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6篇 |
免费 | 435篇 |
国内免费 | 1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58篇 |
大气科学 | 233篇 |
地球物理 | 232篇 |
地质学 | 690篇 |
海洋学 | 288篇 |
天文学 | 34篇 |
综合类 | 166篇 |
自然地理 | 11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0篇 |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37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61篇 |
2019年 | 65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56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103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62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79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64篇 |
2006年 | 72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40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0篇 |
1980年 | 7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58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滩间山金矿床产于中元古界蓟县系万洞沟群碳质糜棱片岩和华力西晚期侵入岩中,该金矿床是在热水沉积,区域变质和热变质预富集的基础上,与区域绿片岩相脆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的退化演化同步,经历了脆韧性,韧脆性和脆性剪切变形成矿阶段的演化,并遭受华力西晚期侵入岩浆活动的改造而形成的。矿区地层,侵入岩,矿石及黄铁矿的铅同位素组成表现出良好的亲缘关系,较清楚地反映了地层和侵入岩浆活动对成矿物质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3.
1979-1999全球天测与测地VLBI观测资料处理结果与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际地民服务(IERS)1996年规范和上海天文台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资料分析软件,对自1979年8月以来全球约2900次天测与测地VIBL实验进行了综合归算,得到601颗河外射电源在J2000.0的坐标、101台站在J1997.0的坐标和运动速度、以及约20年地地球定向参数序列。与国际相关结果的比较表明,归算结果不存在显著系统差。通过对归算结果的分析,指出目前国际上评估天球参考架局部 相似文献
4.
滇池历史地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希贤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9,11(1):7-15
初步研究了地质时代滇池的形成,人类历史时期滇池及周围的环境演变发展的过程,特别是生产活动,文物古迹的分布和气候,动植物的变迁,提出保护自然景观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处理好了,是可以和谐共进的。 相似文献
5.
高晓峰;隋清霖;尤敏鑫;胡朝斌;查显锋;李猛;任广利;李婷;杨敏 《西北地质》2025,58(3):206-220
针对造山带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岩浆具有富水、源区不均一、弧岩浆元素特征以及矿床中的硫来源多样的特征,前人提出其成矿动力学模式主要包括地幔柱叠加造山带、板块俯冲和地幔柱相互作用、俯冲交代改造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后碰撞伸展阶段软流圈地幔和岩石圈地幔共同作用以及板块断裂引起软流圈地幔上涌减压熔融等多种观点。纵观地球演化历史,经历多期次造山作用,但并不是所有造山带均形成了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因此,造山带中能够形成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的关键因素有待进一步明晰。基于上述模式均指向造山带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均来源于俯冲交代地幔源区,形成时限滞后于俯冲峰期的研究结果和地质事实,笔者提出了造山带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两阶段成矿动力学模式。第一阶段:俯冲期内地幔橄榄岩被俯冲板片形成的硅质熔体交代,交代过程中,俯冲熔体导致Ni等元素从橄榄石中释放以及自身携带硫的释放,从而形成含有斜方辉石和镍硫化物的辉石岩为主地幔源区。第二阶段:俯冲碰撞期结束后,富集辉石和镍硫化物地幔通过拆沉方式进入软流圈地幔发生再次熔融,熔融条件转变成近似无水条件,镁铁质岩浆会分异形成富集亲铜元素形成的硫化物堆晶或岩浆硫化物矿床。区域上深大断裂、韧性剪切带和缝合带作为岩浆通道,是母岩浆脱离熔融源区后岩浆过程的富集通道,源区和岩浆过程共同作用形成造山带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6.
7.
8.
9.
根据2018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在舟山群岛外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鱼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优势种,并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分析了其与水文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舟山群岛外海域鱼类有106种,隶属于12目47科80属,春、秋季鱼类质量密度分别为210.50 kg/km2和829.06 kg/km2,尾数密度分别为8.08×103 ind/km2和165.94×103 ind/km2。春季鱼类资源密度在调查海域的西北部较高,东部较低,而秋季鱼类资源密度在东部海域较高,西北部海域较低。两个季节的鱼类优势种更替明显,春季优势种为黄鮟鱇(Lophius litulon)、日本红娘鱼(Lepidotrigla japonica)、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秋季为细条天竺鲷、日本发光鲷(Acropom japonicum)。鱼类种数呈现显著的季节和空间变化,但是都以西部以及西北部靠近近岸岛屿的海域种类数较高,大部分鱼类栖息在50~80 m水深海域。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温度、底层温度、表层盐度是影响调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0.