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43篇 |
免费 | 908篇 |
国内免费 | 68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7篇 |
大气科学 | 674篇 |
地球物理 | 705篇 |
地质学 | 1618篇 |
海洋学 | 324篇 |
天文学 | 120篇 |
综合类 | 334篇 |
自然地理 | 39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63篇 |
2022年 | 156篇 |
2021年 | 203篇 |
2020年 | 162篇 |
2019年 | 143篇 |
2018年 | 170篇 |
2017年 | 178篇 |
2016年 | 188篇 |
2015年 | 147篇 |
2014年 | 205篇 |
2013年 | 198篇 |
2012年 | 219篇 |
2011年 | 202篇 |
2010年 | 190篇 |
2009年 | 181篇 |
2008年 | 151篇 |
2007年 | 172篇 |
2006年 | 125篇 |
2005年 | 141篇 |
2004年 | 106篇 |
2003年 | 80篇 |
2002年 | 89篇 |
2001年 | 92篇 |
2000年 | 99篇 |
1999年 | 104篇 |
1998年 | 120篇 |
1997年 | 107篇 |
1996年 | 75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75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47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Acidic species, such as Nitrate, in polar snow and firn layers are “reversibly” deposited, and are sufficiently volatile to undergo significant postdepositional exchange between snow/firn and the atmosphere. Through comparison of the snowpit and snowpack nitrate concentrations from central East Antarctica and the headwater of ürumqi River, we conclude that the nitrate peaks in the uppermost surface snow layers in central Antarctica are not related to an atmospheric signal and must account for post-depositional effects. Such effects, however, are not found in the surface snowpack nitrate profiles from the headwater of ürumqi River. Two reasons may account for the post-depositional difference. At first, nitrate in the polar snow and firn layers appears to be hydrated ion, which can be taken up by the atmosphere, while at the headwater of ürumqi River it seems mainly as mineral ion, which assembles the behavior of aerosol-derived species that are “irreversibly” deposited and do not undergo significant post-depositional exchange with the atmosphere. Secondly, the chemical features of the snow and ice on the Antarctica are mainly determined by wet deposition, to the contrary, dry deposition is more significant at the headwater of lUrumqi River than that on the East Antarctic Plateau. 相似文献
3.
4.
利用树轮宽度重建黄河源区1618—2009年5—6月最高气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采集自青海省雪山乡的祁连圆柏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将标准年表与黄河源区内4个气象站各气象要素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整个源区5—6月最高气温与标准年表相关性最显著,相关系数为-0.65。根据相关分析结果,重建了黄河源区1618—2009年5—6月最高气温距平序列,重建方程经过逐一剔除检验,方差解释量达42.2%,具有一定的可靠性。重建序列在近400年间先后经历了8个较暖时间段和8个较冷时间段,暖期时段有1644—1656、1727—1746、1786—1797、1817—1835、1860—1885、1916—1934、1952—1968和1992—2005年,冷期的时段分别为1632—1643、1657—1696、1747—1764、1798—1816、1836—1859、1898—1915、1935—1951和1969—1991年。对比本次重建序列与杂多、青藏高原东部以及长江源的气温重建序列,发现以上序列在公共时段变化趋势一致,另外,一些文献和历史记载也证实了此次重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6.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并结合高被引文献的阅读,总结了国外第二居所研究的特征、阶段与热点;国外第二居所研究呈现出总量上波动上升、学科上呈交叉融合、区域上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的趋势,欧洲、北美与南非是第二居所研究的核心区域,该领域的研究已形成两个核心学术共同体;第二居所的研究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初始复兴期(1996年~2003年),研究成果较少;快速复兴期(2004年~2012年),研究成果迅速增加,研究视角趋于多元化;全面复兴期(2013年~2018年),研究区域不断向欠发达地区扩张,新的热点不断出现。主要研究热点包括第二居所的概念体系与理论辨析,第二居所旅游影响,第二居所业主行为特征与情感依恋。 相似文献
7.
8.
9.
10.
灼烧法中有机质与总有机碳换算关系的重建及其在页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有机质与总有机碳(TOC)的换算关系为wo=1.724×wTOC,难以满足当前页岩气开发的现场测定要求,需要作出修正。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页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在传统灼烧法基础上,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页岩组成,得出影响烧失量的因素;用热重-差热仪研究页岩灼烧情况,确定了无机盐不分解而有机质分解的最佳灼烧温度和时间。通过线性拟合灼烧法测得的有机质含量与仪器法测得的有机碳含量间的换算关系,建立了一种通过测定烧失量来换算总有机碳含量的新方法。在页岩最佳灼烧温度480℃,灼烧时间1.5 h条件下线性拟合建立了两种新的换算关系,获得TOC测定值与仪器法的标准值相对误差分别为1.691%、0.486%,检出限分别为0.41%、1.60%。综合它们的优缺点,可将测定页岩类样品的换算关系重建为wo=2.125×wTOC。重建的方法通过严格控制灼烧温度,解决了传统灼烧法中烧失量因无机盐高温分解造成有机质代表性不足的问题,可用于精确测定页岩中的有机质或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