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篇 |
免费 | 71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篇 |
大气科学 | 21篇 |
地球物理 | 15篇 |
地质学 | 70篇 |
海洋学 | 36篇 |
综合类 | 13篇 |
自然地理 | 2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胶州湾毛颚类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年9月—2007年8月胶州湾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胶州湾毛颚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摄食、生物量、生产力情况。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出现毛颚类3种: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拿卡箭虫(Sagitta nagae)和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其中强壮箭虫全年出现,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年平均密度达到45.3ind/m3;拿卡箭虫和百陶箭虫在秋、冬、春季出现,年平均密度分别为0.17ind/m3和0.35ind/m3。通过推算得到胶州湾毛颚类年平均生物量为107.92mg/m2,年平均生产力为1.47mgC/(m2·d),占浮游动物总生产力的11.6%。毛颚类对浮游动物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在冬季达到全年最大值,分别为5.71%和83.47%,在春季、夏季、秋季毛颚类对浮游动物生物量的摄食压力分别为0.67%、0.08%、6.48%,对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分别为27.00%、2.48%和48.88%。由此可见,在冬季毛颚类的摄食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等可能会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开展海洋主体功能区划与海洋功能区划的关系和衔接研究,是保障两者在我国海洋事业中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基础.本文从编制及实施2个方面理顺海洋主体功能区划与海洋功能区划的关系,促进两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湿地拥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明确该湿地的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环境保护与土壤微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参与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地球化学循环的功能微生物群落的组成,总结了土壤含盐量、土壤深度、植物类型、水淹状况和湿地类型等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综述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中亚硝基菌属(Nitrososphaeria)和根瘤菌属(Rhizobium)微生物介导的氮循环、真菌、固碳细菌、甲烷氧化细菌和产甲烷菌介导的碳循环、解磷菌和丛枝菌根真菌介导的磷循环、delta-变形菌纲下的硫酸盐还原菌介导的硫循环,在区域地球化学循环和污染物降解中起到重要作用;子囊菌门、变形杆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微生物是功能微生物群落的优势耐盐微生物;通过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中与污染物降解相关的功能微生物,对利用土著植物和耐盐微生物构建被污染土壤的原位生物修复系统进行了展望,以期从微生物角度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探明了我国首个2000 m以深煤层气田,深部煤层埋深大、压力高、含气量高、含气饱和度高、渗透率低,生产过程中表现出见气早、气液比高、产出液矿化度高等特点。该区块试采井应用抽油机举升系统出现了腐蚀、偏磨、气锁、卡堵泵等问题,导致排采连续性较差,为气田开发降本增效带来了一系列挑战。通过分析总结影响排采连续性的主要因素,根据深层煤层气井不同阶段生产参数及气液比的变化,同时基于现阶段水平井的主体开发井型,创新提出了初期利用自身能量生产、中期采用柱塞气举工艺、后期增压气举配合柱塞的“三段式”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排采工艺组合探索思路,拟从根本上解决抽油机举升系统存在的问题,保障气井连续稳定生产,降低排采设备及运行维护成本。目前生产初期的排采工艺已完成现场试验,可满足连续稳定排采需求,创新一体化排采工艺探索取得突破后,对后期深层煤层气大规模开发过程中的高效排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佰铨;杨婷婷;周波涛;孙建奇;王倩;和翟盘茂rhhz_*_rhhz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2025,39(3):700-713
气候变化预估研究致力于为决策者提供更可靠的、不确定性更小的未来气候变化信息。该综述梳理回顾了近十年来我国在气候变化预估方面的主要进展,并对预估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预估表明,未来中国区域平均气温和降水都将增加,且在最高排放情景下的增幅最大。未来中国区域极端冷事件将减少,极端高温将增多;极端降水明显增多且强度增强。未来中国区域复合型极端事件也将显著增加,且越罕见的极端事件在未来增加越显著。统计订正、模式加权、基于归因结论的约束和萌现约束等观测约束方法在我国区域气候变化预估中的应用已比较广泛。整体来说,约束预估不会改变模式原始预估的定性结论,但在变化幅度上有所调整。观测约束方法在不同区域、不同变量的约束预估中体现出了减小预估不确定性的能力。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区域气候变化预估研究的进步,需深化对气候系统及其反馈过程的理解与认识,提升观测资料的质量与气候模式的模拟效果,并加强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如何科学、合理地预测路基沉降是高速公路建设的关键,针对传统的BP神经网络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小值,影响预测精度的问题,本研究利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的全局寻优能力对BP神经网络进行优化,构建了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路基沉降预测模型。以高速公路路基沉降监测进行实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有了显著的提高,可为高速公路的建设及后续工程的沉降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结构参数非匹配不确定性问题的滑动模态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结构参数非匹配不确定性问题,采用简化滑动模态控制方法.即在滑动面的没计中忽略非匹配不确定性的影响,对一个顶层放置AMD系统的五层弹塑性建筑结构进行了主动控制数值分析.考虑了结构层屈服位移的不确定,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简化方法具有很强的鲁棒性,结构参数相对于期望值的变化幅度为-40%至40%时.简化方法均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