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18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区域地震台微震仪的的资料,测得海城地震部分前震和余震的区域剪切应力值τ_o 和介质品质因数 Q。结果表明,海城地震是在低应力背景下发生的,没有显示出主震前后τ_o 值有明显的变化。本区 Q 值为250,而本溪震群及和顺震群处 Q 值则约为100。并讨论了微震仪脉冲响应的近似计算,以及震级标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科学院与西德马科斯·普朗克协会关于中国、西德两国地震代表团互访的协议,以袁维丹为团长的中国地震代表团一行8人于1980年6月27日至7月16日对西德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考察访问。在访问过程中,两国科研人员各自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并且探讨了进一步加强两国地震科研工作的联系与交流,以及进而开展合作的可能性。西德朋友对我们  相似文献   
3.
唐山地震前后京津唐张地区的应力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从断裂力学观点研究了圆盘形纯剪切破裂产生的远场位移,导出了远场位移的解析表达式.用此表达式计算了远场位移脉冲波形及其谱.求得了P波和S波拐角频率F、f与震源破裂半径的关系式,t和t分别是P波与S波的震源脉冲宽度在震源球上的平均值.Vr是破裂速度,取0.775β,α、β是P波与S波速度.介质吸收的影响,假定在略去路径滞后因子e-(iωr)/c后是最小相移滤波器,应用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导出了介质的频率响应公式 式中, r为震源距,c为波速,Q为介质品质因数,ωm为高频截止频率.它与富特曼(Futterman)公式是不一样的.在考虑了介质吸收影响与仪器频率特性影响后,在频率域中求出了震源尺度2a和地震矩M0.在时间域中,利用快速傅立叶反变换求出介质和仪器的脉冲响应后与震源脉冲折积,求得了合成地震图,用此图得到了地震图初动半周期T2P与震源尺度2a或震源脉冲宽度t2a之间的关系量板.用此量板在时间域中也求得震源尺度2a,与频率域中求得的结果基本一致. 利用从断裂力学观点研究震源破裂过程导出的关系式求出了京津唐张地区的区域剪切应力τ0,式中η为地震辐射效率,取0.05;v为泊松比,取0.252;μ为刚性模量,取3.3×1011达因/厘米2.结果表明,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震前,唐山-丰南一带应力值最高,达870巴,离开唐山仅100公里左右的昌黎地区的应力就只有200巴左右.唐山大震后,地震破裂带中部的唐山一丰南一带,t0降至100巴左右,而破裂带两头应力值仍很高,尤其是西南头的宁河一带,达400-500巴.直到11月15日此处发生6.9级强余震后应力值才降到200巴左右.  相似文献   
4.
地震带与地震统计区关系探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华  金严  胡聿贤 《地震学报》2003,25(3):308-313
总结和分析了中国地震带划分的研究历史、目的和用途、划分原则、表现形式以及基本特点,指出地震带是以地震活动性区域划分研究为目的,它不同于概率地震危险性方法中的地震统计区的概念.文中对地震统计区概念及其演化历史进行了分析和论述,认为地震统计区与地震带在统计意义、物理内涵、层次性、划分规模的要求、对空间重叠的排斥性以及划分目的和用途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现行工作中将两者不加区分地使用是不合适的, 一方面造成地震统计区未形成自身的适应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划分理论,另一方面也造成以地震活动特征和地震孕育发生环境、机制研究为目的的地震带划分研究的停滞不前.文中最后指出,地震统计区划分是以地震带划分研究为基础,它产生并服务于考虑地震活动时空不均匀性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应将其与地震带概念加以明确区分,并加强其划分原则、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北京举行的地震危险性估计与地震地面运动研讨班的活动简况,该活动邀请了国内有关专家学者作了八个报告,供与会者讨论。  相似文献   
6.
水可以存在于地壳中很深的部位。由于水的可压缩性很小,再加上毛细作用,水就在含水孔隙中造成流体压力,从而改变了岩体中的应力状态。而岩石的形变性质和流体的形变性质有明显的差别,所以流体压力所造成的应力场的改变以及流动的地下水的动态性质所造成的流体压力的连续变化,都对地质体系的形变特点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从油、气、水及地热资源的开发,地震的成因及控制,用土壤及岩石来支撑工程建筑,地壳对电波及机械波的响应,热液矿床的形成等许多方面来说,了解流体渗透的地质体系的形变特点显然都是重要的。各行业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力求对支配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海城地震前震震源错动方式的一个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城地震前震的错动方式都一致,这一特点表现为各台记到的P波S波垂直向最大振幅的比值均稳定.与中国境内发生的五个震群资料对比表明,上述特点有助于区分震群和前震.  相似文献   
8.
金严 《地震地质》1993,15(4):341-346
在由地震动加速度资料拟合加速度衰减关系时应注意资料的场地特征及区域代表性、变量定义的一致及原始数据的分布范围等。利用参考地区的烈度及加速度衰减关系和工作地区的烈度衰减关系用转换方法求工作地区的加速度衰减关系时,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能用解析方法转换,一般宜采用数值方法。建议在核电厂选址工作中,对存在烈度异常等情况及有特大历史地震时要考虑特定地震的衰减特征  相似文献   
9.
论概率法与构造法之同源协调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核安全导则HAF010(1)为基准,论述了概率法与构造法之间的同源协调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有助于改善相关地震工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黄玮琼  曹学锋  金严 《地震学报》1993,15(3):339-346
本文以华北地震区为研究区,研究一个大地震的发生对其周围地区强震的发生起什么样的影响?地震免疫性是否存在?这种免疫性在时空域上有什么样的分布图象?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 M7地震的发生对其后 M6地震的发生有不同程度的免疫性,其中8级地震的免疫范围比7级地震大得多.就8级地震而言,它对其后7级地震免疫的范围要比对6级地震的免疫范围大.根据以上分析,运用统计方法给出了地震免疫性因子随时空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它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