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在恶劣观测环境下每个GNSS系统只观测到较少的几颗卫星,采用标准双差模型很难实现整周模糊度固定的问题,该文对GPS/BDS系统间混合双差模型进行研究,利用该模型计算出GPS/BDS系统偏差。在此基础上,利用实验分别对模拟和真实恶劣观测环境下的模糊度固定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恶劣环境下GPS/BDS系统间混合双差模型表现良好,相较于经典的双差模型可将模糊度固定平均所需时间分别缩短43%和33%,模糊度固定成功率分别提高107%和31%。  相似文献   
2.
张涵  黎夏  石洪  刘晓娟 《地理学报》2021,76(3):680-693
科学地评估自然保护区缓解人类活动压力的效果,对于有效的自然保护至关重要.目前中国国家尺度下的这方面研究,仅将保护区内、外的人类活动压力进行对比,其缺陷是样本选择性偏差会导致评估结果的不合理.本文选择了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方法来克服保护区评价中的样本选择性偏差问题.首先耦合多...  相似文献   
3.
张涵  李阳兵 《山地学报》2021,39(2):248-261
开展土地利用景观耦合与协调研究是土地利用优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当前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地形平坦且经济发达的中国东部,对地形崎岖和经济欠发达山区的乡村土地利用转型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缺乏深入揭示山区坝地景观格局与土地利用的耦合研究.本文对西南山地山-坝系统的定义、类型进行探讨,总结山-坝系统土地利用景观耦合演变模式、土地利用景观...  相似文献   
4.
耦合地震动对地铁车站结构的响应较为复杂,本文运用有限单元法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研究地铁车站结构承受水平、竖向和双向耦合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耦合地震动对结构相对水平位移影响较小,但对结构的相对竖向位移影响较大.(2)耦合地震动会减小中柱主应力值,但并未较大程度上改变中柱主应力值大小分布情况.(3)车...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基于障碍距离的优化算法,解决突发事件应急联动中复杂地理环境下最短路径的寻优求解问题。在详细分析地理空间高程、坡度、障碍物等空间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搜索空间、搜索方向和网络弧段权值构建网络拓扑关系网,并利用遗传算法对最优路径进行寻优求解。  相似文献   
6.
杨凡  张涵  李娟  王新  陈棋福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12):4406-4424

地幔转换带是上下地幔物质运移和能量交换的必经通道,其速度结构和上下界面的起伏能够为认识地幔内部的温度和物质变化、地幔对流模式等地球演化相关的科学问题提供关键约束.本文利用布设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高密度固定台网和流动台阵所记录的远震体波接收函数,采用Ps散射核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获得了台站下方地幔转换带界面及其内部速度间断面的三维精细图像.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俯冲板片上下界面在地幔转换带内清晰可见,在高纬度(44°N)区域存在约30°的倾角;660-km间断面的深度起伏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在与俯冲板片相交处以西200~300 km,界面出现约20~40 km的下沉,而长白山和龙岗火山的西北区域存在约5~15 km的抬升,分别与板片滞留引起的低温异常和局部热物质上涌相对应;410-km间断面的起伏形态较复杂,在大部分区域观测到大于10 km的下沉,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横向变化,与深俯冲动力学背景下冷的温度异常造成的影响不一致.我们认为板片俯冲、停滞和海沟后撤过程中引起的地幔转换带物质异常、含水状态及分布的变化是显著改变410-km间断面形态的主要原因.本文获得的高精度地幔转换带界面三维形态为更好地认识东北亚地区俯冲板片在地幔物质分布和能量交换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是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基础上,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查、实施、监督提供技术支撑的信息化系统.该系统引入一种用于三维可视化的倾斜摄影数据采集方法,构建三维立体"一张图",真实地浏览和展示数据,开发"一键式"综合分析功能,将复杂空间分析步骤高度集成和定制化,建立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该系统可辅助审查及决策,有效提升管理部门办事效率,全面提升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综合监管及社会公众服务能力,助力自然资源管理及空间治理迈向智慧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收集粤港澳大湾区591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借助核密度分析与地理探测器分析方法,研究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布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东莞及佛山等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城市,且其数量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不同的聚集模式,其中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聚集程度最为显著。提出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模拟的研究方法,对青岛城市规划区岩芯样品进行了222 Rn释放量测试,根据岩芯中222 Rn的深度分布特征,进一步测定了岩芯的226 Ra含量.结果表明岩芯中222 Rn活度范围为0.1~16.8 kBq·m-3,平均值为(1.9±2.6)kBq·m-3(n=180),不同类型样品的222 Rn释放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估算了秋季涠洲岛珊瑚礁主要鱼类的营养级(TL)和主要碳源,结合6个群落营养结构量化指标,初步分析秋季涠洲岛珊瑚礁主要鱼类的营养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鱼类之间的δ13C和δ15N值差异显著(p < 0.01),其中,δ13C值介于−18.3‰~−15.4‰,δ15N值介于12.9‰~16.3‰。鱼类TL介于2.5~3.4,平均TL为3.0 ± 0.8,显示涠洲岛的鱼类以肉食性为主。涠洲岛鱼类的有机碳源比较复杂,但大型海藻和底栖微藻是驱动鱼类食物网的关键碳源。鱼类群落的食源多样性水平和营养级长度(CR和NR)分别为2.35和3.09。凸多边形总面积(TA)、平均离心距离(CD)、平均最近相邻距离(MNND)和最近相邻距离的标准差(SDNND)分别为4.48、0.89、0.40和0.29,表明涠洲岛珊瑚礁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具有营养冗余程度较高,但食物链较短和营养多样性低等特征。以上结果表明,涠洲岛珊瑚礁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不完整,未来有必要开展适当的管控和修复措施恢复涠洲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