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潘善德 《中国地震》1989,5(4):45-52
本文把Jeny D.Jones(1982)的断层应变软化模型推广到非均匀应变软化和滑动偏转情形,并研究了其失稳条件。研究表明,除断层本构律外,断层非均匀应变软化及其滑动偏转是影响不稳定判据的两个重要因素,真实地模拟断层非均匀应变软化、滑动偏转过程和合适的断层本构律有可能会提高预报强震发震时间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于弹性力学中的弹性约束方法,利用了物理学上的镜像法,对边界条件进行了特殊处理,从而把整体结构表面上未知的分布面力转化成边界单元的节点力,解决了未知边界条件的约束问题。通过实例论证了本文提出的边界处理方法是可靠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潘善德 《地震研究》1991,14(2):152-164
“入”字型构造是一种发震构造几何类型。它亦即是一种重要的震源构造。本文用“入”型为造为例,以它的力学模拟计算数据为基础给出了一个计算震源构造发震概率的粗算方法。 本文取Poisson分布为震源构造处发震概率对有关物理量分布的原型。按我们的数据,一个具体构造的发震概率与震源处应变能密度最大值(e_max),最大破裂值(F_max)和泊松比倒数(1/v)的各自增减有关。为确定一个震源构造的发震概率,可先计算它在不同参数下的典型力学情况,然后以e_max,F_max和1/v作独立变量分别算出单位增量的发震概率。最后,再按公式P(e_max,F_max,v)=Ak(e_max-e°_max)(F_max-F°_amx)(1/v-1/v°)×exp{-(100η_1(e_max一e°_max)+100η_2(F_max-F°_max)+η_3(1/v-1/v°))} 计算该震源处的发震概率,其中e°_max,F_max和v°分别为它们的标准值,A与e_max,F_max和1/v单位增量发震概率有关,而放大系数k则与震源区断层本构律、其它有关物性和震源规模有关。 本文为从力学的数学实验计算数据提供了一个寻求震源处发震概率的初步方法。为此,本文已对本方法做过某些理论上的论证。从实际结果看,我们认为本方法有某种合理性,且结合实际可把它使用于其它几何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4.
一个地区未来地震的可能震级的估计是地震危险性评价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本文根据已知的地质条件,利用线弹平面有限元方法计算区域构造应力场,并确定所积累的总应变能和产生的破裂区面积,然后利用经验公式估计出与断层活动有关的构造地震的可能震级  相似文献   
5.
潘善德  马瑾 《地震学报》1992,14(2):187-194
本文从 Knopoff et al.(1973)断层滑动的动力学模型出发,最终得到一个能估算走滑型强震复发时间间隔 TR 的简单近似公式.初步结果认为,剪切模量和有效应力s-f 对 TR 的影响不太大.设代表实验中震时位移量 Ds 和事件全过程总位移量 Dl之比,即=Ds/Dl.=1/3即是这种与和s-f,无关的理论状态.这时,TR 可简化为 S/V 和 Kd/的算术平均值.其中,S0 是震前长期积累滑动量,V 为断层平均位移速率,d 为震源区断层破裂长度,为断层上剪切波速度.另外,K=v0/v,而 v0是真实构造发震时的初始破裂速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