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患者螺旋CT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检查的最佳扫描参数,以便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剂达到经上肢静脉注射造影剂螺旋CT增强检查诊断图像效果。资料与方法:收集400例患者CT增强检查资料。其中实验组200例,由于长期上肢静脉注射造成静脉血管损伤严重的患者,在进行增强CT检查中,采取经下肢静脉(脚、踝部静脉血管为主)注射造影剂螺旋CT增强检查,注射速率以2.5~3.3mL/s,非离子型造影剂70~100mL,动脉期及静脉期根据组织器官均较上肢静脉注射造影剂延长延迟时间8~15s,螺旋CT扫描范围包括检查器官上下范围,病变区加扫薄层;对照组200例,经上肢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CT检查患者,依组织器官不同注射速率、非离子型造影剂量及螺旋CT扫描范围方法与实验组相同,动脉期及静脉期根据组织器官注射造影剂设定延迟时间。分析测量两组CT图像正常组织、血管及病变组织CT值和扫描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例实验组经下肢静脉(脚、踝部静脉血管为主)注射造影剂螺旋CT增强检查病例与对照组200例经上肢肘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CT检查患者,增强检查图像质量经统计学分析相近。上肢动脉期CT值和下肢动脉期CT值配对比较,统计学分析t值为4.371,P=0.000,这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上肢动脉期CT值和下肢动脉期CT值存在差异。上肢静脉期CT值和下肢静脉期CT值配对比较,t值为-1.664,P=0.103>0.05,这两者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没有显著性差异,即上肢静脉期CT值和下肢静脉期CT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二者不存在差异性。结论:长期上肢静脉注射造成静脉血管损伤严重患者,经下肢静脉注射造影的增强扫描采取适当的增加延迟时间扫描完全可以达到上肢静脉注射造影剂螺旋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以2005—2020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法计算得到雅安市植被覆盖度,并结合DEM和气象数据,通过趋势分析、地理探测器和变异指数分析了不同海拔带、坡度带、坡向、降水和气温下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波动程度,探讨了影响植被覆盖度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雅安市2005—2020年植被覆盖度一直呈上升趋势,且植被覆盖度较高;(2)植被覆盖度波动小,受外界环境影响小,植被生态环境稳定;(3)植被覆盖度整体得到改善的面积比例远大于退化;(4)海拔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解释力最强,交互作用以非线性增强为主,其中海拔和坡度的叠加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