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2篇
  免费   858篇
  国内免费   169篇
测绘学   220篇
大气科学   441篇
地球物理   336篇
地质学   947篇
海洋学   386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115篇
自然地理   193篇
  2025年   22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4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近年来使用基于概率理论的数理统计方法解释物探资料已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实例叙述了变质铁矿床区域预测中评价航磁异常所使用的信息量统计方法的原理、变量选择和步骤,并对成果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苏皖凸凹棒石矿物红外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自立  田煦 《岩石学报》1990,6(2):80-86,T001
  相似文献   
4.
利用红外和可见光云图亮温资料估算单站降水量级,结果发现红外和可见光云图结合估算降水量效果比单用红外云图效果要好,大雨的空报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苏皖凹凸棒石矿物红外光谱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皖凹凸捧石粘土矿物包括沉积、风化及火山碎屑蚀变三种成因类型。成矿物质来源于内陆浅水湖盆水下玄武岩风化蚀变及地表玄武岩的风化。不同成因类型的凹凸棒石在矿物晶体结晶程度上有较大差异。通常,由风化作用生成并与碳酸盐共生的沉积型凹凸棒石结晶程度低,较纯的并与硅质岩共生的沉积型凹凸棒石结晶程度高。它们在红外吸收光谱特征上表现为:前者红外振动吸收带分裂程度低,吸收峰弱且峰形钝。后者红外振动吸收带分裂程度高,吸收峰尖锐。因此研究凹凸捧石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可基本上区分出它们的成因类型。本文还对凹凸棒石红外吸收光谱振动波数带进行了划分,并对相应的振动类型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用Geosat高度计数据观测黑潮流系的低频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Geosat高度计ERM T2-GDRs共2.3a的海面高度数据进行了处理,研究区域为西北太产洋10° ̄45℃N,120℃ ̄160°E,包括整个黑潮流系,时间段为1986年11月至1989年3月,经过数据筛选,地球物理、环境因子校正及轨道误差较正后,用客观分析方法得到时空均匀的50个时间序列的海面高度异常场,Geosat高度计的海面高度异常与验潮站实测水位高度符合较好,之证明处理结果是可信的,海  相似文献   
7.
辽东金伯利岩成因研究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伯利岩成因是国内外许多学者一直探讨的课题.笔者通过对辽东半岛南部金伯利岩的研究表明:金伯利岩岩浆的形成是包括熔融作用在内的多种地质作用的综合结果.控制金伯利岩岩浆形成的主体作用是地幔(这种地幔具亏损和富集地幔的双重特征)的部分熔融,对于含矿性越贫的岩体,其金伯利岩岩浆就存在越强烈的结晶分离作用和地幔易熔组分的萃取作用.金伯利岩岩浆形成的深度可以通过金伯利岩中最高Cr_2O_3含量的石榴石,按照关系式p(GPa)=0.32612Cr_2O_3((?),%)+0.9278(r=0.9958)来估算.本文把岩浆温度、氧逸度、粘度、密度、上升速度及裂隙宽度的估算引入金伯利岩.金伯利岩浆是按底辟—裂隙模式形成和上侵的.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个岛国,其经济和社会生活高度依赖海洋,所以日本历届政府都特别重视海洋的开发,逐年增加海洋开发经费,不断加强海洋开发及其科学技术研究。 一、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及其技术 从1990年以来,日本在海洋渔业的捕捞方面,更加广泛地应用计算机、卫星遥感、声探测、发光拖网等高新技术,使渔获量大增。日本还成  相似文献   
9.
驱动非线性浅水波的行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带有外界强迫效应的浅水动力学模式研究非线性波动、获得了依赖于外界输入形式的驱动水波的行波解。研究结果表明,驱动水波仍具有非线性波动的一般性质,而当外界强迫波速与水波固有速度一致时,水波出现共振效应,并且外界强迫孤立子将导致驱动水波孤立子产生。  相似文献   
10.
郑媛媛  姚晨  郝莹  张雪晨 《气象》2011,37(7):795-80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卫星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1—2010年安徽省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物理机制、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对流天气其发生发展和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有关,强对流发生的天气学条件即:丰富水汽、不稳定层结、抬升触发机制或强上升运动,强烈发展的强风暴常有逆温层、强的风垂直切变、中层干冷空气等有利条件。然而,这些条件在不同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各要素的重要性不尽相同,产生的强对流天气类型也不相同。冷涡槽后类对流不稳定表现在中低层温度直减率大;风垂直切变强,风随高度强烈顺转,400~500 hPa有西风急流存在,且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区域紧密相关;存在明显的中尺度低压和辐合线、干线;主要造成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槽前类通常对流不稳定能量较大,中低层有急流存在,风速水平切变和垂直切变大;快速东移的短波槽是触发强对流天气的主要机制;低层水汽条件较好;主要导致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和龙卷天气。通过对不同类型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强对流天气各天气要素和物理量统计,提取环境场消空指标,明显提高了基于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和平均径向速度的龙卷识别和预警水平。对比分析了2010年7月19—20日发生在副高边缘槽前类和在东北冷涡形势下的2009年6月3日、5日、14日在黄淮和江淮地区分别产生飑线并造成大范围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产生的物理机制、中尺度特征差异,提高对不同类型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