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设计一个便于计算的新大气稳定度指数ZI,讨论了它的热力学含义和动力学特征以及对对流性天气过程的指示意义,提出一种预报对流性天气的方法。并结合近两年华东地区的4次强对流天气过程, 证明这种预报方法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GIS和遥感技术方法分析了2000—2014年那曲地区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探讨了NDVI与几种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空间上,研究区植被NDVI在空间上呈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逐步增大,高海拔地区小于低海拔地区的分布特点;时间上,近15a的NDVI总体上呈不显著性下降趋势,NDVI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2000—2005年较好,2006—2008年略差,2009—2014年好转。植被面积变化趋势表现为西北部植被处于稳定状态的面积居多,变化较明显的区域集中在中部和东南部地区的人口密集区,改善和退化区域呈现交错出现的特点。那曲地区植被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降水量和热量因素引起的,人类活动在较短时间尺度上对植被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2~2017年MODIS数据,结合3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扎日南木错2002~2017年湖面变化以及气象要素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近15年来扎日南木错湖泊水域面积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扎日南木错的西部和北部湖面扩张的比较明显,尤其是北部有个小岛,可以看到从小岛形成到消失过程。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和蒸发量呈下降趋势,湖泊水域面积变化与气温呈正相关,蒸发量和降水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藏北高原西藏那曲地区6个气象站1971—2011年逐年月降水量、降水日数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多阶曲线模拟和Mann-Kendall法等气候统计学诊断方法,对近41年来降水趋势变化的地理分布以及年内、年际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进行突变检测。结果表明:近41年来,那曲地区年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经历了由偏少到偏多的2个周期;降水增加夏季最明显,各站在6.48~20.40 mm/(10 a),冬季变化很小;日降水量≥0.1 mm日数年际周期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基本一致,增加趋势空间分布呈东南向西北递减形势;自1996年开始各站降水增加趋势明显,1999年发生气候突变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6.
本研究依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国家气象公园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考虑高原文化特色,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适用于高原的气象公园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在准则层中,天气景观>人文气象景观>环境保护>科学性,权重值分别为45.94%、32.48%、14.91%、6.67%,在因子层中,稀有度>人文价值>气候特征>科学性,权重值依次为25.80%、17.20%、9.70%、5.00%。在此基础上,对纳木措、羊卓雍措、玛旁雍措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分析表明,纳木措各因素综合评价为优,羊卓雍措各因素综合评价为良,玛旁雍措各因素综合评价为良。因此,在经济条件有限的基础上,认为纳木措建设成为国家气象公园是最优选择。本研究结果可为环境规划等相关部门和行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回顾西藏自治区地震监测台网发展历程,介绍西藏测震台网、地球物理台网和GNSS台网的建设与发展现状,并对西藏地区测震台网、地球物理台网和GNSS台网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建议进一步优化各类台网布局,提升西藏地区地震监测能力和地球物理参数获取能力,为防震减灾工作和地球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拉萨站及纳木错站地面观测数据分析了拉萨市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日变化、季节变化,并对MODIS产品的数据质量及适用性进行了初步检验。结果表明,拉萨市AOD在08~10时,17~20时存在明显波动,11~16时比较稳定。拉萨站与纳木错站AOD季节变化存在差异,拉萨站呈单峰型,峰值在春季,纳木错呈双峰型,主峰在春季,次峰出现在8月,季节变化极大值的出现可能与春季沙尘天气有关。拉萨站AOD整体高于纳木错站,Angstrom波长指数则相对较小,这可能与城市人类活动有关。MODIS气溶胶产品在拉萨不具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近30年青藏高原雪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除多  洛桑曲珍  林志强  杨勇 《气象》2018,44(2):233-243
利用1981—2010年地面雪深观测资料较系统地分析了近30年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积雪深度的时空变化特点。主要结论如下:(1)高原雪深大值区主要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小值区则在高原南部干暖河谷和北部柴达木盆地,30年间高原平均最大雪深出现了显著减少趋势,减幅达0.55cm·(10a)-1,1997年前后高原雪深出现了由大到小的气候突变。(2)春季是高原平均积雪深度最大的季节,30年里平均最大雪深下降趋势非常显著,下降幅度为0.47cm·(10a)-1,且在1998年出现了由大到小的气候突变。(3)秋、冬季,高原平均最大雪深减少趋势不明显,但在不同区域雪深增减趋势不尽相同。秋季56%的台站呈减少趋势,而31%的台站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冬季61%的台站出现了减少趋势,而且减幅较大的台站基本分布在高原西南,而31%的台站则出现了增加趋势,多数分布在高原东部。(4)夏季高原积雪分布极为有限,仅在海拔和纬度较高的高寒地区有积雪,近30年雪深减少趋势同样显著。  相似文献   
10.
2021年11月30日西藏双湖MS 5.8地震发生后,西藏自治区地震局立即组织专家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前往震区开展应急考察工作。通过对震区13个点位实地考察,并结合西藏自治区地震局绘制的地震烈度图与获得的震源机制解、郭祥云等获得的震源机制解,分析了震区受灾情况。结合该震区房屋抗震能力,认为本次地震中受灾房屋绝大多数为土木结构,未采取房屋抗震加固措施,建议今后房屋构建中应采取抗震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