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5年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简介转移概率预报方法及最大概率预报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吕梁市1957年~2000年霜冻初、终日期各随机时间序列状态之间的转换规律,结合各序列的初始分布,建立预报模型,并对1995年~2004年的初、终霜日期进行了预报效果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报效果好,使用性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使用体模评价两种CT机型两组管电压下的图像质量。方法:采用西门子SOMATOM Force CT和飞利浦IQon Spectral CT分别扫描Catphan500图像质量控制体模的CTP 528和CTP 515组件。对比研究两台机器4组图像,分别为Force120kVp,Force140kVp,IQon120kvp以及IQon140kvp图像;4组图像均为20 mGy剂量。评价指标包括高对比度分辨率[CTP 528最佳线对(1~2 lp/cm)]、低对比度分辨率[CTP 515 1% 浓度下最小孔径(直径2~15 mm)]、图像噪声、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结果:Force120kVp和IQon120kvp两组图像的高对比度分辨率最高(均为6 lp/cm)。4组图像低对比度分辨率相同(最小孔径均为5 mm)。Force120kVp图像噪声最小(2.500±0.000),且SNR最高(30.806±1.398);噪声和SNR在4组图像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Qon140kvp图像的CNR最高(3.325±0.300),各组图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机型不同管电压下的图像质量存在差异;两台机器120 kVp图像的对比度分辨率略好于140 kVp图像;Force CT的120 kVp图像相比140 kVp图像的图像噪声更小,而IQon Spectral CT的两组图像噪声参数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3.
葛云锦  陈勇  周瑶琪 《岩矿测试》2008,27(3):207-210
论述了包裹体低温分析技术的原理以及进展。传统的流体包裹体低温分析技术是以显微冷冻测温测定无机盐体系为主,目前已发展到应用低温原位拉曼光谱技术对包裹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油气包裹体原位低温分析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对不同成分油气包裹体低温下的相变过程取得了一定的认识,据此对油气包裹体进行分类,推测其主要成分,为油气包裹体计算提供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4.
顶管施工中的风险控制决定着施工的成败。本文以厦门110kV东莲线(兰东线)西郭片区缆化工程横穿仙岳路E—D段Ф3000mm电力隧道顶管工程为具体工程案例对大直径曲线顶管施工中风险源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施工过程采取的相应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措施,为今后的顶管工程项目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验模拟碳酸盐岩储层包裹体对油气充注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一系列不同油水比(3/7,5/5,7/39,/1)的实验,以冰洲石为主矿物合成了烃类包裹体,为探讨碳酸盐岩烃类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机制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镜下观察及显微荧光分析发现:样品中合成的包裹体沿裂隙分布,表明微裂隙愈合过程中捕获包裹体,烃类和盐水包裹体既同时出现在同一裂隙中,又有分带出现的情况。样品中合成的烃...  相似文献   
6.
褚晓琳  唐议  陈勇 《海洋通报》2019,38(2):132-140
目前鲨鱼养护管理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鲨鱼养护管理国际行动计划》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国际文件从生态系统保护和贸易管控角度对鲨鱼问题做出规定。为了顺应国际社会加强鲨鱼养护管理的趋势,RFMOs出台了一系列决议和措施。对此,作为远洋渔业大国的我国应针对目前履行RFMOs管理规定中存在的问题,尽早做好各项准备,以彰显我国渔业大国的负责任态度,更好地维护我国远洋渔业合法权益。第一,对外加大宣传,树立我国远洋渔业的正面形象;第二,加强远洋渔业从业人员培训,强化远洋渔船监管;第三,加强国际渔业法律科学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在国际渔业管理中的话语权和主导权;第四,转变我国渔业法规指导理念,确立以养护为主的渔业管理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7.
北金齐地区出露一套英安斑岩,内部及周缘发育钾化到青磐岩化蚀变带,部分地段见孔雀石化,指示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矿化。为进一步评价该区找矿潜力,对该区英安斑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微量元素、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英安斑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05.6±1.3)Ma;岩石富Si O2、Al2O3,贫Mg O、Ca O、Ti O2,属准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英安斑岩整体上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弱负铕异常和较高εHf(t)值(15.7~19.5)。综合研究表明,英安斑岩应源于后碰撞伸展环境下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锆石微量元素结果指示,英安斑岩氧逸度高于铁橄榄石-磁铁矿-石英缓冲线两个对数单位,该岩体有利于斑岩型矿床的形成。综合研究区矿化-蚀变及英安斑岩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北金齐地区具较大的斑岩型矿床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京津冀地区主要大气污染物NOx(氮氧化物)和PM2.5(大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应用柴油车尾气净化技术及中小锅炉烟气脱硝技术,并根据2015年和2030年我国能源规划,设计3种技术应用情景,采用WRF-CAMx耦合模式,对京津冀地区大气中NOx和PM2.5进行了应用情景模拟。结果表明,单独应用柴油车尾气净化技术后(方案1),北京、天津地区大气中的NOx浓度降低幅度达20%,河北地区降低5%;PM2.5的浓度降低幅度约10%;应用柴油车尾气净化技术和2015年能源规划情景(方案2),京津冀地区大气中NOx和PM2.5浓度的降低幅度均超过20%;应用柴油车尾气净化技术和2030年能源规划情景(方案3),该地区NOx浓度降低幅度与之相当,PM2.5浓度降低幅度超过30%。可见脱硝技术和清洁能源利用的有效性依赖于其应用比例。二次气粒转化的化学过程形成的硝酸盐、硫酸盐和铵盐对该地区空气中PM2.5浓度的贡献很大,冬、春、秋季硝酸盐最大贡献高达60%,夏、秋季硫酸盐最大贡献超过70%,铵盐四季最大贡献约25%。这说明PM2.5的主要前体物NOx、SO2、NH3、VOC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CO等均大幅度削减才能有效降低该地区空气中PM2.5浓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营性海洋牧场产业链延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营性海洋牧场产业目前主要以育苗、养殖、捕捞、生产、加工的产业链形式存在,文章在分析经营性海洋牧场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于海产品产业链的延伸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在苗种培育产业的基础上延伸出\"参与式观光业\",在开展养殖业的同时兼并实施新产业\"DIY养殖业\",产品收获后进行\"精深加工业\"的同时开展\"观光旅游业\",销售行业采取线上线下与企业之间结合的\"O2O+B2B\"模式,面向客户方面鼓励新机构即\"反馈机构\"的建立与推广,拓展休闲渔业产业,发展新型休闲渔业。通过产业链延伸,旨在开拓海产品的市场空间,以期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提升海洋牧场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0.
光纤监测技术具有分布式、精度高等特点,在地面沉降监测中具有独特优势。但受限于监测成本较高与监测环境复杂,目前地面沉降光纤监测多通过人工采集数据,限制了在特殊环境变化情况下地面沉降的实时信息获取。文章在地面沉降钻孔全断面光纤监测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并建立了基于弱光栅技术的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利用弱反射光栅、时分复用、物联网和数据库等技术,通过4G无线通信手段实现了地面沉降在线自动化监测和远程数据实时采集,并通过客户端系统软件实现数据的存储、查询和分析。将其应用到衡水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结果表明:钻孔内土层压缩变形主要发生在以黏性土为主的隔水层(Ad2、Ad3、Ad4);受季节性地下水开采的影响,钻孔100~400 m深度范围内砂土含水层存在波动变化,在监测期内,冬季略回弹,随后春季地下水开采量增大,地下水位下降,土层呈现压缩趋势。监测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与准确性,使得整个地面沉降监测流程趋于自动化、规范化和低成本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