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多方收集到的地震灾害资料,对2020年全球地震活动及地震灾害进行了整理,绘制了近20年全球灾害地震频度与伤亡情况变化曲线及2020年灾害地震分布图,描述了造成人员伤亡的地震信息及灾害情况,对重大地震灾害事件做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2020年地震灾害的主要特征.与往年全球地震相比,2020年全球地震活动性较弱,6级以上...  相似文献   
2.
利用多渠道收集到的地震灾害资料,对2021年全球地震活动及地震灾害进行了整理,绘制了21世纪前20年全球灾害地震频度与伤亡情况变化曲线及2021年灾害地震分布图,汇总了造成人员伤亡的地震信息及灾害情况,对重大地震灾害做了详细分析,并总结了2021年全球地震灾害的主要特征。与往年地震情况相比,2021年全球地震活动性较强,尤其8级以上强震发生频次大幅增加;2021年地震灾害造成的伤亡有所增加,且灾害地震呈现频度高、伤亡集中、次生灾害频发等特征。针对地震频度高、伤亡原因突出的情况,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地震灾害预防措施及建议, 强调未来地震防御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汶川Ms8.0地震复发周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扫描,发现地震发生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地震复发周期均出现低值异常。因此,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区进行异常判断,地震复发周期是一个可以参考利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国大陆强震主要分布在活动地块边界带上,所以活动地块边界带主要断层成为我国大陆型强震研究的重要目标,各强震孕育阶段的判定是大陆型强震原地复发的动力学过程研究主要内容,而目标断层是否处于震间晚期也是强震时间预测的重要研究基础.虽然地震短临预测仍存在诸多科学难题,但最近20年来全球若干强震相关研究表明,如果放宽预测时间尺度的要求,有些方法也可用于强震震间晚期的判定.本文以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的391条断层段为研究目标,利用地震地质的强震破裂空段、大地测量的断层运动闭锁段、地震活动的中小地震稀疏段、数值模拟的库仑应力增强显著段等方法,综合判定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可能处于震间晚期的主要断层段.本文结果仅是初步结果,该结果的可靠程度有赖于监测条件,其科学性有赖于大陆型强震孕育发生动力学过程的认识水平,虽然本文尝试给出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主要断层的震间晚期判定结果,但其结果可靠程度、精细程度等均存在巨大的改善空间.最后,从断层孕震阶段判定需求的角度,本文尝试给出大陆型震源物理模型的具体基础模型,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期望更多地震学家关注大陆型强震的物理机制及其预测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5.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M6.5地震,宏观震中位于鲁甸县龙头山镇(27.1°N,103.3°E),深度约12km。发震断层为NW向包谷垴-小河断裂,是NE向昭通-鲁甸断裂系的NW向次级走滑断层。文中利用鲁甸地震50个强震台站观测记录与135个测震台站观测记录,分别进行峰值加速度计算和S波辐射图案匹配,对此次地震发震断层方向进行讨论。结果表明,"NW向"的断层方向更符合强震、测震仪器观测值,同时与地震灾害现场调查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分辨多数余震和后续主震是由静态应力触发(Stein,1999;Todaetal,2005;Parsons,2002)还是动态应力触发(Hilletal,1993;kilb,2003;Brodsky and Prejean,2005;Gomberg and Johnson,2005;Hill and Prejean,2007),对理解地震内在作用和预测地震危险性是有必要的(Freed,2005)。Felzer和Brodsky(2006)分析了2≤M<3和3≤M<4级主震后5min内余震的空间分布情况,发现距主震50km范围内M≥2余震具有特定的幂律衰减关系,且衰减曲线的斜率为-1.35。据此,他们认为余震随距离的衰减只能用动态触发来解释。基于上述假设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检验,但没有一个可通过检验,进而,本文中对这种衰减关系提出了另外一种解释。在距离2≤M<3主震300m以外的地方,主震前5min内的地震活动性衰减与主震后5min内的衰减没有显著的区别,表明主震对它静态触发区域以外的地方没有影响。表征余震基本特性的大森随时间衰减关系在距离主震10km以外的地方是不存在的。最后,发现在主震波前未到达之前的余震中发现了...  相似文献   
7.
本文假设马尼拉海沟北段为潜在海啸源,基于中国地震台网对马尼拉海沟地区震级测定偏差,采用COMCOT(comell Multi-grid Coupled Tsunami Model)海啸数值模型,模拟南海海啸波传播.选取南海北缘3个特定地点,其中两个位于华南近海区域,另一个位于台湾岛南端近海区域,此外还在临近马尼拉海沟北段的深海地区选取了1个特定地点.分析这些特定地点最大海啸波以及最大海啸波到时对于震级测定偏差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马尼拉海沟北段地震如触发海啸,华南近海区域以及台湾岛南部近海区域最大海啸波振幅对震级偏差敏感,但最大海啸波振幅到时对于震级测定偏差不敏感;振幅最大的海啸波,二十几分钟即可波及台湾岛南端近岸区域,大约1小时后波及大陆华南近海北部区域.  相似文献   
8.
运用QSGRN/QSCMP理论地震图计算与合成方法,根据震源机制解设定断层几何参数,模拟了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6.7级地震周边区域加速度记录,经场地条件校正绘制了地震峰值加速度分布图。通过对2个强震台观测波形数据与模拟加速度波形数据在时间域和频率域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两者振幅数量级相当、频谱特征一致性较强。同时,提取了实际调查点坐标所对应的模拟峰值加速度,并与实际调查点烈度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文中尝试提供1种震后快速产出峰值加速度分布情况的方法,为监测台站稀少、地形复杂、难以快速开展现场地震灾害调查的地区提供地震影响场范围估计,为地震灾害快速评估与应急决策等工作提供辅助资料。  相似文献   
9.
2011年全球地震活动性和地震灾害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是近百年来全球地震重灾年之一。日本宫城MW9.0级地震灾情惨重,经济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10.
冯蔚 《地震》2016,36(3):109-115
利用文献记载以及实际震害考察资料, 对地震多发的云南地区进行地震烈度频度估算分析。 首先, 利用ArcGIS对历史震害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 并对云南地区进行0.2°×0.2°的经纬单元网格化处理, 分别以1500—2015年、 1900—2015年两个时间跨度资料计算每个单元网格的地震烈度-频度关系, 并进行分析讨论。 同时, 结合百年重复周期烈度与云南地区的人口经济数据对比分析, 提出需要关注的高烈度地区, 为地震危险区划提供参考。 本文的方法依托历史震害资料, 尽可能减少了评估的各种假设, 简明地反映了区域不同烈度频度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