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2篇
大气科学   14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市火灾中关键气象因子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武汉市1980-1991年逐日火灾气象资料,分季统计逐个气象因子不同间人的火灾率序列,再作最佳曲线拟合和相关普查,结果表明,与火灾密切相关的气象因子依次为当天14时相对温度,气温日较差,连旰天数,当天最大风速。火灾率与相对湿度为负相关,与当天降雨量不相关,与其余因子为正相关,拟合曲线在火灾多发,少发处均具有明显的气象临界值。  相似文献   
2.
深圳湾公路大桥设计风速的推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资料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方法的规范性等几方面着手,对深圳湾公路大桥设计风速进行推算。利用深圳市气象站1954~2001年逐年年最大风速资料,通过时距、高度、地形等订正后得到相当于开阔平地上方10 m高度10 min年最大风速48年序列,使之符合建筑抗风指南或规范的要求。再利用极值Ⅰ型计算出不同重现期的基本风速,同时用耿贝尔的参数估算法和修正后的矩法参数估计法计算出不同重现期(200、120、100、60、50、30、10年)的基本风速。研究发现桥位区自动气象站与深圳市气象站最大风速正相关显著,前者是后者的1.1倍,从而可将基本风速外推到桥位区,进一步根据规范将该值放大1.11/2(1.049)倍至海面上,最终得到设计风速。还利用近地层风的指数和对数曲线推算出150 m内每10 m高度层的最大风速。  相似文献   
3.
利用荆州6个国家气象站1989—2018年的夏季逐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采用与经典人体舒适度模式计算及评判结果对比分析的方法,建立荆州夏季人体舒适度模型,确定人体舒适度评判标准,并用湖北近 30 a气象资料对各区域人体舒适度进行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荆州6市(县)一年中各有3个月的舒适期,松滋还有2个月的较舒适期,松滋气候条件最佳;湖北各区域30 a平均人体舒适度指数月分布均呈“W”型;鄂西南是湖北避暑胜地,松滋是荆州避暑胜地。  相似文献   
4.
利用鄂东南6个国家气象站和135个区域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30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综合考虑影响枇杷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气候因子和地形因子,筛选出年平均气温、年最低气温、≥10.0℃活动积温、最低气温≤-3.0℃的日数、5月平均气温≥25.0℃的日数、年降水量、8—10月降水量以及坡向、坡度等9个适宜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生态适宜度方法,在ArcGIS环境下对鄂东南枇杷种植生态适宜性进行精细化区划。结果表明:整体来看,影响鄂东南枇杷种植生态适宜性的主要因素是年最低气温和最低气温≤-3.0℃的日数。全区可分为枇杷种植生态不适宜区、次适宜区、适宜区和最适宜区。其中,西北部的沿江、沿湖区域为最适宜区,可以发展枇杷早熟品种;中部和东南部海拔高度100~250 m的区域为适宜区,适宜种植枇杷中熟品种,而海拔高度为251~450 m的坡地为次适宜区,可以发展营养和功能价值俱佳的中晚熟品种;中部和东南部海拔高度在450 m以上的山区为不适宜区。经初步验证,鄂东南枇杷规模化种植区生产实际与区划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区划结果可为鄂东南枇杷种植产业合理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1年6~8月的SWAN雷达拼图垂直累计液态含水量(VIL)产品,分析VIL产品中鄂西南地物回波特征,提出直接定位剔除的方法:首先建立鄂西南地物位置索引表,然后根据索引表在VIL拼图产品中剔除地物,最后对剔除地物后的空白区域通过局部递归插值来进行图像平滑处理。经过实际资料检验,在一定样本数的统计结果中取得了较好效果,能够更真实地反映VIL水平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城市热岛强度非对称性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武汉市区气象站及其周边4个县气象站1960-2005年的气温资料,计算了46 a及分时段的季节和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倾向率,城市热岛强度倾向率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46 a来,城区和郊区的平均气温均以上升趋势为主,最低气温增幅最大,最高气温增幅最小,甚至下降;冬季增幅最快,夏季增幅最慢,甚至下降,这是第一类非对称性。 城市热岛效应也存在增强趋势,以年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表示的城市热岛强度倾向率分别为0.235℃/10 a、0.425℃/10 a和0.034℃/10 a,热岛效应贡献率分别达到60.4%、67.7%和21.8%,这是第二类非对称性。 46 a来的增温和城市热岛强度加强主要是最近23 a快速增温所致,进入本世纪增温进一步加剧。 摘要 计算了武汉市气象站、周边4县气象站平均的1960~2005年间以及前后两半时段四季和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倾向率,城市热岛强度倾向率和贡献率。结果表明:1)46年来,城区和郊区的平均气温均以增趋势为主,平均气温倾向率为正,最低气温增幅最大,最高气温增幅最小甚至下降,冬季增幅最快,夏季增幅最慢甚至下降,这是第一类非对称性;2)城市热岛效应也存在增趋势,以年平均、最低、最高气温表示的城市热岛强度倾向率分别为0.235、0.425、0.034 ℃/10a,热岛效应贡献率分别达到60.4%、67.7%、21.8%,这是第二类非对称性,3)46年来的增温和城市热岛强度加强主要是后23年快速增温所致,前23年气温变化不明显。武汉市气象站气温资料严重地保留着城市化影响,建议尽快迁站。 关键词 城市热岛强度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非对称性变化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日供水量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静  陈正洪  彭毅 《气象》2000,26(11):27-29
利用武汉市逐日供水量资料与温度、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进行同步相关分析,选取相关性较高的气温作为预报因子,建立了日供水量的简易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姚望玲  陈正洪  向玉春 《气象》2010,36(11):88-94
根据武汉市1951—2007年间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与8类年极端天气日数的序列,计算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年平均气温与极端天气日数的相关性,引入格兰杰因果性检验法,探讨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1)近57年来武汉市年平均最低气温增幅为0.45℃/10a,明显高于年平均最高气温0.19℃/10a的增幅,可见气候变暖主要是由夜间气温升高所致;(2)高温和闷热天气事件为增多趋势,其中闷热天气事件最明显,达到2.8 d/10a,而年雷暴、降雪、低温、大风、雾日则均为下降趋势,雷暴、雾和低温事件降幅明显,每10年减少3.0 d、4.0 d和2.1 d。大风和降雪事件,每10年减少1.8 d和1.5 d。暴雨事件波动幅度较小。(3)年平均气温与当年及超前、滞后1~2年的极端天气事件具有高相关性;(4)格兰杰因果性检验结果发现,气候变暖是闷热天气增多和降雪事件减少的原因,同时亦是大风和低温减少的结果。这种因果关系的存在对极端天气事件预测和预估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林  陈正洪  唐俊 《气象》2014,40(8):1006-1012
基于湖北省气象新能源研究中心光伏电站一年完整的发电数据与同期气象资料,对辐射和发电功率短期预报方法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太阳辐射度预报与实况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相关系数在0.77以上,均通过a=0.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2)光伏发电功率预报的短期方法中,以模式辐照度订正值代入光电转换模型的方法最优,预报第一天的相对均方根误差为0.16。(3)太阳辐射预报及光伏发电功率预报随太阳高度角变化而呈一定的规律性,冬季中午误差最大,夏季晚上误差最小;阴雨天气误差明显高于晴天。如何降低阴雨天气预报时的误差将是下一步工作中需要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使用国家气候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对1961~1990、2001~2030年湖北省逐月气温、降水量的预估值(格点0.5°×0.5°,A2情景),以1961~1990年湖北省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量为基准,计算并分析未来30年(2001~2030年)及每10年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未来30年湖北省年平均气温普遍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在0.19~0.39℃之间,平均0.27℃,鄂南增温比鄂北快,其中2021~2030年增幅最大,2001~2010年增幅最小;(2)年平均降水量湖北省大部呈减少趋势,表现出南增北减、东增西减的特点,2001~2010年变化不大,2011~2020年绝大多数站点均有不同幅度增加,2021~2030年全省各地呈一致的下降趋势,湖北省南涝北旱趋势将有所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