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3篇 |
免费 | 70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篇 |
大气科学 | 34篇 |
地球物理 | 17篇 |
地质学 | 174篇 |
海洋学 | 41篇 |
天文学 | 22篇 |
综合类 | 11篇 |
自然地理 | 3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5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79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叙述南天区 5GHzVLBI普查中新发现的视超光速射电源 ,0 4 2 0— 0 1 4,1 334—1 2 7和 2 345— 1 67,这些结果尚待进一步的观测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2.
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地表同震位移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沿长约 4 2 6km的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MS8 1地震地表破裂带共获得 2 91个点的地表同震水平左旋位移数据 ,并在其中 1 1 1个点获得了垂直位移数据。该地震总体以左旋水平位移为主 ,兼具一定的垂直位移。最大地表左旋水平位移值可达 6 4m ,平均水平位移约为 2 7m ,绝大多数测点的垂直位移均 <1m。地表水平位移沿主破裂带走向位移梯度变化于 1 0 - 1~ 1 0 - 4之间 ,这一起伏变化可能起因于野外测量误差、沿主破裂带岩性或松散沉积物厚度的变化、地表破裂带几何结构的不均匀性、地表破裂走向的变化、不同破裂段在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之前的地震中滑动量的起伏变化 ,以及大量非脆性变形、次级破裂的存在等。水平位移沿主破裂带的长波长 (数十公里至数百公里 )起伏变化较有规律 ,在布喀达坂峰以东表现为分别以 5个水平位移峰值为中心而有规律地起伏变化。这5个位移峰值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次级地震地表破裂段。各破裂段水平位移峰值均向阶区或拐点逐渐衰减 ,不同地表破裂段位移峰值向两侧衰减的速率是不同的 ,这种位移梯度的不对称分布可能指示了地震破裂的扩展方向。上述位移分布特征真实地反映了地表可见脆 相似文献
3.
4.
西部缺水地区多样化水资源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我国政府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发展西部地区首要任务是研究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40多年来南京大学在地下水探寻和开发、水资源评价和水污染的模拟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研究成果。特别是运用新构造理论和优势面理论 ,在地下水资源探寻的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效 ,近几年来作者提出的缺水山区水资源多样化开发模式研究课题 ,在河北顺平严重缺水区取得初步突破。这对于解决西部的水资源匮乏问题 ,促进西部大开发会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有机相类型及生烃潜力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的各种沉积环境的有机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有机碳丰度最高的是陆缘斜坡相碳酸盐岩(0.26%),其次是膏盐湖(0.22%)、膏云坪(0.21%),而开阔海、云坪和滩等环境的碳酸盐岩有机碳平均含量较低(<0.20%);碳酸盐岩干酪根样品多数为富氧、贫氢,显示其有机质类型较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生物化石特征反映出陆缘斜坡处于相对还原的环境,而其他沉积环境则为氧化环境。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的大部分碳酸盐岩处于生烃潜力较差的C~D相。从有机质数量、有机相类型来判断,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不是好烃源岩,难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气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Zernike多项式出发 ,推导了激光导引星自适应光学倾斜校正的非等晕性方差 ,以其方差 1rad2 为判据 ,导出了倾斜等晕角的表达式 ,得出了与Parenti和Sasiela推导的相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红壤丘陵区农业开发中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江西余江县为例。通过实验研究,历史资料对比分析及邻近参照等方法。研究红壤区农业开发中的生态环境效应。农业开发引起的微观环境效应在于改变土壤水分及其运动状况,加速土壤物质迁移及降低土壤肥力质量;区域性效应是植被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水土流失扩大及气候异常;全球性影响除区域集聚效应外,则是农业活动中产生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等,采取的调控对策主要是:保持合理开发,适当减轻土地压力,优化农业开发模式,更新农业耕作技术。强化环境整治与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8.
9.
南京地铁稳定性优势面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南京地铁为例,运用优势面理论分析方法,对控制城市浅埋隧道稳定性的优势断裂进行了分析。并对土体中具有规模效应的构筑物的稳定性分析发展了一套工程地质层组划分和优势层判定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南京地铁场区优势断裂和优势层的分析。确定南京-湖熟断裂和定淮门-彭楼断裂为控制场址区工程地基稳定性的场区优势断裂,并控制着鼓楼岗和小红山地铁隧道的稳定性;地铁隧道在土层中最佳持力层为O3的硬粘土层Ⅲ1,其次为Q3的软粘土层Ⅲ2。敏感层为Q3的软粘土层Ⅱ2和饱和松砂层Ⅱ4,在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经济的可行性情况下,地铁隧道的底部标高以-5--15m为宜。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