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81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海洋灾害及其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将一个三维湍能封闭模型应用于开阔海区的风暴潮,通过数值计算探讨了Taylor底摩擦二次率的拖曳系数随空间的分布及拖曳系数与水深、海底粗糙度、风向和风速等因素的关系。本文对底摩擦二次率的可靠性做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青海北祁连区中三叠世孢粉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连县俄博乡土圈沟、大擦汗沟、柯柯里等剖面的粉砂岩、砂质页岩、泥质页岩岩层之中,首次发现丰富的孢粉化石,计39属74种(其中包括1新种),疑源类8属9种。推出Verrucosisporites(8.6%)-Triadispora(2%)-Trematosphaeridium(7.2%)的孢粉组合。该孢粉组合面貌应归于中三叠世Anisian期。它的发现为该套地层的进一步研究与合理归属提供了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溶斑形成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属蒸发边缘海相地层,其风化壳是中部气田的主要产气层段。该层中广泛发育毫米级、厘米级的溶斑,这些溶斑的产状、大小、成分以及溶孔内的充填物十分复杂,有的具多期充填,充填物为石膏、石英、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黄铁矿等多种矿物。溶斑中下半部残留的岩石经溶蚀后的白云石晶粒形成的渗流砂示底构造十分明显。研究表明,溶斑的形成不仅具有适宜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其复杂的生成演化史,而且与原始沉积以及不同地史阶段的岩溶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5.
易门式大型铜矿床构造成矿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金属矿床隐伏矿定位预测的关键问题,在提出构造成矿动力学的分支学术方向的基础上,以易门式大型铜矿床为例,从成矿地质背景、矿田构造、构造地球化学和成矿构造应力场等方面进行构造成矿动力学研究,阐述在构造应力场控制下成矿流体运移和聚集的规律。构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反映矿体的原生晕;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受构造控制,其分带特征可指示成矿流体的流向,并提供矿床成因和隐伏矿(化)体相对埋深的信息。构造应力场的控矿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应力场导致控矿构造的形成,并驱动成矿流体的运移;构造应力场控制了成矿能量场;应力和能量的高值集中区分布特点可反映某些构造型式。在此基础上建立构造成矿动力学模型,概括隐伏矿成矿预测准则,据此提出若干重点找矿靶区和靶位,其中部分靶区得到工程验证,表明构造成矿动力学方法对隐伏矿定位预测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研究大庆铜矿床地质和工艺矿物学特征的基础上,对矿石进行了选矿工艺探索研究。通过三种选矿工艺的对比,表明选择性碎磨-浮选法是一种经济合理的,可获得高精矿品位和高回收率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若干进展与今后发展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背景基础上、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条款和义务为主线,综述了我国在生物多样性编目、保护技术研究、信息系统建立和生物技术研究等领域的工作进展与成就;并根据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发展动态,讨论了今后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需要加强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查明与监测、生物资源持续利用技术、数据管理和信息网络建设、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等。  相似文献   
8.
罗家寨气田发现于2000年,是四川盆地迄今为止发现的储量规模最大的一个气田,2002年探明储量为581.08×108m3。其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由碳酸盐岩蒸发台地边缘优质鲕粒滩白云岩构成,圈闭面积大,构造幅度高,具有一定的埋藏隐蔽性。论述了气田的发现和探明过程,气藏地质的特征,以及对碳酸盐岩气藏勘探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结果显示,黔北坳陷东皇剖面、玉京山剖面下志留统龙马溪组(S1l)烃源岩和黔南坳陷羊跳寨剖面下寒武统牛蹄塘组(?1n)烃源岩中存在C0–4单金刚烷系列、C0–3双金刚烷系列、C0–2三金刚烷系列、C0–1四金刚烷系列和C0–1五金刚烷系列的复杂组合,而在中等成熟的地质样品(镜质组反射率Ro=0.9%~1.4%)中一般仅出现烷基单金刚烷系列或烷基单金刚烷系列与烷基双金刚烷系列的简单组合,表明不同金刚烷类化合物的组合特征是衡量其经历热演化作用强度的定性指标.但黔北坳陷B1井?1n烃源岩和六井剖面上震旦统陡山沱组(Z2ds)烃源岩中缺失此类化合物,这可能与这些老地层经历的热演化作用强度(类镜质组反射率介于4.0%~5.5%之间)超出了金刚烷类化合物的热稳定性极限,并使它们遭到了分解破坏有关.研究区高演化海相烃源岩中金刚烷类化合物的浓度和相关异构体比值均明显高于中等成熟湖相烃源岩,结合类镜质组反射率的实测值判断,表明它们是衡量地质样品中有机质成熟度的有效指标.玉京山剖面S1l烃源岩中高金刚烷类化合物浓度和较低的相关异构体比值,表明此时金刚烷类化合物正大量生成;羊跳寨剖面?1n烃源岩中低的金刚烷类化合物浓度和高的相关异构体比值,说明此时金刚烷类化合物已遭到分解破坏;东皇剖面S1l烃源岩在金刚烷类化合物浓度和相关异构体比值上均介于两者之间,表明此时金刚烷类化合物开始发生明显分解破坏.因此,金刚烷类化合物的组合特征、浓度和相关异构体比值均是反映高演化地区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横穿南极大陆中部的横贯南极山脉是早古生代时期古太平洋向东冈瓦纳活动大陆边缘俯冲形成的罗斯造山带,该阶段的地层沉积、变形变质以及花岗质岩浆侵入代表了罗斯运动的演化过程。由于岩浆活动与沉积地层和变形变质在时代上存在明显差异,罗斯运动的时代仍缺乏精确的限定。通过采集北维多利亚地难言岛地区冰碛物和海岸沉积物中的松散砂砾石样品,并进行碎屑锆石U-Pb测年得出:4件不同粒径的冰碛物和海岸沉积样品中的碎屑锆石年龄峰谱具有单一峰谱的特征,年龄区间为2443~323 Ma,主要集中于530~450 Ma之间,峰值年龄约为485 Ma;锆石Th/U比值均大于0.1,而且以>0.4为主,其CL图像也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稀土元素特征主体具有岩浆锆石的特征,反映了样品物源区岩浆活动的时代特征。碎屑锆石年龄组成与周缘地区岩浆活动和陆内变形以及沉积地层时代基本一致,表明北维多利亚地及其周缘地区在罗斯运动晚期陆内变形阶段的岩浆活动应持续至450 Ma,这可能代表了罗斯运动结束的时代,该结果为冈瓦纳大陆边缘罗斯运动的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