、太阳辐射等气候资料和 196 0年以来该区域土地资源利用变化等有关信息对该地区的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的时 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认为该地区自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平均蒸散量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与 1980年相比 ,1998年区域年平均蒸散量减小了 2 4mm。区域平均感热通量与蒸散量相比在此期间变化并不明显。通过对该地区的云量、太阳辐射及土地利用变化资料分析认为 ,造成该地区平均蒸散量减少趋势的的原因之一是用于蒸发的能量即太阳辐射的减少 ,而造成太阳辐射减少的可能原因为云量及大气透明度的变化所至 ;原因之二是该地区地表覆盖条件的改变。近 2 0a来 ,该地区的水田、旱地及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比率分别减少 1.35 3% ,4 .4 4 2 %和2 .5 97% ,而城镇建设、工矿及其它建设用地面积则增加 3.345 %。耕地及水面的减小和城镇及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从整体上使区域平均蒸发量减少。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求解变分不等式Newton方法的半局部收敛性,建立了类似于Kantorovich定理的收敛性结果。该结果不仅为判断Newton方法的收敛性提供了可计算的充分条件,也给出了Newton方法的收敛域以及问题解的存在区域。同时,文章也得到了Newton方法的若干收敛性质,包含收敛阶以及可计算的误差估计式等。  相似文献   
5.
Using methods of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and finite element (DDA+FEM), this paper simulates dynamic processes of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of 1976, which occurred in the northern North China where its internal blocks apparently interacted. Studies focus upon both th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of the blocks, in particular, the Ordos block, and variations of stress states on the boundary faults.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was composed of three events: slipping motions of NNE-striking major fault, NE-striking fault near the northeastern end of the NNE-striking fault, and NW-striking fault on the southeastern side of the NNE-striking fault. Compared with previous studies, our model yields a result that is more agreeable with the configuration of aftershock distributions. A number of data are presented, such as the principle stress field during the earthquake, contours of the maximum shear stress, the strike-slip deformation between blocks near the earthquake focus, time-dependent variations of slips of earthquake-triggered faulting, the maximum slip distance, and stress drops. These results are in accord with the earthquake source mechanism, basic parameters from earthquake wave study, macro-isoseismic line, observed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vectors, etc.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exerted different influences on the adjacent blocks and boundary faults between them, thus resulting in differential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The Ordos block seems to have experienced the small-scale counterclockwise rotation and deformation, but its northeast part, bounded on the east by the Taihangshan and on the north by the Yanshan and Yinshan belts, underwent relatively stronger deformation.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also changed the stress state of boundary faults of the North China, leading to an increase in shear stress and a decrease in normal stress in the NW-trending Zhangjiakou-Penglai fault through Tangshan City and the northern border faults of the Ordos block, and therefore raises the potential risk of earthquake occurrence. This result is supported by the facts that a series of Ms ≥ 6 earthquakes took place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Ordos block after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6.
分形学:现代地图学的非线性数学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地图学的传统数学分析方法,讨论了对象复杂性与方法简单化的矛盾,阐述了分形几何学,为现代地图学研究的定量化、系统化提供了新的数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待销气象档案就是经过严密的组织和方法对其甄别和判定,确定气象档案的保管期限,把不需保存和已过保管期限的气象档案剔除,经过必要的手续进行销毁处理.档案界人士在处理待销毁档案是否立即处理,还是缓期处理这个问题上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见解.笔者认为,气象档案和其他类别档案一样,都有着不可再生的特点.决定档案的存毁如同电脑上处理文件的取舍一样困难.原因是档案鉴定的标准、档案的作用、人们对档案的认识都在不断的变化,不容易一锤定音.  相似文献   
8.
试论会东大银厂铅锌矿找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银厂铅锌矿点分布区的地层、构造和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论述,并与大梁子铅锌矿床作了对比,提出了寻找该类矿床的模式及找寻工业矿体最有希望的地段。找矿方法宜先化探后钻探。  相似文献   
9.
地气测量在内蒙老羊壕金矿区的某些试验成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内蒙老羊壕金矿区为试验基地 ,引进抽气法地气测量 ,探讨了地气测量在内蒙干旱荒漠区寻找浅覆盖区隐伏金矿床的有效性。并以试验资料为依据 ,初步探讨了抽气法地气测量中的若干问题 ,指出了抽气法地气测量中存在微尘颗粒干扰。对寻找隐伏金矿床的多元素地气测量 ,采用经 0 .2 2 μm微孔滤膜过滤泡沫塑料吸附为好。已有资料显示可能有超微粒 (接近纳米级 )物质自深部矿体迁移上来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核技术找水的研究历程 ,阐明了含水构造放射性异常机制和规律探索对方法技术发展的影响。列出了部分县市的实用数据 ,表明在推广应用中 ,核技术找水的成功率高于 7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