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磁场与气候变化关系的新探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地磁场与气候变化的统计研究早已表明,二者有很好的相关关系。本文的目的是对它们的关系给出一种可能的物理解释。利用近600年的地磁场模型资料和全球平均温度序列分析了两者变化的关系,发现它们有很好的对应,且地磁场变化超前于全球气温变化。从地磁场的变化来看,21世纪初全球变暖的趋势应该减缓。文中对地表浅层热场(地热带、火山和地温场)的分布特征与地球内部软流圈-岩石圈边界上焦耳热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浅层热场与地球深层焦耳热的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可能暗示地表浅层热场是地球深层焦耳热的反映,地磁场通过焦耳热的不断释旋影响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2.
从地球系统的观点看气候突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地球的气候史中,经历了许多次气候突变事件。这些突变对地球表层系统的演变与进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气候环境正在经历重大变化。如何科学地理解和认识这些变化,尤其是气候突变。是人类寻求对策,应对气候变化,保护自己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文中从地球系统的角度对气候突变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对气候突变的研究不应仅局限于大气圈,而应该对地球系统的整体变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长江、黄河大洪水前期地球系统演变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4,他引:7  
通过分析江、淮、黄、海四大洪共14个大洪水年的前期地震场特征,发现大洪水前在青藏高原东南地区、亚欧中纬地带和台湾以东洋面三处的有强地震发生,若强震出现在中印缅热点则对应着江淮大小;强震出现在川青甘地区则对应着黄海河大水。引发大水的直接原因是本地区地热涡的强烈发展,它因刚好位于数组”同向等距地热涡族”的相交点上,交相干共振的结果,文中详细分析了1954和1982年两个个例。最后分析了“中印缅热点”的  相似文献   
4.
全球增暖的另一可能原因初探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太阳是地球流体(大气和海洋等)运动的最终能量源,地球环境,尤其是气候的变化不能不与太阳活动有关.目前,普遍将全球增暖归结为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所导致的温室效应的加剧,这无疑是有一定依据和有道理的.但从科学上来讲,人类活动所引起温室气体增加的影响,并非是唯一原因.基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从太阳活动的观点所进行的初步分析表明,太阳活动也可能是引起近世纪全球增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太阳活动的影响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的直接影响和引发地磁场变化的间接影响两个方面,地球磁场的变化将可通过动力过程和热力过程而影响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1980~1994年台湾海峡两岸的地热涡与降水季度预报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80~1994年大陆3.2m深度和台湾3.0m深度的地温资料,分析了15a来的逐季地气图,统计了台湾海峡两岸的地热涡活动,发现平均每季有1个地热涡活动,其水平尺度比大陆内部的地热涡要小,生命史也要短,进入台湾地区的地热涡绝大多数是从西方和北方进入,其移动速度比大陆内部的要快得多。90%以上的地热涡在同期有多雨区与其对应,热涡中心与多雨中心相距在100km以内者占68%。最后给出了一个季度降水的定性预测方案,其步骤为:预报地热涡的中心位置、强度和水平尺度;推算降水正距平区的水平尺度、中心位置和强度;根据本区发生的地震等情况进行预报订正。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区夏季平均水汽输送通量和轨迹的分析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马京津  高晓清 《高原气象》2006,25(5):893-899
利用NOAA HYSPLIT_4水汽轨迹模型及1948—2003年NCAR/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的平均水汽输送通量和轨迹。结果表明,华北夏季水汽轨迹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50—1970年代,华北地区850 hPa上的水汽主要是从南方输送来的,从1970年代开始水汽输送方向变以偏西为主,1980年代至今则以西北为主。另外,华北地区在1960—1964年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通量存在最大值,1965年以后水汽输送通量值开始变小,1977年后水汽输送通量值较小且保持稳定。水汽输送通量和水汽输送轨迹的变化主要和东亚夏季风的逐渐减弱有关。华北地区1950—2000年代夏季(6~8月)逐月水汽输送轨迹变化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7.
李培都  高晓清 《高原气象》2021,40(3):702-710
太阳能对于缓解化石燃料短缺、燃烧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及全球气候变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球光伏产业发展迅速,然而大规模布设光伏组件对生态环境及气候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对全球、国家区域、城市地区和局部地区大规模发展光伏电站对生态环境及气候造成的影响进行总结归纳,分析讨论建设光伏电站对于不同尺度区域环境的反馈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8.
酒泉地区风能资源开发优势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新一代中尺度模式WRF对酒泉部分地区进行了风场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WRF模式对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风场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也能较好地模拟出地形对风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GIS技术在空间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综合考虑各种地理要素的影响,对酒泉地区风能资源进行精细化研究,分析风能资源开发的优势度,发现(1)研究区域具有非常丰富的风能资源,较丰富区以上地区的面积将近达到研究区域的一半;(2)丰富风能资源区与该地区的地形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主要处于有地形狭口效应的区域;(3)最有利于风能资源开发的区域在玉门镇以南至昌马,这一片区域的地形平坦,风能资源丰富,又是戈壁,非常适合建设大型风力发电场。这些显示了酒泉地区风能资源开发的优势度分布,能为风电场的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面定时观测资料、区域站降水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6月4-5日酒泉地区出现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暴雨发生在"西低东高"的流场配置下,"歪脖子"高压的存在使得低值系统在酒泉地区滞留;在低纬度天气系统与中高纬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下,酒泉地区上空形成了中尺度涡旋;高层负涡度区与中低层正涡度区相配置,高层强辐散与低层强辐合相耦合,同时大气处于潜在不稳定状态,垂直上升运动发展迅速,有利于强对流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天灾(旱、涝、震等)的成因是外核强对流运动.与对流层大气运动进行类比可知,外核流体的运动亦可分为对流和平流两类,对流上升泡对壳幔层的顶托作用使地壳脆性层中应力积累酝酿地震.因顶托撤销,而使地内应力突降,是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在外核垂直速度的水平切变最强处,往往是震中所在地.固体圈层的能量流主要是压缩和拉张两类,因压缩通过共振而在地表层形成的"拍涡"是涝灾的罪魁,因拉张而形成的大地冷涡则是严重干旱的祸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