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12篇
  2000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石受压过程中应力反复对电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大元  陈峰  贺国玉 《地震学报》1987,9(3):303-311
在岩石电阻率随压力变化的不同阶段,部份地减低轴向压力后再加压(每回总压降约为破坏应力的10%).研究这种特殊的加载方式下,即所谓应力反复对电阻率的影响.结果如下:(1)对高水饱和度岩石,随压力不断增加电阻率变化的总趋势为上升——平稳——下降的变化形态(包括饱和度为100——70%).对低饱和度岩石(实验中饱和度为70%和50%),电阻率变化的总趋势已改变.(2)对高饱和度岩石共作了十一次应力反复实验.除了水饱和度为71%的岩石在压力为30MPa 处,应力反复时电阻率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均呈现电阻率的负异常(下降幅度约2%左右),我国地电台在震前观测到的地电阻率变化以负异常为主.实验结果为解释这种负异常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机制.(3)在电阻率随压力变化的下降段,特别是接近岩石破坏时,应力反复所引起的电阻率负异常与一般情况下出现的负异常相比,有以下三个特征:a)负异常的幅度要大一个数量级(约-20%);b)不仅应力下降时电阻率下降,而且应力恢复时电阻率仍然下降;c)各个方向电阻率变化的差别很大(约10%).以上这三个特征可作为岩石临近破坏的标志.而一般的电阻率负异常可能只与应力反复有关,并不意味着岩石处于临近破裂的危险状态.(4)低饱和度岩石,应力反复可能引起电阻率的正异常.作者还用   相似文献   
2.
岩石标本压力实验中自然电位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4×4×8厘米的岩石标本抽真空浸水,使之水饱和,沿长轴方向加压,用JC-A型电子自动补偿电测仪测电位(平行电位Va,横向电位Vb,对穿电位Vc),用Y5D-2型动态应变仪测标本的纵横向应变ε1和ε2以及压力F,用压电晶体测标本的微破裂,全部七个量由SC-16型光线示波记录仪自动记录,详见文献[1]、[2]。 文献[1]曾指出:(1)凡有引起压力降的破裂发生,同时就有电极间电位差(以下简称电位)的突变;在这样的破裂发生之前,几乎所有标本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出现电位变化  相似文献   
3.
岩石变形特征及物理特性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从化南昆山脉蚀变花岗岩岩体试洞中,用刚性承压板法进行大尺度试件现场试验.承压三板直径50cm.蚀变带宽约1-2m.测量了岩石的变形特征、视电阻率和声发射以及试洞地坪的倾斜变化.与室内小试件实验对比可以看出:(1)在水溶液网络导电机制适用的范围内,大试件和小试件的电阻率随应力应变变化的基本形态都是相似的:(2)大试件电阻率对应力的滞后效应更为明显;3)大试件可在较小的应力差下获得较大的电阻率变化;4)电阻率变化值与应力差之间没有简单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岩石变形特征及物理特性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大元  许东俊 《地震学报》1992,14(3):356-362
在从化南昆山脉蚀变花岗岩岩体试洞中,用刚性承压板法进行大尺度试件现场试验.承压三板直径50cm.蚀变带宽约1-2m.测量了岩石的变形特征、视电阻率和声发射以及试洞地坪的倾斜变化.与室内小试件实验对比可以看出:(1)在水溶液网络导电机制适用的范围内,大试件和小试件的电阻率随应力应变变化的基本形态都是相似的:(2)大试件电阻率对应力的滞后效应更为明显;3)大试件可在较小的应力差下获得较大的电阻率变化;4)电阻率变化值与应力差之间没有简单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目前我国测定极远地震(震中距离Δ>110°)震级的方法有两种: 1.面波法计算震级的公式 MLH=log(A/T)-log(A/T)*,(1.1) 式中A是水平分向地动位移(μ),T是相应的周期(秒),取面波中A/T为最大者,-log(A/T)*是索洛维约夫-谢巴林1957年发表的量规函数。  相似文献   
6.
将4×4×8厘米的岩石标本抽真空浸水,使之水饱和,沿长轴方向加压,用JC-A型电子自动补偿电测仪测电位(平行电位Va,横向电位Vb,对穿电位Vc),用Y5D-2型动态应变仪测标本的纵横向应变ε1和ε2以及压力F,用压电晶体测标本的微破裂,全部七个量由SC-16型光线示波记录仪自动记录,详见文献[1]、[2]。 文献[1]曾指出:(1)凡有引起压力降的破裂发生,同时就有电极间电位差(以下简称电位)的突变;在这样的破裂发生之前,几乎所有标本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出现电位变化  相似文献   
7.
单轴压力下饱和度对岩石视电阻率影响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 在室温条件下,引起岩石电阻率明显改变的因素,一般认为主要是含水量及其在岩石中的分布状态。苏联巴尔苏柯夫(О.М.Барсуков)曾由观测得到结论,绝大多数无水岩石的电阻率要比自然埋藏条件下的岩石电阻率大3—5个量级。这说明岩石的导电性由岩石中存在导电液体的情况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岩石电阻率变化各向异性与微裂隙扩展方位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不同规格的长方体花岗岩标本,按事先设计的图案布设多个电极,并用抽真空的方法将标本进行水饱和.然后将标本电极面和相邻面的一小部分(包括棱)用防水绝缘胶密封.用多电极组合法,将己布电极组合成不同方向、不同极距的电阻率各向异性测线和电测剖面、电测深测线.使标本在装有水的承压水箱中,沿标本长轴方向受压,观测标本电阻率随压力的变化.在实验中,一些标本被压坏,出现宏观裂隙;一些标本没有被压坏,没有被压坏的标本通常压到电阻率出现明显破裂前兆为止.然后,将未压坏的标本测量面显微照相,从照片上寻找裂隙的优势方向,和被压坏标本的宏观裂隙一起,与电阻率各向异性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① 裂隙和破碎带通过区域的测点,视电阻率变化各向异性结果好,4种组合求得的4个各向异性主轴方向趋于一致,且与破碎带方向基本吻合;裂隙和破碎带不经过区域的测点,或者4个视电阻率变化各向异性主轴方向不一致,或者根本求不出各向异性解.这后一种情况,在裂隙面平行测量面时,表现最为明显;② 显微照相显示的微观裂隙或破碎带的优势方向与电阻率变化最大的各向异性主轴方向基本一致;③ 电测剖面的结果,能较好地反映裂隙的位置和区域.   相似文献   
9.
Intr0ducti0nTheproblemsaboutcrustalrocksfracturingandfricti0nalslippingalongthefracturesurfaCearecloselyrelatedtotheresearchesofearthquakemechanismandgeol0gichazards,andalsoareoneofthosebeinggivenmoreconcernbyscientistsinearthscience-Discussingab0utthegenera-tionanddevelopmentprocess0fintraPlateearthquakes,Wang,etal(l999)proPOsedthatearth-quake'spregnant,mechanicspropertyandgeometricstructureofmatterinearthquake'sgestatingareaaredifferinthousandswaysf0rdifferentplaceinsideslab-Thus,thepregna…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目前我国测定极远地震(震中距离Δ>110°)震级的方法有两种: 1.面波法计算震级的公式 MLH=log(A/T)-log(A/T)*,(1.1) 式中A是水平分向地动位移(μ),T是相应的周期(秒),取面波中A/T为最大者,-log(A/T)*是索洛维约夫-谢巴林1957年发表的量规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