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嵬白山考     
一九七一年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办公室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震目录》及其他有关山西省的地震目录中,可知大同盆地的大同、应县间于公元一○二二年发生了一次6.5级地震,对于这次地震,《目录》作了如下的描述:云(治今大同)应(治今应县)二州屋摧地陷,嵬白山(无考)裂数百步,泉涌成流.[注]经查,这段文字记载见于《辽史·圣宗本纪第十六》,注释的内容则是编者因嵬白山无考而作的推断.为了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考证嵬白山的地理位置就显得十分必要.查阅辽史地理志及其有关史籍,均未发现有关嵬白山的记述.在山西的部分地方志里,我们找到了对此山的记载,现摘抄如后:乾隆《大同府志》第四卷第二十四页记有: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公元1022年大同云、应二州6.5级地震及其地质背景进行了考证。笔者认为,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黄花梁南缘构造复杂部位,即北纬39°32′,东经113°00′附近,其极震区包括现大同、应县、怀仁和山阴县等广大地区;这次地震是山西强震带内的一次历史强震,是在统一的华北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下发生的。考证这次地震的震情和地质背景,对研究大同盆地地区地震发生规律和特点以及对未来地震的预测和预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