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法对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中国大陆西部的磁通门磁力仪秒采样观测资料开展了5 ~100 s频段的极化分析.发现2020年10月15日出现一次异常,高值出现的地震台站集中在甘肃、青海、四川、重庆、广西等地,插值后的空间分布图中形成一个大范围高值异常区,从青海中部一直延伸至了广西北部.同时,对...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陆西部强震前超低频磁场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15年至2019年期间中国大陆西部的磁通门磁力仪秒采样观测资料开展了5—100 s频段的地磁垂直强度极化分析,并运用一些数学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了处理.结果显示,极化高值在经向和纬向均无明显的形态和幅值变化,且极化高值与地磁外源场扰动无关.在此基础上筛选出18次极化高值异常事件,利用插值方法得到了极化高值异常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正>1研究背景变化磁场地震异常的2个主要研究频段分别为几百秒到几百Hz的地震地磁扰动和周期3小时左右的地震地磁日变化。近年来,有关该异常的分析方法、电流源及其构造定位和孕震机理研究等有了长足发展,并建立了定量预测指标体系——异常判据和预测规则,这些进展为地震综合预测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资料。但是,变化磁场地震异常的结果一般是地磁场畸变值或比值或相关系数等,与地震孕育过程有关的弹性参数或构造活动没有直观联系,其物理作用不明显,难以融入地震综合预测分析的技术思路。因此,基于变化磁场地震异常孕震机理,结合预测指标体系,建立一套具有孕震过程构造活动异常特征的变化磁场地震异常的地震预测规则,对地震综合预测分析工作可能起到重要助益。  相似文献   
4.
以巴南地震台钻孔应变某一时段观测资料异常变化为例,指出观测仪器元件标定格值是影响钻孔应变观测数据的重要参数,与固体潮汐幅度成反比例关系,且格值变化也可能是改变钻孔应变趋势形态的一种因素。文中分析格值与应变观测数据之间的物理机制,校正恢复异常时段观测曲线,为钻孔应变异常干扰识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在国内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一种较为有效的地震预测方法。本文利用谐波振幅比方法,对2017年11月23日重庆武隆5.0级地震震中附近台站的地磁三分量数据进行计算,并分析了各台站10~60min周期谐波振幅比值异常特征。研究发现,异常台站几乎均位于震源机制解的拉张区(P波向下的区域),具有象限分布特征;异常台站NS向谐波振幅比值变化存在分层现象,短周期(浅部)的变化与长周期(深部)变化成相反相位,从电磁学机理看,浅部与深部之间存在EW向的面电流;近震中台站的异常低点时间存在由长周期(深部)向短周期(浅部)迁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地磁数据噪声预处理过程中,存在效率低下、处理质量因人而异的缺点,借鉴数学形态学的去噪方法,基于C/C++编程语言和Qt开发框架,设计开发一套地磁数据噪声处理软件,提高地磁数据预处理工作的自动化水平。由重庆地震台网的应用效果可知,该软件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8.
基于中国大陆65 个地磁台站秒采样观测资料,利用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方法提取了2017年西藏米林MS6.9 地震震中及附近区域超低频电磁异常信号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米林MS6.9 地震前在青藏高原出现了大范围的地磁垂直强度极化高值异常,异常过程共持续9天;高值异常开始于2017 年10 月30 日,高值持续3 天之后出现短时间下降,随即转折上升,再次出现高值异常并持续了4 天,在此过程中各高值台站的时序曲线呈现出单峰或双峰的形态。空间分布图显示高值异常在中国大陆西部区域反复出现,尤其是在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地块与羌塘地块的交界处。异常呈“出现—扩大—收缩—消失—扩大—消失”的演化过程,10月31日异常面积达到最大值。异常过程结束后10天发生了西藏米林MS6.9地震,震中距离10 月31 日异常阈值线5 km。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异常与米林地震具有较强的时空相关性,是可靠的地震电磁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9.
2008年以来荣昌地区地震重新定位及地震丛集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荣昌地区地震重新定位,结合当地注水资料,对该地区2008年以来地震丛集的原因进行初步研究.收集了2007~2011年6月间荣昌台记录的131个远震,计算了这些地震的接收函数,用H-Kappa叠加方法得到台站下方及附近的莫霍面深度,并用线性反演方法反演了该区S波速度结构.利用接收函数反演得到的速度结构,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荣昌及其邻区2008 ~2011年8月间ML≥1.0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得到了408个地震的精确位置.重定位结果显示地震的水平震中分布与华蓥山断裂走向一致,另外在通过2010年M4.7地震震中且垂直于华蓥山断裂的剖面中,地震分布所勾画的发震断层轮廓显示地震的发震断层倾向为SE,倾角约70°左右,这与华蓥山断裂的产状(50°∠75°)较为一致.分析了注水点与地震分布的空间关系及注水量与地震频度的关系,认为注水井位置距离2008年以来的几次4级地震震中较远,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6 ~ 7km,且注水量与地震频度的对应关系不显著,地震丛集性原因尚待更多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重庆荣昌地区尾波Q_C值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2004年1月-2007年9月重庆市台网记录的荣昌县及其附近地区48个ML≥2.0地震波形资料,计算了该区域尾波QC值,并对QC值与频率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该区为QC值低值、对频率强依赖性区域.另对QC值分三个时间段进行研究,显示QC值变化量不大,结果较稳定,说明在研究时段内该区域地下介质结构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