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拉伯海印度沉积扇是世界第二大海底扇,保存着来自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等山系的新生代风化沉积物,是研究印度季风和南亚地区环境演化的理想材料。通过对2015年3~5月完成的IODP 355航次U1456钻孔A段总长345.36 m沉积物(约1.8 Ma以来)的沉积特征分析,发现其为典型的浊流沉积。通过对757个样品高分辨率的粒度测试,揭示研究区沉积序列在构造时间尺度上的粒度变化主要受到印度季风降水控制,阿拉伯海深海沉积物的粒度变化可作为一个新的季风演化的替代指标。从1.80~1.18 Ma到1.18~0.10 Ma,浊流沉积物的堆积速率降低,粒度变细,揭示了更新世印度季风强度的阶段性减弱。在沉积序列上,砂组分的变化周期从约41 ka向更长周期转化,推测东阿拉伯海U1456A钻孔沉积物序列在中更新世的粒度变化可能是对印度季风气候转型的响应。

  相似文献   
2.
3.
太平洋洋底虽然有大规模的洋底高原和大量大大小小的海山,但西北太平洋的Shatsky海隆不管在构造位置上,还是在理解洋底高原成因所特有的重要证据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对研究太平洋各隆起形成的机制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对Shatsky海隆的形成有3种主要假说:(1)地幔柱头假说;(2)洋中脊假说;(3)陨星撞击假说.这些假说...  相似文献   
4.
对北大西洋东北爱尔兰西南陆架和斜坡PorcupineSeabight海区综合大洋钻探307航次1317E井灰泥杂基样品的生物硅和碳酸钙含量、1318B井全岩样品的生物硅含量进行了测量,在减除珊瑚文石质骨屑、同生白云石、岩屑高镁方解石基础上估算了第四纪原始生产力.结果显示,原始生产力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期相比均较高(一般10~30gcm-2ky-1),存在明显的旋回性变化,与δ13C值变化呈镜像负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较高的原始生产力可能与温暖的北大西洋东北中心流(ENAW)和陆棚边界流(SEC)有关,其与δ13C值镜像相关则可能受控于北大西洋深部冷水团和/或地中海暖水团侵入,而生产力快速增加-减少旋回周期可能与米兰科维奇的斜率轨道应力有联系.分析还发现,冷水碳酸盐泥丘的发育与表层海水原始生产力具有正相关性,暗示高的原始生产力会促进冷水碳酸盐泥丘的生长,但不一定是碳酸盐泥丘形成的必要条件.进而提出,研究区碳酸盐泥丘中的远洋灰泥杂基记录了北大西洋东北表层海水生产力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5.
中国IODP专家委员会2009年度扩大会议于2009年8月26~27日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举行.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及国际合作司领导、中国IODP委员会联络员、专家委员会成员、部分中国IODP派出代表和IODP航次科学家代表、有关深海研究机构和单位代表,以及中国IODP办公室共计35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分别由专家委员会孙枢院士(主任)、秦蕴珊院士(副主任)和汪品先院士(副主任)主持.  相似文献   
6.
7.
8.
今年是我国已故著名岩石学家吴利仁教授诞辰七十五周年.他的一生是勤奋学习和努力创造的一生.他从事地质科学研究五十余载,兢兢业业,敢于开拓,用良智和心血为我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光辉业绩;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受到学生和同事们的爱戴和尊敬.为了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和高尚品德,我们编辑出版了这期<纪念我国著名岩石学家吴利仁教授七十五诞辰专辑>.这些论文都是由他的学生和朝夕相处的同事们撰写的,表达了他们对这位前辈科学家的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9.

印尼贯穿流在热带甚至全球气候系统的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澳大利亚西海岸带(西澳海岸)是研究印尼贯穿流变化历史的理想地区。本次研究通过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56航次沉积岩芯的基于长链烯酮和正构烷烃指标,重建了4百万年(Ma)来低分辨的西澳海岸南北区域的海表温度、长链烯酮生产藻种属和陆源高等植物输入的演变历史,从而分析区域气候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与印尼贯穿流强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4Ma西澳海岸表现出海表温度逐步下降的趋势以及几个较为明显的降温事件,与临近海域温度数据以及全球底栖有孔虫的δ18 O曲线有着较好的对应。1Ma以来西澳海岸整体升温,这可能与印尼贯穿流的开启和增强带来的区域升温相关。长链烯酮C37/C38比值表明,1~4Ma西澳海岸南、中、北部站位的长链烯酮生产藻基本没有交流,而0~1Ma交流较为剧烈。这种现象与印尼贯穿流强度的变化相符,表现为贯穿流强度越强交流越明显。4Ma以来,西澳海岸南、北站位的陆源高等植物输入历史表现出相反的变化特征,这种差异性可能由不同环境对不同区域性气候的复杂响应模式所致。通过中部和北部站位的数据,我们进一步探讨了季风影响下的澳大利亚大陆干湿情况和印尼贯穿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2~2.5Ma印尼贯穿流的减弱或者关闭降低了整个澳大利亚大陆的湿度,但0~1Ma印尼贯穿流的增强并未导致澳大利亚大陆的湿润,这种现象可能表明了该区域不同时期的气候驱动机制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