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质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T213模式和欧洲中心模式提供的气温预报资料,再结合当日的地面气温来作第二日的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气温预报,预报结果客观、定量.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选取旱、涝、震灾害之间的一步转移概率作为B-P人工神经网络训练样本的输入信息,建立了四川旱、涝、震的人工神经网络灾型预测模型。B-P网络模型应用于实例预测结果与用主分量分析法的趋势预测结果精度接近。  相似文献   
3.
基淮地价评估是当前城市地价评估的主要形式。容积率既反映了土地的利用状况,同时也是影响地价的主要因素之一。该文阐述了容积率内涵,分析容积率与地价、环境的关系,探讨合理容积率的确定,以石家庄市为例,探索容积率修正系数确定的正确途径,避免在容积率概念、修正系数等问题上产生混淆。  相似文献   
4.
2012年底在云南省泸西县东山镇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中发现大规模典型台地边缘鲕粒浅滩和生物礁,同时在向阳乡方摆村附近发现典型台地前缘斜坡相泥晶灰岩,滑塌构造发育.台缘生物礁垂向3分结构明显,礁基为浅滩相鲕粒灰岩、豆粒灰岩;礁核为粘结海绵-水螅骨架岩,蓝绿藻粘结结构和亮晶栉壳状胶结结构发育;礁盖为台缘斜坡相深灰色薄层泥晶灰岩和泥质灰岩.生物礁横向展布也具有3个明显特征:礁后为碳酸盐台地相灰岩,礁核为粘结海绵-水螅骨架岩,礁前为台缘斜坡相薄层灰岩和泥岩,局部发育滑塌构造和滑塌角砾岩.该发现可为滇东南地区继续寻找油气资源开辟新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5.
盆山转换与沉积地质记录——以楚雄前陆盆地分析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楚雄盆地位于扬子陆块的西南边缘,为一中生代周缘型前陆盆地。根据沉积相特征、层序地层结构和古地理演化的详细研究,结合古哀牢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笔者认为楚雄盆地经历了从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到中生代前陆盆地沉积的演化。前陆盆地演化的阶段性明显:晚三叠世卡尼期(云南驿组沉积期)和诺利早、中期(罗家大山组沉积期)为前陆复理石沉积;诺利晚期(花果山组沉积期)—古新世(赵家店组沉积期)为前陆磨拉石沉积。磨拉石沉积可分为海相含煤磨拉石和陆相红色磨拉石两种类型。其中陆相磨拉石沉积时间跨度长,分布面积广,沉积厚度大,沉积演化可细分为盆地成形、强烈沉降、回返充填和萎缩消亡四个阶段。随着逆冲造山楔的不断向上生长和向克拉通方向加载,楚雄前陆盆地经历了一个早期向上突然加深、变细和晚期向上变浅、变粗的沉积充填过程;盆地由早期复理石沉积演变为晚期磨拉石沉积;盆地基底形态由早期的窄而深演化为晚期的宽而浅;分布于造山楔前缘的盆地沉降与沉积中心也不断地向北东克拉通方向迁移。古流向、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都显示楚雄前陆盆地沉积物的主要物源区为古哀牢山造山带,其次为东部隆起带,因此,盆地沉积物的供给具有明显的双物源特征。  相似文献   
6.
利用T213模式和欧洲中心模式提供的气温预报资料.再结合当日的地面气温来作第二日的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气温预报,预报结果客观、定量。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四川旱涝震灾害的人工神经网络外推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旱,涝,震灾害之间的一步转移概率作为B-P人工神经网络训练样本的输入信息,建立了四川旱,涝,震的人工神经网络灾型预测模型。B-P网络模型应用于实侧预测结果与用主分量分析法的趋势预测结果精度接近。  相似文献   
8.
2006年盛夏内江市出现了近50来最严重的特大伏旱,此次伏旱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重.本文对此次伏旱的气候特点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短期气候预测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沉积盆地中超压力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列作用可引起超压力:①挤压应力的增大;②孔隙流体或岩石基质体积的改变;③流体的运移或浮力。由于压实作用不均衡,埋藏期间特别是低渗性沉积物迅速沉降期间的负荷能产生相当大的超压力。在构造活动地区,水平应力的改变能迅速产生和耗散大量超压力。与体积变化有关的超压力的形成机理要求必须具备良好的有效的封闭系统。与热液膨胀和粘土脱水有关的流体体积的增加太少,不能产生大的超压,除非有理想的密封体系存在。烃类的形成和裂解为天然气可以产生超压,这主要取决于干酪根的类型、有机质的丰度、温度和岩石的渗透率。然而,由于压力的形成阻碍有机质的进一步变质,所以在封闭系统中这些作用可能受限。由烃类的形成和裂解产生超压的可能性在目前还未被证实。水压头造成的流体运动在浅埋藏的“铅垂”盆地内可能会形成超压。经计算表明,烃的浮力和渗透性所产生的局部超压力很小。在不可压缩的流体中,气体的向上运移也能产生一定的超压力,但需要进一步研究。在许多沉积盆地中与应力相关的机理是产生超压力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西藏北部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纪磁性地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北部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纪磁性地层采样剖面包括菊花山下侏罗统剖面和那底岗日中、上侏罗统剖面,采集样品共1231件。磁性地层采样工作是在实测地层(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剖面后进行的。采样使用国产手提式气压钻机,钻取的岩心直径为25 mm,长度为20~50 mm,用磁罗盘定向器定向取心。采样间距一般为0.5~5 m,但重要界面附近间距达到 5 cm。分析表明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系碳酸盐岩的天然剩磁普遍较高,一般达到6.7×10~(-3)~3.8×10~(-2)A/m。大多数样品在热退磁到500~600℃区间时,剩磁衰减了100%,表明岩石中所含磁性载体力磁铁矿。系统研究表明双湖地区晚三叠世与早侏罗世之间缺失一个NAUNESKI反向极性带,界面的时间缺失量约为2 Ma,野外表现为不整合接触关系。中、下侏罗统之间为假整合接触关系,沉积间断时间约为320 k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