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94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171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5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TRODUCTIONThemainpurposeofthisstudywastodeterminethemagnitudeandfrequencyofharmfuldiatomanddinoflagellateoutbreaksinHongKong’swesternandeasternwaters (e .g.LammaStraitsandPortShelterrespectively)fortheperiodJanuary 1 997toDecember1 999.Thiswasdoneinordertod…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山茱萸的生态分布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茱萸[Macrocarpium officinale(Sieb.etZucc.)Nakai]系山茱萸科植物,为我国传统大宗地道药材,干燥果肉入药,并可做食品添加剂和饮料等,在河南主要分布于伏牛山南坡的西峡县。河南的山茱萸无论是产量或质量均居全国首位,其产品畅销国内外。本文在野外调查基础上,探讨了河南山茱萸的生态分布,并根据生态原则研究了山茱萸的栽培区划和资源利用中的问题与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4.
5.
海岸带泥砂运动的形态学与岩石学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苏联,近十年来,海岸地貌学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而对于海岸地带,即海与陆相互作用地带的泥砂运动及其迁移规律性的研究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实际上,正像所指出的,对岩石圈物质迁移过程的研究是从“岩石颗粒及原生岩塊的破碎开始直到它们在地质作用中重新结合为止”而且是作为研究地壳表面地形的形成及共发展的地貌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正是在这个作用的过程中及其后果,就建立着并发展着各种地形的形态。通常,这些形态可划分为二种基本类型:剥蚀的和堆积的。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进行了不同雌雄比对海带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雌雄比(鲜重)为1:1及2:1,实验组出现排卵时间最早,且发育率高,实验第20天,发育率超过70%,孢子体正常。5:1,10:1,20:1实验组随着雄性比例的减少,发育率逐渐降低,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三个实验组均出现未受精卵及畸形孢子体,雌雄比越大,未受精卵数目越多。  相似文献   
7.
Observations of fluid mud were made in the lower North Passage of the Yangtze Estuary in February 2000, on 10 -11 August 2000, on 30 - 31 August 2000 (after two strong typhoons), on 21 - 24 August 2000 (neap tide) and on 3 -6 September 2000 (mean tide) respectively. In situ data show that the fluid mud in this area consists of fine cohesive sediment (median size 7.23 μm). The formation and movement of fluid mud varied during the neap-spring and flood-ebb tidal cycl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fluid mud phenomena in this area may be categorised in a three-fold manner as slack water, storm and saltwedge features. The thickness of the fluid mud layer of slack water during the neap tide ranged from 0.2 to 0.96 m, whereas during the mean tide, the thickness ranged from 0.17 to 0.73 m,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fluid mud layer was larger during slack water than at the flood peak. Shoals cover an area of 800 km^2 with a water depth smaller than 5 m. Erosion of these extensive intertidal mudflats due to storm action provides an abundant sediment source. This is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in this estuary when the tidal level is lower than 5 m. The lower North Passage is a typical zone of saltwater wedging, so the saltwedge fluid mud has the most extensive spatial range in the estuary.  相似文献   
8.
唐森铭 《海洋学报》1992,14(2):130-134
近30年来,海洋围隔生态系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学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1984—1987年,中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在中国厦门和加拿大悉尼分别使用围隔装置进行了重金属和工业区沉积物、尾矿,石油和石油分散剂Corexil 9527对围隔系统中浮游生态系影响的研究.本文使用4个浮游围隔装置研究了分散剂BP-110OX及其分散了的石油对围隔系内的浮游植物种群的影响,并就浮游植物在污染压力下的动力学,种群结构和浮游动物的作用作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2009—2018年冬季北京地区200多个自动气象站逐时10 m风速、风向观测数据,分典型区域(山区、山区与平原过渡区、平原区、城区)研究北京地区冬季近地面风的精细特征,并使用有完整记录的2 a(2017和2018年)冬季延庆高山区不同海拔高度10 m风逐时观测数据,多视角分析高山区不同海拔高度近地面风的特征和成因,以深刻认识北京地区复杂地形条件下冬季近地面风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冬季近地面平均风受西部北部地形、城市下垫面粗糙度和冷空气活动共同影响,平均风速沿地形梯度分布,山区高平原低,平原中又以城区风速最小;盛行西北风和北风,在城区东、西两侧盛行风出现扰流,在山区和过渡区一些地方还存在与局地地形环境明显关联的其他盛行风向。(2)4个典型区域冬季近地面风速日变化均表现为白天风速大于夜间,午间风速最大的“峰强谷平”单峰特征,这一特征的稳定性在城区高、山区低。(3)4个区域冬季弱风(< 1 m/s)频率为31%—42%,城区较高、山区较低;强风(> 10.8 m/s)频次则是山区多、城区少,强风风向主要表现为偏西—偏北,与冷空气活动密切关联;城区、平原区和过渡区偏南风频率均为极小,暗示北京“山区—平原”风模态在冬季是“隐式”的、不易被直接观测到。(4)近地面风的水平尺度代表范围在延庆高山区高海拔处明显大于低海拔处,海拔1500 m附近(平均的边界层顶高度)是延庆高山近地面风速日变化特征的“分水岭”,低于该海拔高度时近地面风速日变化表现为前述“峰强谷平”单峰特征,而高于该海拔高度时近地面风速日变化则呈现相反特征,即夜间大白天小、午间最小的“峰平谷深”特征,这是由边界层湍流活动的日变化及伴随的低层自由大气动量向边界层内下传所致。(5)延庆高山近地面风速大体上随观测高度而增大,高海拔站点日平均风速数倍于低海拔站点。白天—前半夜,海拔约2000 m的站点冬季盛行偏西风,风向变化不大,但风速为2—12 m/s;1000 m左右的低海拔站则风速比较稳定(< 6 m/s),风向从午间至傍晚相对多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