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2篇 |
免费 | 135篇 |
国内免费 | 30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篇 |
大气科学 | 13篇 |
地球物理 | 53篇 |
地质学 | 1144篇 |
海洋学 | 197篇 |
综合类 | 66篇 |
自然地理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72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55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31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47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52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41篇 |
2008年 | 57篇 |
2007年 | 63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39篇 |
2003年 | 58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50年 | 5篇 |
1946年 | 2篇 |
194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鸡公岩金矿是广西近几年来新发现一系列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中的一个,属氧化富集型金矿床。金矿产于中三叠统百逢组中上段细碎屑岩层间断裂破碎带中。成矿作用经沉积成岩作用、热液成矿作用和氧化富集作用三个阶段。其中氧化作用促使硫化物及部分造岩物质的流失,金质相对富集,氧化作用进一步加深、裸露、叠加富集,矿石采选冶性能进一步改善,是原生矿所不及的。在目前微细粒型原生矿石选冶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之前,氧化矿应作为当前的主要找矿目标,扩大找矿成果。 相似文献
2.
钱家店凹陷中的含矿层位主要为上白垩统姚家组,前人认为其中的红色砂岩为原生成因,但大量的证据证实砂岩原生应以灰色为主,红色砂岩为后生氧化蚀变造成,并控制着钱家店铀矿床铀矿化的产出.在此基础上建立该矿床的后生蚀变分带,依次为红色蚀变带、黄色蚀变带、灰白色蚀变带、过渡带、原生带,红色蚀变带为主要的氧化带,铀矿化主要集中在过渡带.平面上铀矿化主要分布于层间氧化带前锋线附近的位置,并在氧化舌状体的前端和两个氧化舌状体之间存在铀的富集.文章最后还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并对区域上层间氧化带的展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2):210-210
建立1种新的测定水体中痕量重金属元素铜的催化动力学光度分析方法。该方法是根据铜对过氧化氢氧化弱酸艳蓝(RAWL)的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利用固定时间法,测量Cu(Ⅱ)~RAWL—H2O2体系中弱酸艳蓝在λ=626nm处的吸光度的变化,从而得到铜的含量。实验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介质为氢氧化钠-磷酸二氢钾,pH值选为7.20,弱酸艳蓝浓度为40g·L^-1,30%的过氧化氢0.50mL,反应温度为(80.0±0.1)℃,反应时间为20min。该方法的线性范围是0~12ng·mL^-1,检出限是0.0105ng·mL^-1对2ng·mL^-1和8ng·mL^-1铜(Ⅱ)溶液5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2%和2.3%。多种离子不干扰铜的测定,将本方法用于自来水,黄河水中铜(Ⅱ)的测定,标准加入回收率分别为99.15%和1033o,6. 相似文献
4.
5.
沉积物中有机质在氧化降解作用时,结合态金属Ni、Cu和Cd被释放入孔隙水中和返回水柱中.海岸沉积物的最上部沉积物层的孔隙水中,溶解的Cu.Ni和Cd通常比底层水富集.在较深的缺氧沉积物中,溶解的金属含量一般较低. 相似文献
6.
7.
非传统稳定同位素(Fe-Cu-Zn-Mo)理论与数据相结合提高了科研工作者对地质体系氧化还原过程的理解。本文对这一相对较新的领域进行了综述,包括与氧化还原过程相关的同位素分馏理论和实验约束、时空尺度下的氧逸度以及同位素示踪氧化还原过程。稳定同位素理论预测,Fe-Cu-Zn-Mo同位素应该对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能够做出响应。结果表明,Fe同位素作为岩浆过程、表生过程、俯冲带流体性质"氧逸度计"应用前景广阔;Cu同位素在岩浆、热液、陆地系统可以很好地示踪氧化还原过程;Zn同位素由于络合过程分馏已经被用在许多不同环境中作为含硫/碳流体迁移的敏感示踪剂;Mo同位素作为古氧逸度计可有效重建古海洋-大气氧化还原状态。 相似文献
8.
沉积物成岩蚀变过程中的Mn、Cd和Mo元素活动特征:以ODP 1148站钻孔沉积物记录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海北部的ODP 1148站岩芯600 mcd以上(约30 Ma以来)的沉积物中自生富集Mn、Cd和Mo等过渡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的研究,并结合相关的化学组成结果,探讨了岩芯内部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以及相关元素的活动特征,反演了相应沉积时期的环境演变.结果显示,岩芯387 mcd以上,自生Mn富集明显,代表氧化的环境;387~485 mcd之间,自生Cd含量明显富集,Mn含量显著降低,代表少氧的环境;485 mcd以下,Mn和Cd含量极低,自生Mo明显富集,代表缺氧的环境.随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Mo存在明显的向下迁移并在缺氧界面的缺氧一方达到最大值的趋势,而Cd在少氧环境形成的固相态则可能在缺氧环境下不稳定,溶解态的Cd有向上迁移的趋势,并且在少氧/缺氧界面的少氧一方富集.这些过渡金属元素记录的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反映出ODP 1148站所在海区的沉积环境变化:早期有较丰富的陆源输入,表层海水生产力较高,随着南海不断扩张以及全球海平面上升,该海区表层海水生产力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