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市扩展时空变化规律,该文采用1992—2019年的DMSP-OLS与NPP-VIIRS两种夜光遥感数据形成夜间灯光数据集,对研究区主要以城市面积叠加、扩展强度、扩展速度、标准差椭圆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城市面积保持持续增长,城市新增区域颇为明显。西部地区城市扩展强度普遍递增,但各地区递增幅度差距较大。西部地区城市面积扩展速度普遍上升,各地区扩展速度的增长幅度有较大的差别;在研究期末段,部分地区扩展速度上升幅度明显降低。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标准差椭圆相差较大,西北地区椭圆长短轴长度差别较大;西南地区标准差椭圆长短轴长度差别较小,椭圆形状更接近圆形。  相似文献   
2.
沈兰  范彪  田明  张璐  方福康  陈元晓 《海洋科学》2015,39(11):26-31
研究了滇池螺蛳(Margarya melanioides)分布和底泥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2013年在滇池87个采样点采集螺蛳和底泥样本,图示分析所有采样点的活的螺蛳数量,确定活螺在滇池中的分布位点及分布密度;选择8个采样点的底泥样本,进行16项营养元素(有机质、磷、氮、锌、铁、锰、镁、钙、铜、钠、钾、砷、汞、铅、镉、铬)含量测定,分析这些样本营养元素的差异。根据这8个采样点中有无螺蛳生长,将8个底泥样本分为两组,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比较的t检验,结果两组样本间仅铜的含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这可能是由于滇池螺蛳的生长有效富集了重金属铜元素,使有螺区域比无螺区域底泥中铜的含量明显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螺蛳生长与底泥的关系,可为滇池污染防治及螺蛳种群保护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4.
针对拟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地下水影响问题,选择赣江三角洲为代表区,采用资料收集、野外调查、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研究。依据地质钻探资料、地下水与河流动态关系、区域数字高程模型,结合鄱阳湖历史形成与演化过程确定研究区边界条件,运用GMS模拟软件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三维运动模型。依据推荐的枢纽调度方案,利用数值模型计算枢纽运行后对地下水运动影响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枯水年份影响大,距离河流、坝址近的地方影响大,反之亦然。影响幅度范围0~2m,地下水径流交替因此减弱,丰水年份土壤潜育化面积增加9.3%。  相似文献   
5.
7月份降雨分布型的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永光  廖荃荪 《气象》1997,23(3):50-54
综述了我国7月份雨型的划分方法,各种雨型的多雨特点及环流特征,总结了各类雨型的预报判据,着眼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SST),冬季(1-3月)500hPa环流,春季(3-5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夏季(6-8月)赤道平流层纬向风准两年振荡(QBO)等方面,分析了与7月雨型的关联。该方法对业务预报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冬季北太平洋涛动和我国夏季降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振国  廖荃荪 《气象》1992,18(2):11-16
本文分析了冬季北太平洋涛动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冬季北太平洋涛动偏强时,我国夏季主要多雨带位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即1类雨型);当冬季北太平洋涛动偏弱时,夏季主要多雨带位于黄河与长江之间,中心在淮河流域一带(即2类雨型)。据此建立了我国夏季1、2类雨型的预报判据。并进一步分析了北太平洋涛动遥相关型从冬到夏的演变过程及其对北太平洋地区海温异常的响应。  相似文献   
7.
多裂纹材料的单轴压缩破坏机制与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1668年郯城8.5级地震的发震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了1668年郯城8.5级地震的震中位置及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认为其震中可定在泉源、李庄、岌山一带,地理位置为东经118.5°,北纬34.8°。认为郯庐断裂带上强震的发生有其一定的规律。郯城地震发生在沂沭断裂带强活动、空间上强转移以及复发间隔长的地段,该地段位于鲁西断块和沂沭断裂带扭曲变形的构造部位,是特定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9.
1668年7月25日(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在我国大陆东部地区发生一次大震。这次地震是我国有史料记载以来最强烈的一次地震,震级为8.5,震中烈度十二度,波及范围除山东省以外,北至辽宁、北京、河北;西到陕西、山西、河南;南至湖北、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东濒中国东部海域,直接影响到朝鲜半岛西半部。有感区的陆地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震害惨重,史称“旷古奇灾”。长期以来,对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就有不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临沂地区地处郯庐大断裂带,存在着发生大震的背景条件。该地区在开展地震工作中作了大量的工作,但也引起了一些社会经济影响问题,从开展地震社会学研究工作方面说,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我们曾于1982年前后相互协作对这一地区的有关情况进行了现场社会调查,现将初步的调研结果整理发表于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