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227篇
海洋学   9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气象要素建立关键气象因子模型、气候适宜度模型、辐热积模型,并根据模型预测准确率确定权重系数构建江西省油菜产量集成预测模型,对集成模型的预测效果和基础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关键气象因子模型4月中旬预测准确率低于其他模型,三种基础模型的权重系数依次为0.3、0.35、0.35,5月中旬预测准确率基本一致,权重系数依次为0.34、0.33、0.33。2)对于集成模型趋势一致率,1991—2010年回代检验结果5月中旬最高,4月中旬仅次于气候适宜度模型;2011—2015年两个时次预测趋势一致率均为100%,达最高。3)2011—2015年集成模型预测检验RMSE最低,预测准确率均在97%以上。油菜集成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总体优于基础模型,可应用于江西省气象业务服务。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辽宁省海城市西荒地地热田的区域地质构造、地热水的赋存状况进行了分析,在对地下热水化学组份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本区地下热水在医疗及医疗旅游方面的价值,以及在此方面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对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姚家组地层进行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本区细碎屑岩中含有较多的稳定组分。通过对微量元素PAAS标准化及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配分模式研究,研究区内姚家组地层应来自同一物源区。CIA值及Th/U值表明源区经历了中等的风化作用;Th/Sc和Zr/Sc比值变化范围小,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受源岩控制,物源区岩石未经过沉积再搬运。根据源岩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姚家组地层的母岩主要为花岗岩(海西期和燕山期),并有少量燕山期中酸性喷出岩;源岩来自大陆边缘,为大陆岛弧火山岩系。通过Sr/Cu,Ni/Co,V/Cr,U/Th等比值综合分析,姚家组沉积时为干热气候,水体富氧,因此造成姚家组厚层的红色泥岩沉积。  相似文献   
4.
火山活动与金矿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火山活动不仅对铁、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金矿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多年在火山岩分布区的工作的整理大量国内外大型超大型矿床矿田地质资料,深切地认识到火山作用在金矿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本文将从金矿床地质成因类型划分及其规模和资源量、各类型矿床的地质条件分析来说明这一认识,并初步总结了找矿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标志,试图来推动火山岩地区金矿找矿工作。由于陆相火山岩金矿较为直观,因此本文着墨较少,而着重说明海底火山活动与金矿形成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情景模式比较子计划的4种强迫情景,利用6个模式的输出数据对北极海区海冰密集度和海冰厚度的未来空间分布和长期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海面气温分析了其对海冰变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强迫情景下2030年、2040年和2050年北极大部分海域海冰密集度均超过50%,海冰厚度约为1.5 m左右,其中东格陵兰海、巴伦支海、喀拉海和楚科奇海部分海域海冰密集度和厚度相对较小。2015—2050年两者整体均呈现下降的特征,部分海区的海冰密集度在高强迫情景下每年降低最大可超1%。2050年高强迫情景的季节变化结果显示,大部分海区冬春季海冰密集度超过90%,且各月均呈现下降趋势。海冰厚度方面,冬春夏大部分海区海冰厚度超过1 m,而秋季大部分海区海冰厚度小于等于0.5 m。12月至翌年5月全域海冰厚度以减小为主,其余月份却出现小范围海冰厚度增加的区域。至2100年的长期变化趋势方面,北冰洋中心区、东格陵兰海和楚科奇海海冰密集度和海冰厚度均随时间增加而减小,其中北冰洋中心区减小速率最大,同时三个海区海面气温将在未来持续增温。此外,海面气温的空间分布和长期变化趋势均与海冰密集度间存在较明显的相反变化特征,说明了气温对海冰的可能影响。本研究可为未来北极海冰在不同的强迫情景下的变化特征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艺萌  张藜  黄晓波  郑敬贵  徐伟 《沉积学报》2019,37(6):1280-1295
辽中凹陷北洼古近系东二下亚段发育14期湖底扇沉积。基于湖底扇类型划分,对不同类型湖底扇沉积控制因素、成因机制及不同类型湖底扇之间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合深水重力流沉积学理论,依据湖底扇水道发育程度、重力流流体性质,将研究区湖底扇分为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型湖底扇、非水道化—浊流型湖底扇和水道化湖底扇3种类型。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型和非水道化—浊流型湖底扇无明显下切水道,其中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型湖底扇整体富砂,非水道化—浊流型湖底扇整体富泥。水道化湖底扇发育明显下切水道,水道中发育砂质碎屑流富砂,水道外发育浊流富泥。物源富砂性及坡折带规模共同决定湖底扇沉积类型,含砂率大于30%的富砂型物源易形成非水道化湖底扇,含砂率小于30%的富泥型物源易形成水道化湖底扇。在富砂型物源背景下,当坡折规模较大时,因搬运距离远,砂泥分异充分,沉积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型和非水道化—浊流型两种湖底扇;当坡折规模较小时,砂泥分异不充分,只发育非水道化—砂质碎屑流型湖底扇。富砂物源滑塌为非粘性体,搬运过程中易与水融合,对底部呈片状冲刷,不易形成单一水道;富泥物源滑塌为黏性体,搬运过程中对底部冲刷集中,强度更大,易形成水道。  相似文献   
7.
气象干旱时空表达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旭  陶云  郑建萌  樊风 《高原气象》2012,31(5):1332-1339
为了对气象干旱时空表达方式进行探讨,提出了气象干旱时间面积函数的概念及其表达式MD(Meteorological Drought),并利用1952年1月1日-2010年5月31日云南省全部站点逐日降水、气温观测数据计算得到的干旱CI指数,计算和分析了MD的时间分布。结果表明:(1)MD可客观、准确地表达近60年来云南发生干旱的过程和强度,解决了以往确定气象干旱事件时对持续时间和面积大小界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MD不仅可以完整地描述和比较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上的干旱事件,还可以连续滚动描述每个干旱过程的演变;(2)MD计算结果表明,1952-2010年云南干旱较严重的年份是:1959,1963,1966,1969,1974,1979,1984和2010年,其中,2010年为近60年来最旱的一年,干旱发生的时间比其他干旱较严重年份平均提前了90天左右,形成秋、冬、春和初夏连旱的罕见气候事件。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ASTER GDEMV3、SRTM1 DEM和AW3D30 DEM 3种开源DEM数据的高程精度,本文以高精度ICESat-2 ATLAS测高数据为参考数据,利用GIS统计分析、误差相关分析及数理统计对DEM的高程精度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①AW3D30的质量最稳定;SRTM1 DEM在平原精度最高;在高原山地精度由高到低依次为AW3D30 DEM、ASTER GDEMV3、SRTM1 DEM。②DEM数据高程精度受地表覆盖影响较大,且与地形因素密切相关,在相同地表覆盖的两个研究区中DEM数据高程精度表现情况不一致,SRTM在平原地表覆盖下精度表现最好,平均误差为3.15 m,AW3D30 DEM在山地地表覆盖下精度表现最好,平均误差为7.61 m。③坡度对DEM数据的高程精度影响较大,在两个研究区3种DEM数据的高程误差均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坡向对DEM数据的高程精度影响较小,未发现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郑建萌  曹杰 《高原气象》1996,15(3):326-333
在带有线性反馈的统计-动力气候模式的基础,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统计-动力气候模式,该模式的实质是用逐段线性化的统计-动力气候模式来描述气候系统的总体非线性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更客观地预测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内蒙古地区12个探空站的资料,求算全区空中水汽含量,对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10a来,1月份内蒙古地区月平均空中水汽含量最低只有0.303cm;7月份月平均空中水汽含量最大达到3.106cm;空中水汽含量高值区在河套地区有西凸的倾向;空中水汽含量和降水量分布有正相关关系;逐年平均空中水汽含量处于缓慢的减少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