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3篇
大气科学   26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锋前暖区一次积云对流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业荣  罗会邦 《气象学报》1997,55(2):249-250
用TAMEX中尺度试验加密观测资料,研究影响台湾地区的一次梅雨锋前暖区强对流过程,利用积云群整体诊断模式,对积云对流物理过程以及云中参数进行估算,结果给出锋前对流云团与环境场相互作用的物理图像  相似文献   
2.
超强台风"海燕"是2013年最著名的台风。分析中国南海台风模式对"海燕"整个过程的预报,发现模式基本预报出"海燕"的快速穿过菲律宾和登陆越南后北翘东折的移动路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强度预报偏弱。通过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分析了"海燕"的变化机理,发现高层暖心、高中低层一致东风气流是其超强发展和快速西移的主要特征。进一步的模式预报试验中,探讨了模拟技术对提高台风预报水平的影响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准确的模式物理参数化(如边界层、积云对流和地形参数化)和模式初始大气构造等,以及提高模式分辨率有助于提高台风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适用于四维变分同化系统的扰动预报模式GRAPES_PF。根据GRAPES的地形追随坐标非静力原始方程组,采用小扰动分离方法推导微分形式的线性扰动预报方程组,并利用与GRAPES非线性模式相似的数值求解方案求解线性扰动微分方程组。在设计扰动预报模式时采用了两个时间层半隐式半拉格朗日方案对动量方程、热力学方程、水汽方程和连续方程进行时间差分,空间差分方案的变量分布水平方向采用Arakawa C跳点网格,垂直方向采用Charney/Phillips跳层。利用代数消元法进一步推导得到只包含未来时刻扰动Exner气压的亥姆霍兹方程,进而通过广义共轭余差法(GCR)求解,在此基础上得到未来时刻扰动量的预报值。基于所开发的扰动模式开展了数值试验。首先在非线性模式中施加一个中尺度初始扰动高压,得到初始扰动在非线性模式中的后续演变,然后将相同的初始扰动作为扰动模式的初值进行时间积分,将扰动模式预报的结果与非线性模式的结果做了对比。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扰动模式GRAPES_PF较好地模拟了惯性重力内波的传播过程:初始高压扰动激发了一个迅速向外传播的惯性重力内波,在气压场向风场适应的过程中,水平风场、垂直运动、位温和湿度等变量均出现了扰动增量,与非线性模式得到的结果相当接近。GRAPES_PF作为GRAPES非线性模式的合理线性模式为建立基于线性扰动预报的区域四维变分同化系统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一个应用于区域数值预报的四维变分资料同化(4DVar)系统,在近期开发的扰动预报模式GRAPES_PF基础上,开发完善增量四维变分同化系统框架。该框架中暂不包含物理过程(长短波辐射、边界层过程、对流参数化和云微物理等)。对比业务使用的GRAPES 3DVar系统,增加了温度控制变量。将无量纲Exner气压与流函数的线性风压平衡方程直接在地形追随垂直坐标面上求解,且通过广义共轭余差法(GCR)求解扰动亥姆霍兹(Helmholtz)伴随方程。利用人造“探空”资料对2015年10月台风“彩虹”进行了理想数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扰动四维变分同化框架得到了预期的结果,即同化更多资料并反复受到模式约束的四维变分同化系统能有效改善初值质量,进而改善区域数值预报。建立的区域四维变分同化框架合理可行,为进一步发展包含完整物理过程的区域四维变分同化系统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华南地区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 采用传统站点评分、邻域法等评估华南区域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包括GRAPES_GZ_R 1 km模式和GRAPES_GZ 3 km模式)对降水、地面温度和风场等要素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 GRAPES_GZ_R 1 km模式的降水预报技巧优于GRAPES_GZ 3 km模式, 模式预报以正偏差为主。对于不同起报时间的预报, 00时(世界时, 下同)起报的预报效果优于12时。GRAPES_GZ_R 1 km模式的TS评分是GRAPES_GZ 3 km模式的两倍以上, 对不同降水阈值的评分均较高。分数技巧评分(FSS)显示GRAPES_GZ_R 1 km模式6 h累计降水预报在0.1 mm、1 mm及5 mm以上的降水均可达到最低预报技巧尺度, 对所检验降水对象的空间位置把握能力更好。2 m气温和10 m风速检验结果表明两个模式均能较好把握广东省温度的分布特征, GRAPES_GZ_R 1 km模式对2 m气温预报结果优于GRAPES_GZ 3 km模式, 预报绝对误差更小; 两个模式对风速的预报整体偏强, 预报偏差在1~4 m/s之间, 但相比之下GRAPES_GZ 3 km模式在风场预报上表现更好。GRAPES_GZ_R 1 km模式的2 m气温和10 m风速预报偏差随降水过程存在明显波动, 强降水过后温度预报整体偏低, 风速预报偏强, 在模式产品订正、使用等需要考虑模式对主要天气系统的预报情况。总的来说, GRAPES_GZ_R 1 km模式的预报产品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谌志刚  王婷  汪瑛  冯业荣 《气象》2011,37(8):936-942
利用2007—2008年两年7—10月广东后汛期强对流天气出现时的雷达资料、对应的GRAPES模式资料以及地市台站上报的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实况,把瞬时大风〉17.2 m·s^-1、冰雹、龙卷作为强对流发生的依据,对上述数据进行整理。根据广州热带海洋研究所中尺度模式的输出GRAPES资料,结合雷达CAPPI数据,计算单体的各层风速、温度、湿度、有效位能等环境特征量,将单体特征和模式计算的单体环境场要素以及强对流发生实况,通过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后汛期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方程,据此对发生于广东省后汛期强对流天气(如雷雨大风、冰雹和龙卷风)进行0~1小时临近预报。用预报成功率(POD)、虚假警报率(FAR)和关键成功指数(CSI)衡量方法的预报性能。共有5540个有效样本参与回归计算,31个因子中有12个引入了回归方程,建立的预报方程在阈值取为0.26时,得到的预报成功率POD为0.73,虚假警报率FAR为0.61,关键成功指数CSI为0.338,各项指标均要好于前汛期预报性能;从实际的预报能力来看,在后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中,后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得到的空报率和漏报率都要低于前汛期,预报效果较好,可用于广东后汛期的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中。  相似文献   
7.
WRF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是新一代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本文采用最细2公里的网格距对台风“莫拉菲”内核的宏观、微观以及潜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台风路径、风速大小、降水形态以及内核热力和动力结构的验证,证实了单向六参数WSM6方案的合理性。本文通过计算台风过程中的潜热加热率,揭示了总潜热主要来源于0℃层以下的凝结潜热和0℃层以上的凝华潜热。证实了与霰有关的云微物理过程是对总潜热贡献最重要的因子。除此之外,在本次台风“莫拉菲”的模拟中,其他重要的潜热贡献因子分别是水汽凝结成云水、云冰的凝华增长、雪的凝华增长、云冰的初始化、霰的凝华增长、云水被雪和霰收集、云水和雨水的蒸发、雪的升华、霰的升华、霰的融化以及云冰的升华。总体而言,本文模拟的潜热加热率廓线和TRMM卫星的廓线基本一致,尽管具体数值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元线性方法建立南海台风模式CMA-TRAMS地形高度偏差和地面气温预报误差的回归关系,分别开展不分级、高度偏差分级和地面气温误差分级的三种订正方法的研究,并进行订正效果评估。结果表明,模式地面气温预报误差与地形高度偏差总体呈负的线性相关关系,地面气温预报绝对误差随地形高度偏差绝对值增大而增大(对模式地形高度偏低站点尤为明显),但不同时刻地面气温预报误差特征表现不同,模式对地形高度偏高(即模式地形高于测站高度)和地形高度偏差小于50 m的站点,06时地面气温(世界时,下同)预报总体偏低,对地形高度偏低大于50 m的站点(即模式地形低于测站高度),06时地面气温预报总体偏高;而无论站点地形高度偏差如何,模式对18时地面气温预报总体偏高。三种订正方法中地面气温误差分级法能有效地减小地面气温预报误差,该方法订正后的分析场准确率可达96%~99%,12~48小时时效预报场准确率总体可提升至90%以上,该方法具有回归关系稳定、效果显著、适用性广、简单易行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quasi-geostrophic (QG) omega equation with only two contributors respectively associated with vorticity advection (VA) and temperature advection is derived for midlatitude synoptic-scale systems only.Based on reliable reanalysis data,new evidence revealed by cyclonic and anticyclonic cases indicates that forecasters might sometimes experience problems by paying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 500-hPa VA when estimating vertical motions not only in subtropical systems but also in systems meeting all the assumptions of the QG omega equation.Our investigations also showed that explicitly considering the vertical profiles of horizontal divergence could allow for better interpretation of vertical motions and weather in these real cases,suggesting that this equation might not be sufficient due to the presence of only two horizontaldivergence-related (HDR) mechanisms and the absence of other HDR mechanisms,e.g.,frictional force,mountain barriers,diabatic/adiabatic processes,and acceleration/deceleration of air flows.  相似文献   
10.
Super Typhoon Haiyan was the most notable typhoon in 2013. In this study, results from the operational prediction of Haiyan by a tropical regional typhoon model for the South China Sea are analyzed. It is shown that the model has successfully reproduced Haiyan’s rapid passage through the Philippines and its northward deflection after its second landfall in Vietnam. However, the predicted intensity of Haiyan is weaker than the observed. An analysis of higher-resolution model simulations indicates that the storm is characterized by an upper-level warm core during its mature stage and a deep layer of easterly flow.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impact of certain physical processes such a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ratus and cumulus cloud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yphoon intensity forecast. It is found that appropriate boundary layer and cumulus convective parameterizations, and orographic gravity-wave parameterization, as well as improved initial conditions and increased horizontal grid resolution, all help to improve the intensity forecast of Haiy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