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青海省国土资源系统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及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等系列教育活动。这些教育培训涉及面广,有党政领导干部、技术管理干部、基层党务干部、县处级后备干部等,也有基层业务骨干、地勘测绘一线职工等;在教育培训内容上,有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教育、政策法律学习、专业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干旱区绿洲城市为研究对象,对2005-2008、2011年TSP和PM10监测指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比研究TSP与PM10监测指标对应的API污染指数分布和空气质量等级。结果显示:这两种大气颗粒物指标对新疆干旱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级别的影响显著,在春季沙尘多发期和冬季采暖期,以TSP标准评估的API空气质量等级与PM10为评价标准的空气质量结果偏离明显;监测指标采用PM10代替TSP后,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出现较大幅度提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偏高,年均污染天数减少约50~60 d,以PM10作为空气质量监测指标的空气质量级别严重偏低,无法真实评价干旱区城市的空气质量现状,而TSP作为评价指标则更能如实反映当地空气质量的真实状况,建议在新疆城市在开展PM10监测的同时不应简单废弃TSP监测指标,TSP监测指标在干旱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体系中应该继续保留,同时建议在今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中适当收严PM10的日均值标准,使评价结果与TSP和PM10两指标评价结果不至于相差悬殊。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近来在气象学中,尤其在建立各种预报方程方面,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日益增多。判断求得的多元回归方程的优劣,通常是作来自方差分析的方差比或复相关系数的F检验。方差比与复相关系数实质上是一样的。不知为什么(或许是习惯?),在表示多元回归精度的时候,使用复相关系数的情况比较多。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规律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非线性关系总和.以干旱区绿洲城市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选取20a环境质量及污染物排放数据与经济发展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二次及三次方程拟合回归分析,获得14个描述环境与经济发展定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交互耦合、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交互作用关系概念模型,并据此解释了乌鲁木齐市环境耦合作用的根本原因.对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规律性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准确把握二者之间内在规律,有助于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和协调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引言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Mw9.0地震是日本观测史上最大的地震.包括我自己在内,大部分人大概都会认为,东北地方不会发生M9的地震,或者至少在自己活着的时候不会发生.但是,实际上,东北地方近海确实发生了特大地震,这已经说明了我们持有的俯冲带的地震发生模式化的观念有问题.这次地震不光是地面和海面的晃动,也许也大大动摇了地震研究人员的一些理念.  相似文献   
6.
井-地与井间电位技术联合数值模拟研究剩余油分布(英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电法测井有很高的分辨率,但是它的探测半径仅限于井孔周围;井-地电位技术虽然可以探测到足够大的范围,但是它的分辨率却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别是对于油水分布或者结构复杂的储层。本文试图通过井-地电位技术和井间电位技术的联合来研究地下储层油水分布范围。具体方法是,采用井-地电位技术研究油水分布在在横向上的展布情况,利用井间电位技术研究油水储层在垂向上的分布,然后采用井间电位结果标定井地电位结果,两者结合提高纵向分辨率,从而确定剩余油的三维空间分布。研究中通过研究注水初期数值模拟结果与水淹期数值模拟结果之差,求取剩余油分布范围。有限差分方法数值模拟表明:井-地电位技术与井间电位技术联合方法可以有效地确定剩余油分布。  相似文献   
7.
CMG-3ESPC宽频带地震计稳态标定和传递函数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利用稳态正弦标定测定CMG-3ESPC宽频带地震计幅频特性的方法,换算仪器零、极点参数,重新计算了传递函数归一化因子并对测震系统的幅频特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特大地震,是继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的又一人间悲剧。灾难过后,痛定思痛,如何保证在非常时期将地震数据可靠地传输回台网管理中心,为研究人员提供完整的数据波形,是地震观测技术人员在这次地震后应该慎重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收集比较了中国地震部门常用的4种地震数据传输方式在8.0级特大地震中的表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引言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MW9.0地震是日本观测史上最大的地震。包括我自己在内,大部分人大概都会认为,东北地方不会发生M9的地震,或者至少在自己活着的时候不会发生。但是,实  相似文献   
10.
笔者研究了日本及其附近地区8次地震后地震活动的迁移,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地震活动的迁移速度为几公里/年至100公里/年。可是,有时也会在大震之后立即引起离大震震源区几百公里以外地区的地震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极少发生6级以上大震,但迁移的视速度为每天100公里以上。在所有的情况下,地震活动都是沿包括大震震源区在内的板内地震构造带迁移的。我们注意到与板内大地震预报有关的一种有意义的现象,即在那些带上,大地震迁移开始之前一段比较短暂的时期内,在整个地震带上有时出现4级左右的小震活动。当空区处于地震迁移锋的后面时,随后很可能被地震填满。就板内地震活动而言,“地震空区”的概念对这些空区似乎是最合适的。虽然目前尚未发现地震迁移的物理机制,但这种现象有时对预报未来大地震很有帮助,并有助于我们了解板内地震构造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